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鼎資本研究】國家芯片產業基金投資項目之二十六—賽萊克斯

                賽萊克斯微系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賽萊克斯微系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賽萊克斯”)於2015年12月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註冊成立,專業從事半導體晶圓製造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及產品製造等業務,是北京耐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耐威科技”,股票代碼:300456)獨資子公司。

通過耐威科技收購國際領先的MEMS代工公司Silex Microsystem等一系列戰略佈局的實施,賽萊克斯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獲得了強大、豐富的重大專項成果及項目積累、國際先進的MEMS代工技術、管理技術和管理團隊等資源。此佈局的實施,為建設國內第一條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此代工線建設項目的實施,一方面,將為國內MEMS產品的研發和量產提供成熟的技術支持和產能保障,從而促進和加快國產MEMS傳感器產品推向物聯網、可穿戴設備、消費電子、工業設備等領域的產業化進程;另一方面,還將同時面向國際市場,致力於成為全球MEMS代工領域的重要一極。

母公司耐威科技目前市值217億元人民幣,動態市盈率331.71倍,靜態市盈率237.3倍。2019年9月30日報表,營業收入5.01億元,淨利潤0.51億元,同比都有下降,主要收入還是來自MEMS行業,佔比85.5%。

2015年,耐威科技擬通過全資子公司納微矽磊在北京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依託全資子公司Silex Microsystems AB(賽萊克斯)成熟的製造技術和生產管理模式,建設國內最先進的MEMS體硅加工工藝生產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提供項目實施用地及相關政策支持。Silex成立於2000年,專注於MEMS芯片的生產代工業務,是全球領先MEMS代工企業,擁有核心製造工藝。該公司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客戶遍佈北美、歐洲和亞洲,產品應用覆蓋了工業、生物醫療、通訊和消費電子等領域。Silex分別擁有一條6英寸及一條8英寸MEMS生產線,兩條生產線均能支持MEMS產品的工藝開發及批量生產。

賽萊克斯是MEMS純代工領域龍頭企業,能夠製造加速度、壓力、慣性、流量、紅外等多種傳感器,微鏡、高性能陀螺、光開關、硅麥克風等多種器件以及各種MEMS基本結構模塊。

2019年12月25日,耐威科技北京亦莊8英寸MEMS芯片生產線,首臺設備正式搬入。據當時北方亦莊官方消息,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北京首條商業量產、全球業界最先進的8英寸MEMS芯片生產線,最終達產後將形成月產3萬片的生產能力。

MEMS產品

微機電系統(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也叫做微電子機械系統、微系統、微機械等,指尺寸在幾毫米乃至更小的高科技裝置。微機電系統其內部結構一般在微米甚至納米量級,是一個獨立的智能系統。

常見的產品包括MEMS加速度計、MEMS麥克風、微馬達、微泵、微振子、MEMS光學傳感器、MEMS壓力傳感器、MEMS陀螺儀、MEMS溼度傳感器、MEMS氣體傳感器等等以及它們的集成產品。

MEMS行業發展

1、從MEMS行業看

,當前國內行業發展面臨四大主要問題:一是企業規模偏小,高端產品嚴重依賴進口,其中傳感器芯片進口占比超過90%;二是技術水平總體偏低,多數企業自主創新困難,需依賴國外進口原件進行加工;三是產品結構不合理,品種、規格、系列不全,受技術水平限制,多數高精度MEMS產品尚難以生產,或雖可以生產但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難以量產;四是產業化水平較低,產業配套不足,缺乏國際主流技術的完整系統和管理技術配套,開發速度過慢,從工藝研發至實現穩產的時間過長。

2、從MEMS產業區域聚集情況看,全球主要MEMS製造廠商均分佈在海外如歐洲、美洲及日韓等地區,國外MEMS產業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體系並且穩定運行了多年,保持著明顯的競爭優勢;國內MEMS產業仍舊處於萌芽狀態,目前長三角地區已建立了完整的產學研發族群,珠三角、中西部等地區亦紛紛開始加速構建。

3、從MEMS代工環節看,近年來,國內建立了一些MEMS工藝服務平臺,為MEMS創業公司提供了技術研究和開發平臺,但以上平臺大多仍採用4吋到6吋中低端生產線,生產能力較弱,尚未形成規模化產能,基本不具備量產能力。

4、根據預測,2019年國內MEMS行業規模為500-600億元,未來5年仍然保持20%的複合增長率。

根據世界權威半導體市場研究機構YoleDevelopment的統計數據,2012-2016年,耐威科技全資子公司瑞典Silex在全球MEMS代工廠收入中的綜合排名為第五位,剔除上述大批量出貨產品相關的MEMS代工廠後,Silex在剩餘MEMS代工市場中排名第二。在2017年全球MEMS代工廠營收排名中,公司全資子公司SILEX超越TSMC、SONY,排名從2016年的第五名前進至第三名;緊隨STMicroelectronics、TELEDYNEDALSA之後。在純MEMS代工領域繼續保持全球第二,緊隨TELEDYNEDALSA(加拿大)之後。

競爭對手

MEMS工藝開發與晶圓製造方面,國內競爭對手主要有臺積電(TSMC)(擅長的行業領域有所不同),境內目前沒有相同量級的競爭對手,國際競爭對手主要有意法半導體(ST)、DALSA、X-Fab、SONY、IMT等歐美日廠商。

MEMS行業發展趨勢

1、微型化:MEMS 器件體積小,一般單個 MEMS 傳感器的尺寸以毫米甚至微米為計量單位, 重量輕、耗能低。同時微型化以後的機械部件具有慣性小、諧振頻率高、響應時間短等優點。MEMS 更高的表面體積比(表面積比體積) 可以提高表面傳感器的敏感程度。

2、硅基加工工藝:可兼容傳統 IC 生產工藝:硅的強度、硬度和楊氏模量與鐵相當,密度類似鋁,熱傳導率接近鉬和鎢,同時可以很大程度上兼容硅基加工工藝。

3、批量生產:以單個 5mm*5mm尺寸的 MEMS 傳感器為例, 用硅微加工工藝在一片 8 英寸的硅片晶元上可同時切割出大約 1000 個 MEMS 芯片, 批量生產可大大降低單個 MEMS 的生產成本。

4、集成化:一般來說,單顆MEMS 往往在封裝機械傳感器的同時, 還會集成ASIC 芯片,控制 MEMS 芯片以及轉換模擬量為數字量輸出。

5、多學科交叉:MEMS 涉及電子、機械、材料、製造、信息與自動控制、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多種學科,並集約了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的許多尖端成果。MEMS 是構築物聯網的基礎物理感知層傳感器的最主要選擇之一。

由於物聯網特別是無線傳感器網絡對器件的物理尺寸、功耗、成本等十分敏感,傳感器的微型化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MEMS 微機電系統結合兼容傳統的半導體工藝, 採用微米技術在芯片上製造微型機械,並將其與對應電路集成為一個整體的技術,它是以半導體制造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批量化生產能滿足物聯網對傳感器的巨大需求量和低成本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