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個月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個月

採寫 | 華佳寧 謝春紅 陳翊思

文中圖片來自受訪者及網絡截圖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1月23日,浙江省率先啟動了一級應急響應,杭州抗擊疫情的戰鬥隨之打響。曾經熱鬧的城市,猝不及防地安靜下來;曾經熙熙攘攘的求是園也變得空蕩蕩的。雖然大多數人都在寒假伊始趕回了家,但這裡有一群留校的浙大人,在疫情之下,他們註定度過一個特別的寒假。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個月

寒假期間的月牙樓

大四的小白和許多早早加入春運搶票大戰的同學不同,1月18日寒假開始時,他並沒有急著購買回老家湖北黃岡的車票,而是將歸程定在了1月22日。從新聞報道中得知武漢疫情的他考慮到了歸程的風險,但當時,他依然抱著疫情短期內被控制的希望,將車票改簽到了大年初五(1月29日)。

登車前的日子看似短暫,小白卻過得格外漫長,一天天攀升的患病人數讓他心驚。是冒著風險回家,還是為了安全留校?在兩者的權衡中,他設了一個臨界點,“如果武漢確診人數到一千,我就不回家了。”但很快,患病人數就破千了。幾天後,經過或到達湖北境內的列車全部停運或調整,小白的車次被取消,他最終不得不留在了學校度過這個假期。

宿永傑從馬來西亞回到杭州時,已經是1月23日了。一週前,他踏上了去往諾丁漢大學馬來西亞校區的交流旅程。那時候的他並沒有意識到,在這短短的一週時間內,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進展會是如此迅猛。

臨近回國時,他開始關注國內疫情的動態。新增確診病例的不斷飆升讓他隱約感覺到,這是一場不可小覷的傳染病。經過一番考慮,宿永傑選擇不返回家鄉蘭州,而是留在學校。第一次假期留校的他,拖著行李在藍田學院北邊的港灣29棟一樓住了下來。

和他們一起住下的,還有一批自願留在學校過年的學生,小珊就是其中之一。對她而言,寒假就是兩次橫跨中國的旅途,既浪費時間又耗費精力。想到要在車上度過枯燥而又磨人的三天兩夜,她決定還是待在學校,為下個學期的課程做一些準備,“所幸父母也很支持我的決定,讓我能夠安心留校。”

來自新疆喀什的大二學生小柯和李曼也是如此,乘飛機回家費用高昂,而且需要花費十來個小時,火車雖然便宜,但要花上三四天,不如一起留下,也可以互相照應。兩人不約而同地計劃起來,想要趁此機會考駕照,嘗試做兼職。讓假期變得充裕起來,“空餘時間說不定還能在杭州周邊短途旅遊。”小柯想。但2020年的寒假並沒有在她們充實而美好的計劃中鋪展開來。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個月

小柯假期返校所購車票

寒假開始的第六天,浙江省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杭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隨之打響。曾經熱鬧的城市,猝不及防地安靜下來。而求是園裡的生活,仍在繼續。

雙向的擔憂

在這樣的緊要關頭,視頻通話已遠遠不能緩解父母的擔憂。無法陪伴在小柯身邊的父母被迫學會像偵探一般,在蛛絲馬跡中還原孩子的生活軌跡。

當小柯的微信步數要高於平常時,他們就會緊張,“為什麼她今天走了那麼多路?是不是出校門了?會不會不安全?”直至小柯將禁止出校門的規定告知父母,這樣的“質問”才告一段落。即便如此,父母每次看到視頻畫面中的小柯,開場語也總是“為什麼不帶上口罩”或者“今天有沒有哪裡不舒服”,希望視頻另一端的叮囑能夠穿越千里,代替自己來到小柯身邊安撫她的慌亂。

擔憂也是雙向的。

家鄉黃岡因疫情嚴重而封城,留守紫金港的小白,心始終高懸著。1月24日,黃岡宣佈封城。在微博上看到信息時,他的腦子一片空白,來不及思索便撥通了母親的電話。面對小白的叮囑,身在黃岡的母親卻將信將疑,甚至告誡兒子不要聽信謠言。一邊是因離家千里而被放大的憂慮,一邊是因信息滯後而過於鬆懈的應對,小白在電話一旁急躁得不知所措。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個月

黃岡封城通告截圖

雪上加霜的是,在疫情日漸嚴重的時候,他的家人因為其他疾病住進了醫院。為了照顧家人的父母不得不時常往醫院跑。“我當時滿腦子都在想,要是交叉感染怎麼辦,太危險了!”此後,他愈加頻繁地與家人視頻通話,但電話那頭的母親始終保持著鎮定的態度。在確認家人所住的醫院並非定點醫院之後,他稍稍鬆了一口氣。

