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小國拉脫維亞的歷史往事

拉脫維亞位於波羅的海西部,與俄羅斯接壤,距離俄羅斯的前首都聖彼得堡(也就是列林格勒)非常近。拉脫維亞是個小國家,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200多萬,還沒我國一個三線城市人口多。

公元前3000年左右,拉脫維亞人的祖先定居在波羅的海的東岸。

公元前900年,克羅尼人、塞梅加廉人、拉特加廉人、瑟羅尼亞人以及說芬蘭語的利沃尼亞人,幾個不同的波羅的海部落定居在拉脫維亞。 波羅的海人建立了到古羅馬的商路,以當地產琥珀交換貴金屬。

東歐小國拉脫維亞的歷史往事


12世紀晚期,第一個傳教士由羅馬教皇派遣,來到了道加瓦河下游進行傳教。並且逐漸建立了由德國商人和傳教士為主的定居點但當地居民卻沒有接受基督教。於是日耳曼十字軍被派往拉脫維亞,用武力強迫當地居民改信基督教。這時,克羅尼人、塞梅加廉人、拉特加廉人、瑟羅尼亞人都已建立自己的王國並與入侵者對抗。

東歐小國拉脫維亞的歷史往事


但在13世紀早期,德國人控制了今日拉托維亞的大部以及愛沙尼亞的南部地區 。並且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十字軍國家即後來所知的瑪利亞地或利沃尼亞。里加成為了主要的貿易中心,並於1281年的加入了漢薩同盟。

18世紀時,沙俄從瑞典和波蘭王國獲取了現拉脫維亞的所有領土。

東歐小國拉脫維亞的歷史往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拉脫維亞於1918年11月18日獲得獨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再次兼併拉脫維亞,並將其納為一個加盟共和國。

1980年,蘇聯開始進行政治改革,這也促進了拉脫維亞獨立運動的發展。

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最高蘇維埃宣佈拉脫維亞共和國恢復獨立。同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拉獨立。9月17日,拉脫維亞加入聯合國。

東歐小國拉脫維亞的歷史往事


自獨立以後,拉脫維亞積極培養和西方各國的關係,並已於2004年加入歐盟和北約。

2006年10月7日,拉脫維亞舉行議會選舉。人民黨獲得100個席位中的23席,綠黨和農民聯盟獲得18席,新時代黨得到18席,和諧中間黨佔據17個席位,拉脫維亞第一黨和拉脫維亞道路競選聯盟、祖國與自由聯盟、為了統一的拉脫維亞人權黨分別獲得10個、8個和6個席位。人民黨、綠黨和農民聯盟、拉脫維亞第一黨和拉脫維亞道路競選聯盟以及祖國與自由聯盟組建聯合政府,艾加爾斯·卡爾維蒂斯繼續擔任總理。

東歐小國拉脫維亞的歷史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