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諾蘭的新片《信條》攤上事兒了。

前有通風管道震落,後又有影廳起火。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看場電影都能這麼驚險,也是沒誰了。

這還不算完,有不少觀眾都反映:

音響太吵了,連臺詞都聽不清啊!

國內有字幕還好,英語國家的觀眾才真叫一臉懵逼。

從前光顧著看畫面了。

這下才體會到聲音也同樣重要。

最近就有一部高分紀錄片,專門講電影當中的聲音。

那些奇特的音效是怎麼做出來的?

經典電影裡的聲音都有哪些門道?

今天魚叔就來探個究竟——


《製作音效:電影聲音的藝術》

Making Waves: The Art of Cinematic Sound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本片入圍了去年的戛納電影節,豆瓣評分8.7。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導演是好萊塢資深聲音剪輯師米奇·科斯汀。

經典動作大片《勇闖奪命島》《空中監獄》都是她的作品。

因此,本片選取的案例也都是耳熟能詳的影史經典。

通過深入淺出的梳理,展現電影聲音的奧秘。

還請來斯皮爾伯格、科波拉、盧卡斯、李安、諾蘭等等大導穿針引線。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你會看到很多好玩的幕後故事:

比如《盜夢空間》裡湯老溼帥氣滑雪的音效,其實是音效師「搓」出來的;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小李子踩到玻璃瓶的聲音,其實是松果在地上碾。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電影聲音的奇妙遠遠不止於此。

其實,它對我們的影響比畫面更深遠。

在我們出生之前,所見的一切都是黑暗,但卻能聽到母親的心跳聲、呼吸聲。

聲音,是我們感知世界的起點。

也是電影誕生的一個重要契機。

1877年,愛迪生髮明瞭留聲機。

隨後發明了攝影機,原目的就是給聲音配上畫面。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但因為技術很有限,早期電影還無法實現聲畫同步。

只能通過現場配樂、解說等等方式,額外附上聲音。

到了1926年,才出現了第一部聲畫同步的電影《唐璜》。

之後,劇組開始在拍攝現場錄音,誕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同步說話聲的電影《爵士歌王》。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影片大獲成功,讓觀眾耳目一新,進而推動了好萊塢電影製作模式的變革。

有聲片都是在攝影棚內拍攝,收音必須極其謹慎。

《雨中曲》就描繪了這一段歷史。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麥克風藏在草叢裡,演員必須在很近的距離對準它說話。

全程不能轉頭,否則聽不清聲音。

於是經常要一遍又一遍地暫停調整,相當費時費力。

技術問題還沒解決,創造力就無從施展。

所以早期有聲片大都是話癆片,生怕觀眾聽不夠。

到了30年代,《金剛》才終於引入了聲音設計的概念。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我們現在聽到的很多聲音技巧都是由這部電影開創的。

金剛作為一頭史詩級巨獸,叫聲肯定不能跟普通猩猩一個樣。

於是當年的聲音設計師跑了一趟動物園,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咆哮聲。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然後把它們0.5倍速慢放,再把老虎的叫聲倒著放,獅子的叫聲正著放。

疊在一起就有了金剛怪異嚇人的聲音。

到了40年代,天才導演奧遜·威爾斯將廣播劇的技術化用到了《公民凱恩》當中。

不僅精心設計各種混響效果,還巧妙地讓它們服務於敘事。

比如凱恩和妻子講話時充滿了回聲,凸顯出二人之間的距離感。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另一位牛X閃閃的大導演希區柯克也有絕招:

他會專門編寫一份「聲音劇本」。

詳盡地為每一個鏡頭、每一段情節設計合適的聲音。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威爾斯和希區柯克,都是電影藝術的先驅。

他們藝高人膽大,有魄力更有實力去試驗自己的創想。

但大環境並不樂觀,

60年代之前的好萊塢製片廠制度極其傳統、保守

就像大型工廠流水線,不支持創新。

對於大片廠老闆而言,重要的是故事,是明星,但絕不是聲音。

所以想要系統性地革新,是非常艱難的。

這裡就必須介紹一位關鍵人物——

「當代電影聲音之父」沃爾特·默奇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他年輕時看的美國電影都是套路,令人厭倦。

留學巴黎期間,剛好趕上了法國電影新浪潮。

特呂弗、戈達爾等人讓他第一次意識到:電影還可以這麼拍!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於是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國後就進入電影學校進修。

