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今天說齒科行業的【名】和【利】

先聊個業界往事:

“賽德陽光”,其實以前不叫“賽德陽光”。


十三年前,周彥恆教授在北京時間國際大廈創辦賽德齒科(Sunny Dental Care)。隱適美中國中心入駐賽德那年,賽德齒科正式更名為賽德陽光口腔(Sunny Dental)。

保留“賽德”二字,變換詞綴、新增陽光,算不上“大手術”,但卻得宜:以“賽先生”(Science)、“德先生”(Democracy)將北大創始基因內嵌到品牌名,綴以“陽光”不由就想及燦爛笑容,契合其隱形矯正的業務線。


改名後,讀來有韻律感,內蘊層次增多,品牌辨識度也更高了。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其實懂得品牌命名玄機的齒科人,二十多年來的民營齒科品牌領域也並不多見。齒科診所“改名”的更常規的動機,往往出現在創辦子品牌的契機上。倒是很像中國同胞兄弟的取名,為了證明“我們是一家”,總要有個相同的字,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也為了增大品牌影響力。

而早在1979年,Zaltman和Wallendorf兩位學者就對品牌命名有過研究,結果是:給新的消費品牌起的名稱,對品牌成功與否也許起到超過40%的作用。


今天的內容,一部分來源於技術部寫了個小代碼,檢索了在華北、華南、華東、華西,幾個一二線城市的齒科診所/醫院的主體命名,總3690個樣本,再通過去重連鎖性機構、去掉非民營屬性後保留2417個分析樣本。


繼而分別從語音、詞源、詞性三個維度,並納入了行業的特性,新增詞彙(齒科相關名詞),最後用“笨辦法”做去重歸納以及做文本分析;其中也將結合世代人群認知心理學,做了一些符號互動論方面的探討。


我們先看看樣本分析結果: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總的來說,民營齒科品牌命名時:


  • 主流選擇往往以雙音節詞彙居多,現有的樣本分析佔比已達71.78%,這同“從20世紀開始雙音節商標已經佔據絕對優勢”的大趨勢很契合;
  • 接近八成的品牌命名時選擇使用新造詞,但某種程度上或許也是照顧商標註冊申請工作的順利進行;
  • 絕大部分的品牌命名往往忽視詞性,中性詞彙很難調動受眾情緒;
  • “口腔”是高頻使用的齒科名詞,佔比超過八成;但主打“矯正”單品類的品牌命名也佔不小比例。


而另一方面,品牌名在日常溝通語境中需要“脫口而出”,易拼易讀易發音,更有傳播優勢。若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考究韻律節拍規律。


這一看上去是“靈感工程”的工作,實際上也是有前人智慧可以借用的:《詩詞格律》這本書,適合大家認真讀讀(此書也在今年被納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高中段)。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好的牙薦讀 | 王力《詩詞格律》



我們再跨行舉個例子,進一步說明:

  • 【滴滴打車】:在中文語境中“DIDI”,上口有記憶,也容易傳播;
  • 【Uber】:中文名譯為【優步】,念出來就不如er為結尾的英文帶感。


至於其他打車軟件的名字,大家也可以試著用普通話與自己的方言念一念: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主創團還有不少講粵語的同事,還聊到這麼一個故事: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澳大利亞曾有一家航空公司,英文名叫Ansett。上世紀90年代,這家航空公司開辦澳大利亞往香港的航線。落戶中國,就得入鄉隨俗,取中文名,就像當年的隱適美一樣。於是公司花大價格請了一位精通國語的大師,根據Ansett發音,取了“安適航空”這個名字。管理內部當時覺得大師不愧是大師。

結果,“安適航空”開辦香港航線後,客座率一直低下,華人旅客完全不達預期。蒐集乘客意見時,得到這樣的反饋:“你箇中文名好大吉利是咯,安適航空,安息航空,想我死咩?”公司這樣才幡然醒悟:香港客大部分都說粵語啊,“安適”和“安息”粵語同音。最後,Ansett只好把中文名字改為“安捷航空”,慢慢就挽回客流。


