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三种中药获批治疗新冠肺炎?

三药筛选标准:一是药物近10年内做过流感相关的临床研究,且有随机对照的论文发表;二是针对流感病毒,做过药理和药效学研究。除此之外,候选药物还要符合新冠肺炎的病候特征:具有一定的化湿、解毒、清热作用。

张伯礼说,企业申报需要提交一系列资料,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报告,“疫情这一特殊情况下,程序不能少,科学精神不能忽视”。此次获批新冠适应症的“三药”,目前暂未披露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

连花清瘟在跨境电商平台ebay上被热炒至15.88美元一盒,同样规格的药品,价格几乎是国内的4倍。海外抗疫中的“中药热”大多局限于华人群体和中资机构,国内捐赠的中药多用于华人社区作为预防性用药,想进入医院并不容易。

为何这三种中药获批治疗新冠肺炎?

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将治疗新冠肺炎纳入到“三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和血必净注射液)的新适应症中。 (IC photo/图)

听上去有些出人意料,但却是事实——全球首个“合法”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既不是公众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韦,也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力荐的“特效药”羟氯喹,而是包括连花清瘟在内的3种中药。

2020年4月14日下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表示,鉴于“三药三方”,特别是“三药”在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良好临床证据,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将治疗新冠肺炎纳入到“三药”的新适应症中。

“三药”指的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和血必净注射液;“三方”包括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和宣肺败毒方。

“算是拿到了‘结婚证’,从事实婚姻走向了法定婚姻。”4月15日,在离汉前的最后一次媒体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打趣道。“三药”被官方正式认可,对于抗疫中药“出海”同样意义重大——想要在海外出圈,中国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是首要门槛。

资本市场很快做出反应。4月14日午间披露连花清瘟的好消息后,以岭药业的股价当天下午直线拉升,创下历史新高,短短3天内市值飙涨超百亿。对于2017年起就步入颓势的中药注射剂,血必净亦迎来逆袭机会。2020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红日药业的这一中药产品,销售量暴涨约87%。

“不是拍脑瓜诞生的”

根据以岭药业和红日药业的公告,连花清瘟的说明书中新增“用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引起的发热、咳嗽、乏力”,而血必净则可用于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这三种药不是拍脑瓜诞生的,筛选是一个艰辛而科学的过程。”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在媒体发布会上评价。

为何这三种中药获批治疗新冠肺炎?

4月15日,张伯礼和刘清泉接受媒体采访。 (南方周末记者 马肃平/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很早就加入了治疗队伍,且各级政府不断发文力推,这在SARS时期是没有出现过的。早在1月21日,刘清泉就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赶赴武汉,他的工作是观察新冠肺炎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中医该如何认识。在金银潭医院和湖北省中医院观察了近百例病患后,刘清泉和其他中医药专家对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症候特征作出描述,明确新冠肺炎为“湿毒疫”。

1月22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医治疗方案的相关内容。

“从1月22日到27日,中医药专家进一步探讨,除了汤药之外,能否筛选出一部分中成药推广使用。”刘清泉介绍。筛选有两大标准:一是药物近10年内做过流感相关的临床研究,且有随机对照的论文发表;二是针对流感病毒,做过药理和药效学研究。除此之外,候选药物还要符合新冠肺炎的病候特征:具有一定的化湿、解毒、清热作用。

包括“三药”在内,1月27日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明确推荐了十大中成药。事实上,“三药”都是早已在国内上市的老药。其中,连花清瘟是在SARS时期研发的中药专利药,金花清感颗粒则是2009年在抗击甲型H1N1流感时研发出的。

2月2日,科技部启动应急攻关项目,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对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推荐的中成药进行安全有效性的评价。“边科研,边治疗。”张伯礼说。

“三药”暂未公开披露临床试验数据

“在我们医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中,中医药的参与率达100%。”4月16日,武汉市中医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这一天,院方召集5位高龄患者接受采访,其中2位90岁以上,3位80岁以上,都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出院。此前的3月1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湖北地区的新冠肺炎救治中,中医药参与率达到91.05%。

为何这三种中药获批治疗新冠肺炎?

