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祝賀《地久天長》拿獎,可惜有些表面化

《地久天長》的片名來自於著名樂曲《友誼地久天長》。當本片獲得今年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的消息傳來,幾乎鎖定了中國文藝片愛好者。

昨天院線點映,我立刻選擇了19:30的時段。三個小時看下來,這部電影的確還原了我父母這代人經歷的一些事情,從逼仄的居住環境、獨生子女政策、下崗下海、小康生活,最成功的是沒有讓人出戏。

再次祝賀《地久天長》拿獎,可惜有些表面化

全片採用順敘+倒敘的連環扣模式,比較照顧觀眾的耐心,講述了內蒙一家人的喪子之痛,故事沉重、傷感。詠梅和王景春飾演了一對老實巴交的鋼鐵加工廠工人夫妻,表演準確,但因此奪得影帝影后,恐怕是競賽單元的“對手”太弱,或者評委們心太軟。

王景春的面部表情讓我想起嚴順開老師,然而沒有嚴老師那種個性演員的魅力;詠梅至今演繹的角色基本是好人善人柔弱人,在《地久天長》也不例外,沒有驚喜。

作為一部現實題材影片,我可以給《地久天長》打7分。主要的扣分在劇本,應該說,由一起個人事故反映時代,通常是兩種方向,一種是大開大合,比如張藝謀電影《活著》;另一種是細膩含蓄,比如顧長衛電影《立春》。

《地久天長》偏向後者,大場面只有一個,但是可能為了市場,敘事的戲劇化比較明顯,片中兩家人的關係從同事、朋友很快變成了受害者與迫害者,而迫害的原因並非出於私利,而是工作本身的要求。

這導致《地久天長》所做的個人敘事變得宏大起來,懺悔、補償和寬恕,沖淡了應有的細節。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插進來一段徒弟愛上師傅、要給師傅生孩子的情節,惡人還債的表達十分暴露……

我從一開始看到養子和養父母的衝突,看到親生兒子的死,看到相關兩家人的前情,一直渴望與期待的是,詠梅和王景春如何在與養子的衝突中,在與有責任致死親生兒子的鄰居小孩的關係中,展現種種豐富。

目前看到的只是一對失去孩子的忍氣吞聲的夫妻躲到了天涯海角,不願跟任何人成為朋友,並接受所有倒黴、不順利甚至關係的貌合神離,當然也沒有原諒曾經的朋友、後來的迫害者鄰居一家。

按照這樣的思路,電影的大部分鏡頭邏輯都在意料之中,不斷向著惡人懺悔的道路發展,可是兩次懺悔並沒有強烈的力量,就像男女主人公兩次被傷害或者說遭遇不幸時也沒有令人特別同情一樣,有的是可憐。

結尾雖然有一次小小的值得玩味之處,但兩次刻意的溫暖來電不能不說導演太保姆心腸了。

全片最讓人出戏的是扮演養子的王源(對,tfboys成員),這也許不能怪他,他的氣質太接近這個時代而遠離那個漂泊的家庭,以至於觀眾在某處出現了一次笑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