時值不少連鎖品牌也開始聚焦到某一區域,做區域【打釘】,佔地為王,滲透式發展。正好藉此提個醒,方言等在地文化,在入局前,還得吃透一些。得根據自身品牌的體量大小、輻射人群,做綜合調試與評估。

所以,老人家傳統是翻黃曆給新生兒命名,商業品牌的命名,要考慮到【名】【利】雙收,講究還頗多。而卓越的“營銷學者需要遵循與語言學者一樣的思路分析,講究一種語言結構的品牌名稱。”



如果我們從宏觀層面來看民營齒科品牌命名,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陣營:【IP佔領】 |【拼字抒意】 |【場景構建】


挨個細數:


1 | IP佔領——潛臺詞是:別鬧,我有壁壘

IP雖是近年的新造熱詞,但實踐應用其實一直跑在了前面。公立醫療服務體系下,除院校附屬口腔醫院之外,各地區大部分口腔醫院都以熱衷於爭搶【地名】為前綴。而隨著這些年“公立口腔醫院私有化”的嘗試,不少民營齒科的版圖中也開始【有機會】佔領地名IP。

只不過,由於公立口腔醫院標的稀缺、各地區政策開放程度不一等因素,地名IP的獲取與民營齒科自身資本/資源關係極大。“權威”是一個稀缺資源。而即使公立口腔醫院私有化,獲取的地名IP也有一定侷限:拿得到IP,卻申請不下來商標。

這也和國家相關法有一部分關係:繼88年版《商標法實施細則》明確“縣級以上(含縣級)行政區劃名稱和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93年《商標法》修訂作了如下修正: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現行《商標法》條文雖有修正,但仍未放開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陸續有民營齒科嘗試將改制的公立醫院去註冊商標,但從目前蒐集到的披露信息來看,除通策醫療輾轉四年拿到了“杭州口腔醫院”的商標使用許可備案,其餘的基本都被駁回/擱置了。


連杭州口腔醫院城西分院也不例外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好在,雖地名IP稀缺,但人名IP相對省心:早年的牙醫世家、牙醫“自立門戶”時,時有以自己的姓氏/名字作為品牌名,常見【牙醫全名】+【口腔相關後綴】。特別在非一二線城市,廣泛受用。


不斷培育、沉澱之下,醫生的姓名,便逐漸衍生為醫療技術和信譽的雙重保證。

但近幾年以人名IP命名的大品牌已經不多見了,最近的一次還是七年前進入中國的馬瀧齒科,Dr.Malo本在齒科界“成名多時”,稀缺的IP。以其名字作為品牌名,借勢和卡位,雙效齊下。坦率地說,這確實也是很難複製的。


2 | 拼字抒意——潛臺詞是:我真的很好


在民營齒科從萌芽走向“諸侯崛起”的征途上,資本相繼進入齒科,“連鎖化”、“跨地域擴張”逐漸發展為常態,更具有“標準化”屬性的品牌名逐步成了首選:

  • 【人名】+【形容詞】:早年的“齒科一哥”佳美口腔,便是以創始人劉佳的“佳”與“美”拼起來的;
  • 【形容詞】+【形容詞】:多是舊詞新造。目前連鎖品牌命名,多是此類。如美維口腔、瑞爾齒科、摩爾齒科…
  • 【品牌名】+【品牌名】:比如泰康人壽牽手拜博口腔後,品牌名隨即合併為泰康拜博口腔。


其實西方語境下,老牌公司寶潔(P&G)、惠普(HP)、杜邦(DUPONT)、奧美廣告(Ogilvy)、迪奧(Dior)…都是以創始人的名字命名。這個階段,也恰好是一批“海歸”牙醫,正在國內嶄露頭角。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類“我是誰,我很好”的名字,多數其實都是“有期待、無情緒”的。


3 | 場景構建——潛臺詞是:你值得更好

市場走向充分競爭的路上,【牙醫本醫】不再是信任體系裡唯一的一個因子,醫療服務質量的考究,也成了重要決策因子。

不少新興齒科品牌以“Smile”為邏輯起點,開始把用戶思維與場景構建,應用到品牌命名之中。

一開始沒問題,卻慢慢又陷入套用“模板”的誤區,比如目前依託互聯網主打隱形矯正的眾多新品牌:EasySmile、微笑公式SmileFormula、Foursmile福斯曼、Smilelab笑盈…

