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升級版——和小鳥講講道理

哈嘍,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奇奇,歡迎來到我的穿越之旅。我有一個不能說的秘密,每天醒來時我都能穿越到一個特別的地方,今天我又會從哪裡醒來呢。

奇奇:是鳥叫聲,好安靜啊,感覺只是站在這裡就有一種平靜祥和的氣氛,嗯?好像有人過來了,我可不能讓他們發現我,讓我躲到樹後面看看會發生什麼。

對牛彈琴升級版——和小鳥講講道理

這時,走過來了一位穿著長袍的老先生,他嘴裡一直在講述著什麼,“要讚頌造物主,給予了溫暖的衣服,幫我們抵禦寒冬,給了小鳥茂盛的大樹,給它們遮風擋雨,安家築巢。”好多鳥兒落在這位老先生面前!好神奇!就在他講述著鳥兒的事情時,鳥兒落下立在老先生的面前靜靜地聽著他講述。

這就是喬託的壁畫《聖方濟各向小鳥佈道》,面前的場景就是他在向鳥兒傳福音的景象,鳥兒們好像在聽基督教的課程一樣。她們有的緊緊的靠著他特別信從,有的遠遠地遠離他,但這一切都是喬託經過精細的觀察而描繪的,它傳遞了一種真實性,所有的細節都用心的進行了刻畫,笨拙的描述中藏著客觀的寫實和極為清新的刻畫。

何許人也?

對牛彈琴升級版——和小鳥講講道理

大家一定很好奇,畫中的說教人到底是誰?而這幅畫的名字《聖方濟各向小鳥佈道》又應該怎麼斷句呢?

聖方濟各(又稱亞西西的聖方濟各或聖法蘭西斯)天主教方濟各會和方濟女修會的創始人。方濟會又稱"小兄弟會"。他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

根據《聖經》的記載,都是對於人類心靈最親暱的情感的表現,以前人們所認識的宗教是可怕的,聖方濟各卻使宗教成為大眾的親切的安慰者。他頌讚自然,頌讚生物。相傳他向鳥獸說教時,稱燕子為“我的燕姊”,稱樹木為“我的樹兄”。

對牛彈琴升級版——和小鳥講講道理

他說聖母是一個慈母,耶穌是一個嬌兒,正和世間一切的慈母愛子一樣。他要人們認識充滿著無邊的愛的宗教而皈依信服,奉為精神上的主宰。

聖方濟各這般仁慈博愛的教義,在藝術上純粹是簇新的材料。顯然,過去的繪畫是不夠表現這種含著溫柔與眼淚的情緒了。而喬託的壁畫,即是適應此種新的情緒而產生的新藝術。

真實的喬託

藝術革命有一個永遠不變的公式:一種藝術漸趨呆滯死板,不能再行表現時代趨向的時候,必得要回返自然,向其汲取新藝術的靈感。

喬託是近世繪畫始祖契馬布埃的學生;但他在童年時,已在荒僻的山野描畫過大自然。因此,他在完成學業後,便能擺脫傳統的成法而回到他從大自然所得的教訓——單純與素樸上去。

對牛彈琴升級版——和小鳥講講道理

我們再來看看喬託這幅《聖方濟各在蘇丹廷上》,畫中一共有六個人,都感著極強烈的而又互相不同的情緒。六個人個個都在準確明白的姿勢中,表出他們的心境。

蘇丹的僧徒們,正在驚惶逃避,他們大張著衣裙以避爐火的熱度,並可藉此看不見聖徒蹈火的可怕的情景。聖者的弟兄們做著驚駭的姿勢。蘇丹,在王座上,命令他的僧徒不許離去。在這紛亂的場合中間,聖方濟各的動作即有兩種意義:第一,表明他是跣足著,第二,表明撩起衣裙,乃是準備舉步。

畫上的人物,也是對稱地排列著如浮雕一般,蘇丹的王座在正中,爐火與聖者就在他的身旁。全部的人物只在一個行列上。

對牛彈琴升級版——和小鳥講講道理

現代美術史家貝倫森曾說:“繪畫之有熱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白,與神明之皈依者,自喬託始。”

喬託全部作品,都具有單純而嚴肅的美。這種美與其他的美一樣,是一種和諧:是藝術的內容與外形的和諧;是傳說的天真可愛,與畫家的無猜及樸素的和諧;是情操與姿勢及動作的和諧;是藝術品與真理的和諧;是構圖、素描與合乎壁畫的寬大的手法及取材的嚴肅的和諧。

這熱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白,與神明之皈依,就是文藝復興繪畫所共有的精神。那麼,喬託被視為文藝復興之先驅與翡冷翠畫派之始祖,無論從精神言或形式言,都是再恰當不過的評語了。

小朋友們,今天奇奇帶大家的奇幻之旅就到此結束啦,不知道小朋友們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收穫呢,可以和奇奇在留言區分享哦!期待我們明天的再次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