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邁開新步伐 金山工業園“升級版”標準廠房動建

工業園規範提升,福州邁開新步伐。昨日,倉山區金山工業園規範提升“升級版”標準廠房建設項目動工。最快今年內,一個創新型產業園將建成。

去年6月,市委、市政府從發展產業的戰略角度,明確在金山工業園橘園洲片區開展規範提升試點工作,計劃打造成以智能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創新型產業園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指導和幫助下,倉山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圍繞園區“規劃、規範、提升、示範、招商”10字工作方法,高效率推進、高標準建設、高品質打造,實現園區整體形象和經濟效益大提升。特別是今年2月9日省委、省政府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作出部署後,倉山區堅決貫徹落實,擔當作為、攻堅克難,有力有序推進企業和重點項目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補回來,推動橘園洲片區A地塊從拿地到取得施工許可證僅用62天,創造了開發建設的新速度,為全省、全市工業園規範提升提供了有益探索。

為何實施規範提升?

向產業要發展 向空間要效益

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金山工業園由橘園、金山、浦上、福灣、義序等5個片區組成,面積約1.35萬畝,是城區較大的工業集中區、倉山區經濟發展的主陣地。

近年來,金山工業園主體定位不清晰、功能佈局不合理、產出效益不突出、節約集約程度不高、工業功能弱化等問題逐步顯現。以橘園洲片區為例,面積約1695畝,共有企業1043家,其中規上企業95家,產業建築面積77萬平方米,平均容積率只有1.3左右。

倉山區全力破解老工業園發展新問題,決定規範提升金山工業園,建設“升級版”標準廠房,向空間要效益,重塑片區生態,打造更大的產業發展空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何規範提升?

打造都市工業綜合體

提升改造工作以橘園洲片區為試點,包括政府收儲提升和鼓勵優質企業自主提升。其中,收儲地塊一期分為A、C、D、E四個地塊,總面積約205畝,計劃打造以智能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創新型產業園區。

倉山區借鑑一線城市工業園發展理念,委託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對橘園洲片區進行規劃。“創新功能佈局,實現產城有機融合,將在外圍沿江沿路重點塑造60米~100米城市天際線,園區內普通一類工業和創新型工業分區集中設置,重點塑造‘兩橫兩縱’公共活動景觀軸線,形成開敞空間和通江視廊,打造都市工業綜合體。”倉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疫情期間,倉山區廣大幹部攻堅克難,持續推進橘園洲片區規劃、規範、徵遷等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此次率先動工的為A地塊,位於西三環路東側、月光路北側,總規劃用地面積約47畝(合3.1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84萬平方米,計劃年底完成主體結構封頂、明年上半年竣工。“規範提升後,產業用地建築面積將增加50萬平方米,打造沿江4.0的產業與城市景觀帶。”該負責人說。

此外,C地塊徵收工作已接近尾聲,D地塊和E地塊徵收正在如火如荼開展,3個地塊有望下半年啟動建設。

園區規範提升,招商先行。去年以來,倉山區主動出擊,堅持大抓產業、抓大產業,積極招商引資。截至目前,30多家優質企業有入駐意向,進行預登記。

在優質企業自主提升方面,奧特帕斯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已開始建設,建築主體有望今年完工;星網銳捷科技園、同春藥業等企業自主提升項目正在進行方案設計。

怎麼示範引領?

大膽創新 打造土地節約

集約利用“先行區”

橘園洲片區怎麼示範引領?倉山區在探索中前行。

突出產城融合。中心城區的園區規範提升,要和城市建設相融合,協調發展。標準廠房立面外觀嚴格按照城市樓宇標準建設,園區的綠化、景觀、道路等配套設施充分考慮城市功能需求,有效改變園區原有環境與城市功能不夠協調的情況。

突出高質量發展。提升畝產效益是工業園規範提升的重要衡量指標,橘園洲片區設置了單位建築面積與企業產值和稅收的最低標準,規劃了每個片區發展的重點產業類別。

突出容積率提升。倉山區以立體發展、集約使用土地為切入點,根據產業的特點適當提高容積率,試行產業用地多用途兼容綜合開發使用,打造土地高效利用的“先行區”,全力破解園區產業發展瓶頸。

創新規劃指標。根據企業生產業態的類別,合理劃分容積率區間,一般企業容積率在2.5左右、優質企業在3.0左右、創新型產業在4.0左右。

率先推出“邊批邊建、邊建邊審”的審批舉措。將全流程審批過程縮減為28個工作日。

以投入產出為標尺,嚴格項目效益監管。不僅設立准入門檻,還制定了退出機制。園區管委會根據監管協議對園區企業進行年度考核,連續3年考核不達標的,按照約定解除土地合同或收回新增建築面積。

一系列的先行先試和大膽創新,確保橘園洲片區試點走在前頭。倉山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園區完成規範提升後,企業規模、廠房面積、產值、效益將翻一番以上,相當於再造一個與現有園區體量相當的工業園,推動倉山乃至全市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 通訊員 倉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