坦誠說,SMILE確實是個不錯的符號,只不過眾品牌“一擁而上”,勢能逐漸縮小。就連打廣告的時候,都要想想:用戶傻傻分不清,會不會容易給別人做嫁衣。



以“SMILE”為關鍵詞檢索的10類商標註冊申請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綜上,齒科領域的品牌命名鏈條,

縱向再看其它行業,也無一例外遵循這一規律: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其實成熟的市場上

品牌的【命名】與【獲利】相關性遠超想象



但為什麼出眾的品牌命名依然稀缺?

一條微妙的邏輯:忽略了時間性

不同的世代“橫切面”下,C端消費者審美、習慣、消費觀都在更迭。就拿當下而言,“顏值經濟”迎來前所未有的時期。下面這組動圖是日本女性化妝審美的變化,用以說明,不同世代對“美”的定義,也是不一樣的:


日本女性百年妝容變化面面觀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總的來說,消費者行為的內外部影響因子越來越複雜,不同人群之間的消費習慣也表現出較大差異,亞文化也在不斷崛起和變得顯性(比如二次元審美)。這對品牌命名也提了更高要求:錨定精準客群,精益研究人際數據,才可能在面對C端消費者時有更大的牌面。


另一條微妙的邏輯:符號偏差

現代語言學的標杆人物,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de·Saussure)提出,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認為語言符號連接概念和音響形象,即符號所指和能指的結合。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我們說簡單一點,就是你說的A詞,對方理解為B詞;你們看的C詞,你覺得是A意思,對方覺得是B意思:


  • 比如男性與女性在妝容上的感知,就常有分歧:如果一個女性只塗了口紅,男性視角常常覺得“這叫帶妝”;而女性閨蜜就知道“這叫素顏”。
  • 再比如健康飲食,老一輩常唸叨“吃飯七分飽”;到了Y/Z世代,“健康飲食”就出現了新的內涵,細化為“控糖、低卡、無油、低脂”等。


這兩年當紅飲料小花,被稱為新潮健康飲品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所以,諸如齒科品牌名字中常用到的:“好”、“美”、“健康”、“正”等語言符號的理解,代際差異以及個體差異,都會影響同一符號的客體傳達。


而今天我們從品牌命名邏輯入手研究,要說的不光是名字,邏輯改變的邏輯:是世代的成長與社會認知的變遷。

當然,用開的品牌名,說改就改,確實不容易。而且需要下很大的決心。這裡還可以提供一個其他的解決方案:

近些年大家都知道商標越來越難註冊了,好的品牌名就是搶“符號高地”。好在Slogan是不需要註冊的,只需要規避同行雷同的“撞衫”車禍現場。好在雖然品牌名是一個對外的信息釋放端口,但無可厚非,Slogan也是絕佳的端口位。

巴黎歐萊雅的Slogan其實最近幾年也有更新,從“你值得擁有”,變為了“我們值得擁有”

。一個小變化,其實反映出這個國際護膚品巨頭對社會心理的持續洞察。


一個國際大品牌“放下身段”和消費者排排站細細品一下

一文讀懂:齒科品牌「名 / 利 / 場」


從勸服學的角度來看,“你值得擁有”,更偏向單向說服,如果補充一下上下文,就是說:“我有這個好東西,你值得擁有”;而“我們值得擁有”卻更多的把說話者(信源)方,轉向和消費者站在了一個圈層,再補充一下上下文,暗示的則是“我知道了一個好東西,我們都值得擁有”。


品牌命名背後的邏輯與規律,往往跨越時間和語言的符號系統,與社會和人文息息相關。品牌命名也並非“拍腦袋”就行。


既然投資、商業、事業…都是佈局未來五至十年。


Q:那麼現在我們大膽猜測:下一個品牌命名的集中爆發維度?

A:關注新詞新符號、新人群的變化或許能給我們更多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