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中國從未像今天這樣需要資本市場-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 夏賓)“從某種意義上來理解,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資本市場,這是我國進入工業化後期實現經濟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近日在接受中新社等媒體採訪時如是說。

肖鋼新著《中國資本市場變革》一書近期出版,書中開篇提及“黨中央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視資本市場”。他直言:“中央強調,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具有樞紐地位,凸顯了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2020年恰逢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三十週年。在肖鋼看來,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也面臨許多機遇與挑戰,在這樣的時刻,回顧資本市場變革歷程,探討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應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近期中概股“迴流”成為市場關注焦點,肖鋼認為,中概股“迴流”對中國資本市場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於改進上市公司結構,一批中概股是最具活力、反映中國經濟新動能的優質企業,迴流後可以吐故納新,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

二是有利於國內投資者更多地分享公司發展紅利,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標的,改善A股回報率。

三是有利於增強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開放股市,改革完善各項基礎制度,提高服務效率與水平。

四是有利於維護中國科技安全和經濟安全,做好外部衝擊的應對工作。

從改革創新的角度而言,科創板和註冊制是中國資本市場近年來的“重頭戲”。

對於科創板的期待,肖鋼指出,此次科創板改革的“初心”,總的看是有三方面內容,一是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二是為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積累試點經驗,三是增強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而隨著註冊制深入推進,A股投資者結構發生變化應該是大概率事件。”肖鋼說,研究表明,中長期投資者可以穩定市場預期,同時對上市公司治理起到積極作用,因此發展長期投資者是落實資本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舉措。

他進一步解釋稱,美國等境外成熟資本市場,也經歷了早期以散戶為主逐漸過渡到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階段。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對投資的專業性要求不斷提高,機構投資者的比例應該會逐漸增加。

肖鋼表示,目前,在試點註冊制的科創板市場,上交所正在積極研究推出鼓勵、吸引科創板長期投資者制度,推動長期投資者深度參與新股價值發現、形成有利於科創企業和整體行業發展的良好投融資生態,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展望未來,肖鋼認為,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積極穩妥對外開放,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宏觀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不斷提升,會進一步加大對中國資本市場的配置。

“從全球資本市場競爭力因素看,中國在市場規模、市場流動性、市場活躍度等重要指標方面已經排在世界前列,但在法治指數、營商便利指數上,我們排名靠後。”肖鋼強調,儘管在很短的時間內,中國資本市場在全球的地位得到顯著提升,但總體而言,仍然是新興加轉軌的市場,處在全球第二梯隊,未來發展仍然任重道遠。說到底,還是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取向。(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