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浩瀚的宇宙像一席巨大的黑幕,如寶石般閃耀的星星散落其中。神秘而未知的世界越發襯托人類的渺小。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古人說:“天玄黃,宇宙洪荒。”

我們無數次幻想未知的世界和地外文明,懷著善意地包容與接納。

可是,也有人帶著悲憫之心和中國式的悲觀去思考:人類對於未知世界所面臨的考驗。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他是劉慈欣。

多年以前,在娘子關電廠的無數個夜裡,他構建著那個令人著迷的宇宙世界。

十次中國科幻銀河獎得主,亞洲首位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得主。

中國科幻小說當之無愧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徜徉於劉慈欣的作品中,他以科幻作家的身份,以文字這種表現形式,給了人們無盡的幻想。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他的科幻世界被稱之為是“最難實現的大銀幕作品”。由於種種原因,“三體”至今未能正式登上大銀幕。

但是另一種形式的表達和詮釋,卻彌補了這種缺憾。

歷時4年,耗資千萬。彙集全球20多位漫畫藝術家共同創作的《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終於面世。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這套叢書由15部劉慈欣的經典科幻作品改編,劉慈欣本人對於這套書的改編也十分興奮。

那麼,說到底,漫畫這種表現形式,到底夠不夠格來表現深邃的思辨哲學和濃濃的人文關懷呢?

當然可以。下面我就以《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為例來一一來分析。

一、條條大路通羅馬: 漫畫與電影,讓想象由文字變為具體可感的圖像

1、電影呈現:動態表達,超強視聽震撼

當《流浪地球》被搬上大銀幕時,無數觀眾被畫面所震撼。儘管書中對於冰原世界的描述已相當震撼和詳盡,但是在大銀幕中看到被冰雪覆蓋的熟悉城市時,仍然在視覺上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有人曾質疑劉慈欣作為知名作家的文學水平。但是劉慈欣卻坦然地表示,在自己的科幻作品中,文學只是表現科幻的一種形式。他一直致力於客觀地講述而避免華麗優美的辭藻而喧賓奪主。

科幻小說,最終也將走向畫面呈現,這是必然的趨勢。

劉慈欣說:“科幻小說是最適合用畫面表現的,它是為電影和遊戲而生的。”

這也客觀驗證了劉慈欣對於科幻與電影的關係闡述。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科幻電影需要一個優秀的團隊來擔綱製作,一部大製作,有時甚至需要籌備幾年,那麼改編成漫畫是否就容易得多了呢?

並非如此,漫畫作為科幻世界的另一種藝術形式,仍然是具體可感的視覺衝擊。

由文字轉為電影,這其中的複雜程度已不必多說。而一部好的漫畫的改編,仍然需要耗盡心血,巧妙構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2、漫畫改編:靜態表達,高端降維呈現

有一種比肩電影,又與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表現形式,可以讓更多的人走進科幻世界。那就是漫畫。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提起漫畫,人們不禁聯想到輕鬆、隨意地閱讀體驗。那麼對於嚴肅的科幻題材,漫畫會不會將整個作品的深度拉低,從而影響劉慈欣科幻的“世界級”水準呢?

這將取決於漫畫的風格、質感、內核。

小說改漫畫的核心是:將文學意義上的外在衝突轉化為人物或人物與世界的可視關係,將個人內心的活動與矛盾轉換為外在的行為和語言,然後把情節串起來,最後畫出來。

相比於電影的大眾化和普及程度,漫畫依然算“相對小眾”的領域。

電影是動態的,延續時間維度的立體呈現,而靜態的平面視覺呈現,卻讓讀者更有掌控感。

對於資深科幻迷來說,閱讀劉慈欣的作品是一種享受,宛如高手過招,相當過癮。但是對於非資深科幻迷來說,文字還是存在一定的門檻的。不論是專業術語,還是邏輯上,都讓小白難以理解。

但是通過畫面來呈現,將降低閱讀的門檻,讓更多的人進入到科幻的世界裡來。

視覺表達,降維呈現科幻作品中抽象的知識,讓你更輕鬆地“讀”懂劉慈欣科幻作品中的精神內核。

而漫畫作為一種靜態藝術,通過漫畫家的對於分鏡的編排,使得讀者在連續閱讀時達到了如電影般動態流暢的效果,質感不輸電影大片。

二、比肩電影的高水準漫畫:流暢的分鏡、巧妙的臺詞,匠心還原劉慈欣超乎想象的科幻世界

將漫畫製作的有電影質感,這是對漫畫的褒獎。

漫畫《鄉村教師》的繪者張曉雨,是為數不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本土漫畫藝術家,也是中國青年漫畫藝術家群體的領軍人物,獲獎無數。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怎樣讓畫面為精神內核服務,而不僅僅是視覺呈現呢?

