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店往事之铜镜的秘密2」表弟一脚踢出一个铜镜

「赊店往事之铜镜的秘密2」表弟一脚踢出一个铜镜

在这里,我需要先换个话题,给大家讲讲赊店古镇,因为后边发生的事情和古镇的历史有着莫大的关系。

赊店古称兴隆店。据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派兵追杀王室后人刘秀。刘秀逃至兴隆店,又渴又累,就到一刘姓酒家,要了一壶老酒。美酒入肚,他忽然看到酒家门外挂着一面鲜亮的酒旗,上写“刘记”二字,遂心中一动:如果自己打着这面酒旗,人们一定会明白自己是汉室后人,这样就可以招兵买马了。于是他从老板那里赊来这面酒旗,一路上招募兵马,又经艰苦奋战,最终建立东汉王朝。称帝之后,刘秀没有忘记曾经赊旗的地方,于是御笔亲封“兴隆店”为“赊旗店” ,后人又称“赊旗”,或“赊店”。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社旗”县。

赊店镇至清朝乾嘉年间达到鼎盛,人口达13万人,“天下店,数赊店”的说法也不胫而走。赊店镇历史上与朱仙镇、佛山镇、景德镇并称全国四大商业重镇,朝廷专门在赊店镇开设了厘金局(税局),这在全国十分罕见。

赊店镇有72条街道、36条胡同,主要街道两旁基本上保存了原商业店铺的历史面貌。

赊店古镇是古“茶叶之路”的重要中转站,连通南北的水陆码头,是赊店商业繁盛的重要成因及象征。茶商在福建、湖南等地采买茶叶,由水路运至汉口,由汉水北上达赊店,再由赊店改陆路,用马匹驮运北上,渡黄河,入太行,经太原、大同分别到张家口或归化(今呼和浩特),然后换乘骆驼,穿越戈壁大漠和外蒙直至俄蒙边界的“买卖城”恰克图或库伦,形成商品贸易史上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叶之路”。

如今,随着人们交通方式的转变,古镇已没有往昔的商业繁荣,但站在明清一条街上,依稀可以看到赵河上千帆竞发的场景,听到街市上运送茶叶的马蹄声声。

我们所住的外郭庄在北寨门外偏西一点,就在寨墙脚下,护城河边。前边说过,河水早已没了踪迹,只是一条布满垃圾的土沟而已。我和夏雨在一高读书,回来时翻过北寨墙即可,而表弟在三初中读书,回来需要沿着西寨墙走上一段再转弯到北寨墙,然后溜下寨墙。

古赊店的寨墙有两个功能,一是防卫匪患,二是防洪减灾。围绕赊店镇有赵河和潘河两条大的航运河流,每年雨季都会有河水倒灌入城的危险,所以寨墙就修得扎实牢固。

社旗往昔的繁华留下太多的传奇故事,也似乎给我们留下了遍地是金银财宝的印象。我们每次攀过寨墙,溜下护城河时,总是下意识地踢踢脚下地面,我们想,赊店这么悠久的历史,说不定会被我们一脚踢出来一个古物来。

当人执着于一个念想时,奇迹真的会发生。

有天午后,表弟步履匆匆的回来,手中拎了一个锈迹斑斑的圆形物件。他说是在护城河里用脚踢出来的,我狐疑的看着他,感觉到有点扯,但他发誓是无意中踢出来的。我们仔细端详这个布满绿锈的东西,表弟说像是大号的月饼,莫非是做月饼的模子?大家都没吱声,夏雨用一团旧报纸把那东西使劲擦了擦,有一些亮色出来了,可以看得出它一面是光滑的,一面有鸟兽纹饰,在中间凸起的兽头上,还有一个鼻眼,似乎可以穿绳用。夏雨把它在桌子上敲了敲,又用报纸擦拭,这时候,一个模糊的“谢”字显露出来。

表弟说,是要谢谢我把它捡出来吗?

我又仔细看看这个东西,忽然明白了。

我说,这就是一个铜镜!

“哦!对!”夏雨恍然大悟:“没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赊店往事之铜镜的秘密2」表弟一脚踢出一个铜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