84岁的李洪盛和79岁的付春枝夫妇,在武汉市中医医院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于2月底康复出院。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图)

从表面上看,新增适应症只是说明书上增加了短短几行文字,但张伯礼说,企业申报需要提交一系列资料,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报告,“疫情这一特殊情况下,程序不能少,科学精神不能忽视”。

连花清瘟获批的依据,是一项名为“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负责人包括钟南山、张伯礼、李兰娟、段钟平、李兴旺、刘清泉、宋元林、贾振华。

张伯礼透露,研究在国内9省市的23家医院开展,共纳入284例新冠肺炎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主要临床症状的消失率、临床症状持续的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肺部影像学的好转达到83.8%,对照组是64.1%;临床治愈达到78.9%,对照组是66.2%,降低轻症转重症方法较对照组提高了一倍。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资料显示,连花清瘟的临床试验从2月1日开始,计划到2020年12月1日结束。但张伯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项临床试验已提前结束。“起初对疫情的判断并不乐观,临床试验的周期直接设计到了年底。但临床试验铺开后,入组非常顺利,进行得很快。”

以岭药业的公告只提到了连花清瘟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并未提及药品对病毒本身的作用。对此,张伯礼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药品说明书的正文里,观察到哪些就写哪些,改善咳嗽、发热、乏力,这三点是核心。”

血必净的临床试验组长单位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试验在上海中山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21家医院展开。研究负责人包括钟南山、宋元林、邱海波、黎毅敏、刘晓青。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一直有争议。从2010年到2016年,中药注射剂连续占据中药不良事件反应排行首位。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除了血必净,还有7个中药注射剂被推荐用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救治。其中,有产品曾因不良反应被国家药监局要求停用,并紧急召回。

对于血必净的安全性问题,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曾在一次发布会上表示,相关研究表明,血必净注射液能够对冠状病毒导致的炎症因子风暴或者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其副作用大约不会高于临床使用的1%,“基本是安全的”。

此次获批新冠适应症的“三药”,目前暂未披露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

抗疫中药“出海”难

国内疫情渐近尾声,“三药”新增适应症获批,病人却几乎没了。但在张伯礼看来,国际疫情拐点未现,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背景下,“手里有药,心里不慌”。

在海外,连花清瘟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在跨境电商平台ebay上被热炒至15.88美元一盒,同样规格的药品,价格几乎是国内的4倍。4月5日,一位在意大利米兰的留学生向南方周末记者展示了中国大使馆发放的“健康包”——除了20个医用外科口罩,一句手写诗“细理游子绪,菰米似故乡”,还有一盒连花清瘟胶囊。

一个月前,10万盒连花清瘟胶囊随着中国政府派遣的第一批援意医疗专家组漂洋过海。聚协昌的金花清感颗粒,也随中国医疗专家驰援伊拉克等国家。

目前,海外抗疫中的“中药热”大多局限于华人群体和中资机构,国内捐赠的中药多用于华人社区作为预防性用药,想进入医院并不容易。一些欧美国家不允许进口中药,中药汤剂也无法在医院内使用。

中药通常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其化学成分并非完全清楚,药效学作用也不能完全确定,因此无法在西方现有的理论下检测其药理、毒理,从而导致难以获得海外市场的认可。

“所有的草药制品包括中成药,必须通过传统草药注册方案(THR),拥有THR标志和认证号才可在英国销售。”一位在英国的华人医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传统草药制品限售法令”从2014年起实施,至今尚无一款中成药在英国注册成功。这意味着,哪怕是连花清瘟这样的抗疫“明星药”,也无法正常出口到英国大范围使用。

截至目前,连花清瘟只在泰国、巴西、印度尼西亚、加拿大、莫桑比克、罗马尼亚这6个国家,分别以“中成药”“药品”“植物药”“天然健康产品”“食品补充剂”等身份注册,获得上市许可。以岭制药的董秘在回答投资者询问时提及,虽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订单较之前有明显增加,“但从整体看尚未形成规模销售”。

最近一个月,张伯礼和多国专家进行了线上交流,交流过后,一些国家产生了联合研究的想法。他举例,法国非常想将中国政府认可的某种中药用于临床科研。如果这种药在中国获批,法国的科研部门提出申报,伦理委员会获批后,也可投入使用,主要出于科研目的使用。

“我会建议他们试试,毕竟没药可治,不用有点可惜。”张伯礼说,一旦国外科研证实有效,会向该国政府提出建议,“但原则是人家有需求,我们不强推”。

南方周末记者马肃平 崔慧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