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歷屆獲獎作文(1)

【按】“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是目前全國主辦單位級別最高和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作文賽事之一,是重要的自主招生文科競賽。現收集整理了部分第16屆“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優秀作品,供同學們參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啟發,真的作文,都是結合自己的閱讀、心得,結合自己的經歷、感受,寫真情實感的,在筆者看來都是好文章。
|學習強國|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歷屆獲獎作文(1)

【一】古今穿越抒情體

【獲獎作文-推薦理由】河北定州中學張純禕同學的《半世花開,剎那芳華》以詩意、靈動的筆墨,輕柔勾勒出魚玄機、薛濤、蔡文姬等三位才女有故事有才情的一生,抒“夢花”,嘆“迷花”, 掬“飛花”,情真意切。灼灼紅顏已逝,卻化作某種永恆,留下萬千嘆惋——半世花開,剎那芳華。|學習強國|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歷屆獲獎作文(1)

《半世花開,剎那芳華》

□ 張純禕(河北定州中學高二)

推開塵掩千年的木門,踏著榕花的芳澤,循著張張墨色,賞這花樣年華,浮生若夢,光陰靜好;留戀鮮衣怒馬,傾心回眸,歲月如歌。

壹﹒夢花

人生悲歡一場夢,夢醒幾人得蒹葭。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人”,當讀起這句詩時,我又想起了你。世人愛你風情萬種,傾國傾城,殊不知容貌在你心中不及他一分重要;世人贊你工書善詩,才絕京都,殊不知為你指點迷津的人卻是涼薄似水;世人辱你風流放蕩,心機善妒,哪曾想前因後果不過還是為了一個他?幼薇,不,現在已是魚玄機了。在你久居咸宜觀,淡看風流才子、百態人心之時,心可還思念著他?那個溫庭筠。

“珍簟涼風著,瑤琴寄恨生”,“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沉”,這句句寄飛卿的詩句,是閨中少女寂寞無聊。等待無望,奈何情竇已開?芳心暗許的孤獨與愁怨,縱使情深意切,可結局只得將一腔情意付諸東流,唉,這就是玄機你的宿命!

願你下一世能在暮春時節繁花盛放的樹下,不醒那個美好快樂的、有你有他的夢。

貳﹒迷花

才傾唐朝,超然不屈縱官場;一紙信箋,無悲無歡渡空門。

不過童稚,便能張口續出“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的詩句;屈作營伎,卻於詩酒之外,可見才辯絕倫;置身官場,仍遊刃有餘,公文中文采外溢;名震長安,怎奈以一句“但得放兒歸捨去,山水屏風永不看”的恬靜與超然寓居於浣花溪畔,樂賞滿院枇杷……這就是你啊,薛詩人。

坎坷的命運無法黯淡你的光華,憑著聰慧的頭腦和滿腹才情,一首《謁巫山廟》,你便聲名鵲起,歷史長河中第一位“女校書”,這是何等榮耀?我贊你,敬你!更令我欽佩的是,你的清明與高遠,淡然與灑脫。“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這正是你一生品格的追求。而故事的最後,你終於也活成了一株青竹,高潔屹立於錦江之畔。

世間幾多繁華於喧囂,未曾迷了你澄澈的心,願你永為自己人生的擺渡人。

叄﹒飛花

各色歲月嘗一遍,暮深幾時,青燈黃卷。

當凜冽的風捲起漫天黃沙,故人可曾念家?你是養尊處優的小姐,卻似孤苦伶仃的丫鬟;你是才豔雙絕的奇人,卻有不幸福薄的命運。“寧當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一朝千金成難民,向著清風落葉的深處,迤邐而行。

南望中原,鄉煙嫋嫋,身旁是匈奴蠻人,心中是中原故老。你的不捨,你的無奈,你的悲苦,你的如孤雁長飛無處安放的悵惘,瀰漫飄飛,紛落成雪。可憐你的故土,離你太遙遠,幾乎看不到你凝在腮邊的淚滴,聽不到冷月下草原上高一聲低一聲的“胡笳”。文姬,世人一定會牢記你所做的犧牲。

願來世的你可獨享一份繁華,願年年此夜,人月兩清。

看吧,這些彷徨在歷史長河畔的纖弱身影,不屈於命運而掙扎,引人憐惜。歲歲年年,百年千年,等洪荒化為阡陌,這些身影定會永恆成最美的風景。

輾轉流年,花開必有時,花落終相隨。就這樣半世花開,燃盡剎那芳華。

以此文贊你,灼灼紅顏。

(指導教師:鄭強)