有了劉慈欣作品的深厚的底蘊,更有諸多知名畫家的強大背書,讓這套改編漫畫在質量上有保證。用實力讓改編不辜負這樣好的作品。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流暢的分鏡,巧妙的臺詞,都需要考驗強大的改編功力,從設計角度全方位提升讀者閱讀的樂趣。

這裡,就引入了一個分鏡的概念。

分鏡又叫故事板。

『分鏡』一詞源自於電影,在漫畫上我們也可以將之稱為『分格』。漫畫分鏡是打草稿階段的重要工作,包括分配頁數,定製每頁內的格框劃分等。分格是漫畫的基本技巧,也是當代漫畫和傳統漫畫聯繫最緊密的環節。

早期漫畫基本上是嚴格分格的,並且多是矩形格,每格可以理解為一小頁,或電影中的一個鏡頭,所以有“分鏡”這樣的稱呼。當代漫畫的分格已經相當自由,基本上除了必須保證閱讀方便,其他限制都可以打破,為了情節需要,出格,畫面的初步佈局一般也要在分鏡階段設計完成。

故事改編漫畫,需要將漫畫裡的事件發生順序、觀察角度、事(件)物與事(件)物的聯繫、節奏和情緒、虛與實一一呈現出來:

1-發生順序

在《鄉村教師》作品原著中,開篇就介紹了這位鄉村教師已身患絕症,這讓這位主人公的出場有了悲涼的意味。他接下來的一系列行動好像命運之輪的驅動,強大的使命感和傳承性質,賦予他後期與落魄開場完全不同的光輝形象。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然而,在漫畫版的《鄉村教師》中,改編者並未完全採用原著的講述方式。開篇便直入主題地展示了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的宏大場面。然後鏡頭推進和畫面的切換到一個小鄉村,落到一個上課睡覺的孩子身上,充滿了懸念。以這個孩子為線索,一一揭開人類社會的生存謎題。

2-觀察角度

分鏡在漫畫的製作裡扮演著詮釋者的角色,上帝視角般冷靜而客觀。在硅基文明和碳基文明的“星球大戰“中,讀者彷彿置身於宇宙的某一制高點,來靜靜地感受戰爭的殘酷、宏大場面以及宇宙文明之間的無情碾壓。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當畫面切換至地球的小村莊時,無形中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感,由關注宇宙的命運轉而關心個人的命運。感嘆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碰撞和交匯。

3-事(物)件與事(物)件的關聯

命運的交會,常常是出其不意的。這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技巧,懸念與鉤子並存,在最後一刻揭曉答案。在《鄉村教師》中,這種關聯的懸念更為突出。

首先,書名的設計就已具懸念。我們已經知道本書是一本科幻題材的作品。那麼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究竟與宇宙有著怎樣的關聯,他通過什麼邏輯與人類和宇宙的命運產生關聯,這些雖然劉慈欣已在作品中敘述清楚。但是在轉換為畫面、對話來推進故事的的形式,改編者仍然需要縝密地構思,來體現這本書的精神內核。

4-節奏和情緒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以節奏來帶動情緒,讓情緒打動讀者,這其中體現著設計者的匠心獨運。過快,則產生疲勞,而過慢則顯拖沓。通過合理的編排和情節展現,其目的仍然是要講好一個故事。但是在何處製造緊張,又在何處設置高潮,都將以貼合原著為前提作考慮。有人說,這部作品相當沉重,通篇幾乎沒有笑點,只有一點點含淚的溫情。除了殘酷,便是激動、緊張、振奮。

一個偶然,讓一場浩劫歸於平淡。在本書的背景下,地球上的大部分人都不曾知道,他們與死神擦肩而過。這裡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有的是悲憫、憂患、同情、悲傷、無力感。隨著情節跌宕的情緒起起落落,卻引人深思。

5-虛與實

中國繪畫講求“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而《鄉村教師》原著中豐富的材料和內涵不可能全部搬到“畫”中。那麼不能搬上“分鏡”中的內容,就需要引發讀者來想象了。除了需要剪裁和取捨材料之外。漫畫這種表達形式,還是一種符號性的表達。通過虛的部分可以展現的外延內涵,充分調動了人的想象。這也是漫畫的有趣之處。

“就像寫文章裡的文法一樣,將一些文字詞句編輯成能令人讀得懂的規則,它有時更能左右讀者閱讀文章的情緒及反應,相對的,漫畫的分鏡旨在製作一種閱讀規則,並藉由這種規則詮釋事件與對象。”

三、完整呈現劉慈欣的宇宙觀和哲學觀:稀缺的科幻背景下”中國式"的人文關懷與思辨哲學

我們見慣了歐美大片中的英雄們,他們在探索宇宙未知世界時,輕鬆幽默詼諧、又憑藉人類的聰明的頭腦和強大的意識戰勝不可能的神話。人類一直都有一種優越感,我們是宇宙中比較高級別的文明,仰望星空那些黑暗的深處,究竟暗藏友好還是覆滅。