在那個政治動盪的年代,好萊塢的電影事業到達了最低谷。

默奇經由盧卡斯引薦,加入了科波拉的劇組,負責《雨族》的音效。

後來又合作了《500年後》,但虧損慘烈。

為了還債,科波拉接下了一部被20多個導演連連拒絕的電影——

《教父》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而老搭檔默奇也自然接受了這個高難度挑戰。

他受到實驗音樂家約翰·凱奇的啟發,在電影里加入了很多大膽的設計。

麥克將要槍殺索洛佐的時候,音效非常嘈雜刺耳。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這其實是在表現他腦內神經碰撞的聲音,因為殺人是個重大的決定。

影片大獲成功,挽救了科波拉和盧卡斯的工作室。

不過,《教父》在聲音上沒有本質的革新。它依舊是單聲道的。

反觀音樂行業,則一直走在技術更新的前沿。

50年代的密紋黑膠唱片就已經是立體聲了。

於是,在見證了搖滾樂的輝煌之後,電影人想到:

為什麼不把電影也做成立體聲?

杜比公司從70年代開始向越來越多的影院提供立體聲設備。

然而電影公司的管理層仍然沒把它放在心上。

多虧了芭芭拉·史翠珊,堅持自己出資100萬用於《一個明星的誕生》的聲音製作。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才讓電影界終於開始重視聲音對於電影的價值。

不光是影院放映的方式有了改變,電影錄音的方式也有了改變。

盧卡斯籌拍《星球大戰》的時候,找到了本·博特來負責聲音。

博特一看到概念插畫,就知道這是他夢想中的電影。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為了給電影裡的伍基人收集聲效,他跑到動物園,錄下獅子、海豹的聲音。

最後找到了一隻小熊,它特別喜歡吃麵包,一吃麵包就會發出很好玩的聲音。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所以他用麵包引誘小熊,錄下了伍基人的聲音原型。

滿世界跑,收集各種引擎聲、飛機聲、放映機的蜂鳴聲、電視背後的嗡嗡聲……

用這些聲音豐富《星球大戰》的幻想世界。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他不想像以前的科幻片那樣依賴於合成器,而是更大膽——

全部使用真實錄制的音效。

博特也很忐忑,因為從來沒有人這麼幹過。

沒想到福克斯的高管和製片人對他說:「我喜歡你們的電影。」

影院更是座無虛席,盛況空前。

當宇宙飛船飛過時,有觀眾不停地驚歎:我的天哪!

之後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都在等著看《星球大戰》。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博特因此拿下了一座小金人。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從那時起,一切都變了。

大家開始把聲音當做一件很酷的事。

之後,默奇又為《現代啟示錄》設計了聲音。

花了9個月做混音,「整個過程就像嗑藥」。

他也效仿希區柯克,為電影設計了一個完整的「聲音劇本」。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在軍士長快要死掉那一段,船的音調也逐漸變低沉。

向全世界證明了,聲音不僅能敘事,更能表意,創造出抽象的電影。

科波拉和默奇堅持用六軌環繞聲格式放映本片。

經過了三四十年的完善,這個格式成為了所有電影混音的標準。

因此,默奇被譽為當代電影聲音之父。

而《現代啟示錄》無疑就是電影聲音發展的里程碑。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進入新時代,電影聲音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利用新的數碼科技。

加里·裡德斯特羅姆曾經為《侏羅紀公園》模擬恐龍的聲音。

把斯皮爾伯格嚇得差點從椅子上摔下去。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電影很成功,加里也接到了新工作——

世界第一部全電腦製作的動畫長片

《玩具總動員》

他從小時候玩過的拉線娃娃吸取靈感,為胡迪增加了拉線發聲的設定。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這是他第一次用電腦做聲音設計,而同時期別人都還在用膠片剪聲音。

電腦技術帶來了許多便利,讓工作人員可以直觀地看到波形圖。

更重要的是,能聽到多條軌道同時播放。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而這些新技術,最終的落腳點還是電影藝術本身。

就像李安所說:

「世間萬物都有情感,有情感便會有靈魂。」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他運用聲音,讓《斷背山》裡的風有了自己的靈性,替沉默不語的角色表達情感。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則利用聲音補全了戰爭的全景。

講出了畫面沒有容納的內容。

米勒受傷後突然失聰,正是來自現實中老兵的親身經歷。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此時無聲勝有聲,大大增強了電影的真實感,讓觀眾沉浸其中。

聲音的出現讓電影真正成為了一門藝術。

一部電影的聲音就像一個大型交響樂團,有著精細龐雜的構造。

與畫面相互配合,便能實現「1+1>2」的效果。

漢斯·季默說過,音樂能從最原始的層面感染觀眾。

無數影史經典也已經告訴我們:

電影不僅是用來看的,更是用來聽的。

下一次走進影院,不妨多留意聲音。

換個方式打開電影,也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震撼。

世界頂級陣容,就為了曝光這個內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