不知不覺間,他養成了起床刷微博看新聞的習慣,隔三差五就點開黃岡本地公眾號,逐字逐句地研究起家鄉的疫情動態。但這些信息帶給他的卻是更多的不安,他為買不到口罩的父母焦急,也為身處物價瘋漲的農村的舅舅感到憂慮。與家鄉所發生的一切儘可能產生共情,是遠在異鄉的小白,唯一能夠做的事。

隔離:10天

由於湖北籍貫,再加上疫情初期的外出經歷,小白被迫開啟了為期十天的宿舍隔離。

在此期間,他的早餐是之前囤好的一箱麵包,其餘兩餐則需要宿管阿姨的幫助。每天中午十一點,小白會準時通過微信告知阿姨自己想要的飯菜。十五分鐘後,熱乎乎的午餐就會被送到宿舍門口,同時阿姨會對他進行體溫測量。等到下午五點鐘,新一輪的送餐又會重複上演。

在枯燥的隔離期間,阿姨每日的送餐幾乎成為他最期待的事情。因為無法購買除食堂以外的飯菜,習慣吃外賣的他驚訝地發現,食堂的飯菜原來很合他的胃口。

在隔離的日子裡,他常常感覺時間停滯了。對著窗戶發呆不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相反,他很享受這個過程帶給他的不緊不慢的愜意。吃過晚飯,他坐在窗邊觀察外面的世界:遠處平頂房樓頂上跑步鍛鍊的夫妻,近處小院菜地上奔跑的大白狗,天空中打著轉兒飛來飛去的群鳥……這些他平日裡無心留意的景象,在這漫長的隔離時光中,變得充滿生機與新奇。看著對面的支付寶大樓,從一片漆黑到慢慢亮起一個個小窗子,他將目光收回宿舍裡,按部就班地開始晚間的安排:一小時塑身鍛鍊,之後打開B站觀看編程的教學視頻,九點準時與對象通電話。日子雖有些孤寂,卻也充實自在

心態的轉變發生在隔離的第六天,“我突然很想要出門,很想跟別人有面對面的交流,很想呼吸新鮮空氣”。他的腦海中情不自禁浮現出《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離開監獄的畫面,幻想著自己在解禁的那一天,也能迫不及待衝出宿舍,興奮地大喊大叫。他開始滿懷期待地倒數,等待越來越接近的“自由之日”。

但如同高考結束一樣,在解禁那天,沒有想象中的放縱與解脫,小白出乎意料地平靜。他緩緩走出宿舍樓,環顧四周片刻,取完快遞後又回到宿舍。校園內冷清的景象提醒著他,新冠肺炎這一場仗依然沒有結束,徹底的解脫依然沒有到來。

虛驚

疫情期間,學校設置了嚴格的“關卡”,戴口罩、測體溫從來不馬虎。這一系列措施讓小珊覺得待在學校特別安心。她以為自己的留校生活會一直這樣有條不紊地進行,但一個突如其來的體溫數字,打破了這種平靜。

2月6號下午,她和往常一樣去東區食堂吃晚飯。在食堂門口測量體溫時,她被攔了下來,體溫槍上出現了三十七點幾的數字。即使這一天裡,她都沒有不適的感覺,食堂的工作人員還是謹慎地把她攔在了食堂外面,她只得轉身走回宿舍。一路上她的心情很沉重,既夾雜著關於體溫偏高原因的種種樂觀或是悲觀的猜想,又因為“被當作病人擋在門口”的經歷心生不忿。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個月

3月中旬紫金港東二食堂就餐場景

在經過宿舍的門禁時,她注意到顯示屏上的體溫正常,心裡暗暗鬆了一口氣,以為這場虛驚到這裡便結束了。但是沒多久,宿舍的門便被敲響,小珊剛打開門就看到阿姨關切又焦急的面孔。阿姨不停地問她有沒有哪裡不舒服,這幾天是否接觸過什麼特別的東西,唸叨著“你可千萬不能出問題啊”。看著阿姨焦急的樣子,反倒是小珊淡定地安慰起阿姨,表示自己身體沒有感覺異樣,猜測是食堂門口體溫測量儀的誤差。儘管如此,小珊仍不敢鬆懈,