1、聆聽宇宙深邃的思想,在時間中,看見過去和未來

科幻改變了劉慈欣的人生。如果說科幻的意義,那麼像劉慈欣一樣的科幻作者和科幻迷們似乎更有發言權。

曾經有一位科幻迷女孩對劉慈欣說過一句話,這句話也得到了劉慈欣的肯定:“希望你們能拉著我們的手在太空中飛行,在時間中看未來和過去,帶著我們仰望星空,帶我們聆聽宇宙中最深邃的思想。”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我們瞭解人類和宇宙的過去,摸索事物的發展規律,以推測未知領域的發展態勢。

人類發展到今天,相比自身已經取得相當大的科技進步。當年古人在月下吟詩作對之時,絲毫沒有想到有一天人可以親自登上月球,而那裡並沒有廣寒宮。

從時間上來看,宇宙似乎是永恆的,自人類誕生到現在的整個歷程,與宇宙的發展史來說,實在是太過渺小和短暫。好像眼下人類所憂患和焦慮的事,那些屬於地球文明的“瑣事”,都不值得一提。

人們被劉慈欣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對此,與霍金的觀點也不謀而合。對於未知的防備,人們可以想象:外星人的到訪有可能像哥倫布踏足美洲大陸一般,給印第安人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而未來何去何從呢?從科技的發展來講,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並且不斷尋找當地球資源耗盡的替代家園。然而,未來卻是生機與危險同在。

2、人類未來的構想:甜蜜的浪漫與殘酷的現實,侷限中求生存

越透明的東西越神秘,宇宙本身就是透明的,只要目力能及,你想看多遠就看多遠,但越看越神秘。——劉慈欣

浩瀚的宇宙變幻莫測,從維度上講,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上,人類都沒有優勢。

求生的奮力拼搏也是在侷限中束手束腳的行為。

知道自己不知道,這是探索的前提。

對於未來人類的設想,歷來都存在著悲觀者和樂觀者。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科幻電影《降臨》中,人類與突然到訪的外星生物通過“文字”溝通。

人類總是幻想與地外文明取得聯繫,那是神秘的、未知的,充滿期待的,然而真是這樣嗎?

“面臨‘超級災難’,在外部根本沒有救援,整個全人類同時處於災難之中的這麼一種狀態下,我們的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經濟方面該怎麼辦?”

在地球這顆藍色星球上的人們,每天忙忙碌碌,忙著生存、忙著事業、忙著賺錢、忙著競爭......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我們以為人類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我們竭盡全力地去拼搏、去努力。

然而,在地球之外暗流湧動的宇宙空間裡,與未知世界的未知力量相比,人類或許就像一粒浮塵。時刻面臨著生存與毀滅的威脅。

人類的未來在更嚴峻的形勢下,就變得好像在《流浪地球》中展示的危機一樣: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

3、科幻題材的人文關懷:小人物折射宇宙的廣袤和人性的光輝,生命中的偶然與必然

《鄉村教師》中,有著雙線故事:一是宏大宇宙中兩大高級文明的交戰,一是地球最偏僻最落後的角落裡,不同價值觀的人們,為自己的信念而抗爭。當兩條線索交會時,看似渺小的人類,卻閃耀著人性之光。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評價劉慈欣:“他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在好萊塢大片壟斷的科幻世界裡,縱是不乏強大的個人英雄主義,也少不了炫酷的科技感,這些造就了人類拯救世界的使命感和優越感。

到了劉慈欣這裡,這一切就被完全打碎了。灰暗而壓抑的,帶有中國式悲觀的世界裡,有著對未來的深深憂患。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而家國情懷讓劉慈欣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不放棄地球而開拓新的家園,還要帶著地球跑,完成像星際旅行這樣的浪漫的夢想。

“美國人拍科幻是放棄地球、去挖掘新的人類居住地,而中國人是不放棄地球、守住家土,這是一種難得的情懷。”

人類得以生生不息地代代傳承的,是一種捨生取義般的犧牲。作品中塑造了原本渺小的鄉村教師形象,卻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關,以平凡折射偉大。

時光縱橫交錯,永恆與覆滅只在一瞬之間。在偶然事件中折射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鄉村教師》:劉慈欣宇宙觀的降維呈現

浩瀚宇宙的廣袤,生命的偶然與必然。原來,人引以為傲的並不是科技文明,而是最原始的人性光輝。

劉慈欣用想象力與科學原理為基礎架構出一個想象的世界,把這個世界中渺小的人類與宏大的宇宙聯繫起來。

“不管你身處何方,即使是最底層的溝壑,但你依舊可以仰望星空。”

漫漫宇宙,“給時光以生命,給歲月以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