【二】思考思想思緒自錄體

【獲獎作文-推薦理由】廣東省惠州一中劉雨晴同學的這篇《雨·書》以給已去世的詩人余光中寫信為線索,表現了自己對先生的理解、敬仰和懷念。一方面是余光中詩歌中純粹的、美好的世界:有雨,有愛,有鄉愁;一方面是現實社會中無奈的、蒼白的世界:乾枯,淡漠,匆忙。作者具有極好的文字駕馭能力,用詩化的語言將兩個世界結合在一起敘寫,尤其將自己所瞭解的余光中的個人作品與經歷融合其中,有張有弛,富有感染力。|學習強國|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歷屆獲獎作文(1)

《雨·書》

□ 劉雨晴(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中學高二)

我扭開臺燈,寫一封信,寄給歸去故里的遊人。

先生:

您在陰鬱的冬日裡離開,滿天都是呼嘯的大風,直教人不得安生。

沒有雨。沒有——沒有您愛聽的冷雨。

這似乎是一件極其不合理的事情,與我認為理所應當的一些東西相悖。帝王落地應有紅光遍地,偉人隕落應有天地鬼神為之低泣,一位詩人帶著他的筆離開了,為什麼沒有一場雨?

一場雨。一場冷冰冰的雨。多少年前的前塵隔海古屋不再,茁壯飽滿的白玉苦瓜,如今又是幾番滄海桑田。先生有靈,會為自然這般無情而默然嗎?

我停下筆來把信紙揉成一團。先生去了,他去的地方遠比人世間乾淨純粹,用不得我來拖泥帶水。離去者都不應悲傷,我微不足道的字句,也不能驚擾了安寧才是。

悲傷的只是我們。十二月不是苔蘚滋生的時機,那種陰陰的密密的墨綠色的造物,截下流水,也包藏火種。我該用它來保管先生的碎片嗎?又該怎麼阻止它火一樣熄滅水一樣流走?

車流在夜晚仍舊川行不息,雷打不動地沿著既定的路線彙集又散去,不管有誰降臨,也無論何人遠行。多麼怪異又漠然的生活。我回想著記憶中模糊的雨聲,繼續寫下去:

您說過人間有一日再無我,人間又如何等得來您的第二次路過?哈雷上一次路過沒有我,下一次路過沒有您,2061,有誰幸得驚鴻一瞥呢?再下一次,那抹天光向前流逝,向著太陽繼續它的輪迴時,這人間會有幾人弔唁嗎?在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

再見,我聽見雨說,再見。雨沒能是您的絕色,該是她太灰太憔悴吧。只是小聲地,小聲地,模模糊糊,又多變,只能被聽見,被您聽見。直到這時候還鬧脾氣不出現,她的眼淚只在夏季來得痛痛快快,滿天的滿瓦的滿城的雨啊,再在裡邊留一小片為您。她捨不得。

——我第二次揉皺佈滿筆跡的信紙,洩氣地把筆拋在桌上。雨聲於我是朦朧的,尤其在冬季,遠不及普天下人聲鼎沸。但先生愛他們,他愛雨,也愛世人。雨的言語,先生聽得真切;世人言語,他聽得也多,遠輪不到我來當傳聲筒。

我只害怕沒有人記得和先生告別了,像站臺上雨中起青煙,一塊塊車窗飛馳而過,映出的只是千百副一個模子的嘴臉。我翻來覆去看寫著先生名字的五顏六色的封皮,只看到一條條標籤被釘在那三個字上,排得嚴絲合縫,實在叫人懷疑底下一如面上波瀾不驚。

離別,離別,床邊的安魂曲,麥田裡的槍聲,一泓江水盈盈一輪明月。從初見到離別的淚水,中間又何止三十年歡笑。太多了,何止三十年,何止是歡笑。只有那場雨,從頭下到尾,最後一刻反而緘默了。

聽。雨說,聽聽。

溼的,細細的。

我想著先生的呼吸安靜而悠長,他最後該是想看一眼家鄉便心願了了的,但他又如何放心把筆擱下?我猶豫著,筆尖在紙上慢慢地滑動:

先生不必愁鄉了,那邊有歸處,這裡有雨。有詩。

——我最後一次揉起紙團扔進簍裡,盯著圓珠筆在空白的稿紙上骨碌碌地滾動。

我眼睜睜看著那支筆在山海之隔的他鄉猝然落地,我留不住,像先生捧了幾十年的念想,雨滴卻無論如何也還不了他瓦片最初的模樣。

我還能做什麼?我還能為了這微不足道的悼念做些什麼?我看先生的名字既熟悉又陌生,我無數次為先生驚歎也無數次與先生擦肩而過,我看著先生,卻做不到目不轉睛,我只是埋在千萬人群裡的一顆心臟,和所有同類一樣與先生若即若離。

我該做什麼?獻出我轉瞬即逝的悲傷、朝生暮死的淚水?我該如何銘記,又該如何與俗世劃個分別?