遵照阿姨的叮囑每隔半小時就下樓測體溫,前前後後一共去了三次,結果都顯示體溫正常。

期間,校醫院的醫生也給小珊打來兩個電話,反覆詢問她是否有不適症狀,並且建議她到校醫院做最終確認。小珊坦言,在晚上接近十點接到電話後,她原本平靜的內心又產生了些許波瀾,她不理解為何在宿舍反覆測出來的正常體溫仍然得不到醫生的“信任”。但掛掉電話後,她細想了一會兒,明白醫護人員的擔憂與謹慎,於是在朋友的陪同下往校醫院走去。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個月

寒假期間的紫金港校醫院

當天晚上校醫院的大廳空蕩蕩的,只有一兩個病人。她們剛進去,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就走上前來,在靠近正門的地方幫她測量了體溫——依舊正常。小珊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這場虛驚也終於畫上句號。

如今回想起那段小插曲,與新冠肺炎患者的身份擦肩而過的經歷讓她心有餘悸。但當時的焦躁與煩心已經消散,對學校後勤和校醫院嚴謹小心的處理,反而多了一份理解與敬意。

孤獨·陪伴

學校每年除夕都會為留校生準備年夜飯,校長還會親自給大家發壓歲錢,這是小珊期待了許久的活動,今年她更成為了這場活動的策劃者之一。從採購遊園會所需的物資,到請廣告公司設計和佈置現場,這場準備活動進展得非常順利。

很快,大西區研究生新大樓門前便立起了“金鼠送福”的大紅匾額,大廳內四處張貼著紅火喜慶的主題海報,天花板上吊掛著的鼠型大紅燈籠更增添了幾分春節的氛圍,大廳的地板上還用貼紙劃分出中國學生和留學生領取紅包的場所。

一切就緒,大家都在期待著除夕夜的到來。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個月

今年除夕遊園會的場地佈置

令人始料不及的疫情擾亂了計劃。出於安全考慮,年夜飯和遊園會都被臨時取消,改成了以發放糧票取餐的形式,並建議同學們打包回宿舍享用。學校分發的套餐依然和往年一樣豐盛,“光是肉類就有三種,還發了裝著可樂、蘋果、瓜子和糖果的零食袋”。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個月

除夕當天學校為同學們準備的年夜飯

但相比於往年,今年,來食堂吃年夜飯的人少了許多,佈置好的遊園會場所也因為無人光臨而顯得有些落寞,小珊心裡也免不了沮喪與失落。除夕夜發紅包的傳統雖然保留下來了,但線下的紅包改成了由輔導員直接微信轉賬,“最後的一點年味兒也被衝散得一乾二淨了。”

小珊告訴自己,在這並不太如意的2020年,

最好的祝福就是健康,最大的心願就是平安。

而這兩樣,她都有了。

對中國人而言,除夕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漂泊在外的遊子也會不辭萬里,歸鄉團圓,陪伴家人。而這個除夕迎來的新歲,註定由留校生的互相陪伴開始。

同是天涯“留校人”,小柯和李曼很幸運能在這段日子中彼此陪伴,相互為對方驅散孤獨。

二月中旬,宿管開始給留校生免費分發口罩,每週五個。充足的口罩存量為外出製造了機會。無論是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或是涼風習習的夜晚,她們常常一起在校園裡散步,不知不覺已經用腳丈量遍了紫金港。偌大的校園裡,她們走很久都不會遇到人,往日人滿為患的紫金港此刻顯得格外空曠。“路上很少看見有其他人,學校太安靜了,感覺我們被隔絕在另一個世界。

隨著研究生的返校,校園裡才漸漸恢復生氣。恰逢學校裡的鬱金香、櫻花和油菜花應景地綻開了,陽光下,她們散步的旅途不再無趣,心情也愈發明媚。轉念一想,也是難得可以愜意地欣賞著這片獨特的春景。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個月

紫金港春日的櫻花

就算碰上下雨天,被困在宿舍的她們也沒閒下來,而是在宿舍走廊的空地上,跟著手機軟件keep開始了健身的旅程。為了讓留校的生活更有趣一些,她們嘗試著提高自己的廚藝。小柯從網上下單了紫菜和工具,從北街的超市購回金針菇、胡蘿蔔、青椒和辣條,又在食堂裡打回來一些米飯,在宿舍享受著自制壽司的快樂。

在這場疫情中,能夠和同伴在一起,保持一份自娛自樂的心態,小柯和李曼感到尤為寶貴

雖然真正意義上的寒假早已結束,但是他們的留校生活還在繼續,只是原來因疫情帶來的壓抑感正逐漸消散。和許多仍在居家學習的同學一樣,他們也在期盼著早日開學,回到以前那種稍嫌擁擠、人來人往的校園生活中

注:除宿永傑外,其餘受訪者皆採用化名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個月

責任編輯 | 吳軼雨

版面編輯 | 謝春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