合攏手掌該是最深情也最心碎的姿態,像捧起一抔沙土,風來就消散在風裡,雨去就隨著雨水蜿蜒入海,再尋不到一點蹤跡。我翻箱倒櫃找出蒙塵的鋼筆,清水洗淨,一點點用藍墨水灌滿。我近乎虔誠地雙掌合攏捧起那支筆,想它幸運的夥伴曾在紙上留下洇倒一片細絨的墨跡,想我無緣親見的燈火在雨中打下錯落的影子,想那些遙遠而陌生的所有東西用油墨印了再印,想我不知何時第一次聽見紙頁中響起雨聲,細密不停。

最後那信紙還是乾乾淨淨,在昏黃的燈下不像是這個時代的東西。

我把它疊好放進信封,翻過來用那支鋼筆在正中鄭重地、工工整整地寫下:

余光中 1928-2017

(指導教師:陳佳新)

【三】敘事載情體

【獲獎作文-推薦理由】
陳雪兒同學的文章借“椿芽兒”引出回憶,描寫親情與成長。香椿樹似乎可以看成家的象徵,承載了自己成長的記憶;香椿芽的味道可以說是母愛的味道;而面對香椿芽卻沒法吃、沒法買則是象徵遠離母親的無奈與鄉愁。不過,如果這樣安排文章的主題,原文中有些內容和細節就需要重新設計、調節一下了。|學習強國|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歷屆獲獎作文(1)

《香椿芽兒》

□ 陳雪兒(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學高二)

學校東邊有個蔬菜市場,平時特別喜歡到那兒轉轉。不買菜,只為看一看那久違的綠色。

昨天下午沒什麼事,又到那裡轉了一圈。走著走著,一股淡淡的清香幽幽地沁入我的鼻子,我心頭不禁一震——椿芽兒!扭頭望去,眼前頓時一亮:剛掐的椿芽兒,紫紅的葉兒上還帶著水珠,映著落日的餘輝閃閃發亮。嫩嫩的椿芽兒一小把一小把碼得整整齊齊,放在筐頭,看上去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

賣椿芽兒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站在筐子旁邊,怯怯地問:“姐姐,買椿芽兒嗎?”

我笑了,衝著小姑娘搖了搖頭。她不知道,要是買了,誰給我做啊?

“剛掐的椿芽兒呀!”小姑娘又加了一句。

是啊,又到掐椿芽兒的時候了。往年在家裡,母親也是在這個時候掐椿芽兒的啊,現在家裡那棵大椿樹一定又吐了不少的嫩芽兒吧……

往事浮上眼前。

小時候,媽媽栽下一株小小的樹苗,告訴我這叫香椿樹,要我好好地侍弄它,“等樹苗長大了,給你炸椿魚兒吃”母親說。

椿樹苗長的很快,沒兩年功夫已經有小房子高了,也就到了探秘椿魚兒的時節。

椿魚兒是用香椿芽兒做的。母親把掐下來的嫩椿芽兒放在水裡衝得乾乾淨淨,用澱粉攪上雞蛋,調成稠稠的粉糊,把椿芽兒一支一支在粉糊中蘸過,然後放進油鍋裡炸一下。剛出鍋的椿芽兒呈紡錘形,被油炸成金黃色,很像一條金色的鯉魚,所以稱之為“椿魚兒”。

母親炸的椿魚兒真是太好吃了!咬一口酥脆,吃一口噴香。每次我都要吃得滿嘴流油,仍不住口。唇齒留香的感覺一生難忘。

六七年後,小樹苗已經長成一棵大椿樹。因為院子太小,限制了椿樹的生長。母親就請了人,把椿樹移到院子外面空地上。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剛開始的時候,大家看著蔫蔫的椿樹都很擔心,可沒想到的是,寬敞的土地,充足的光照,讓椿樹不但活了下來,而且長得比以前更加壯實。春天一到,偌大的樹冠上吐滿了紫紅色的椿芽兒;遠遠看去,就像籠罩著一團淡淡的紫色祥雲。站在樹下,就能聞到一股椿樹特有的清香。

隨著椿樹從院子裡移到了院子外,它的魅力也迅速擴散,獨特的香氣每天都吸引著一群群不知名的鳥兒前來嬉戲。時間久了,人們發現樹上竟多出來一個鳥巢。這使得大椿樹更加引人注意。大家都說是大椿樹的香氣把鳥兒引來的,說不定它們也想“掐椿芽兒,炸椿魚兒”呢。樹上的鳥兒一天比一天地多了起來。每天早晨,鳥兒們“啾啾”的叫聲伴著人們起床,晨練,吃飯,上班。歡叫的鳥兒,幽幽的香氣,給整個大院平添了不少生氣。

時光荏苒,我離開家鄉在外求學已經多年。每年寒假回家大椿樹已經變得光禿禿了;春節過後,還沒椿樹吐芽兒我就離開了它。淡淡的香氣,一直縈繞在我的心中,現在在異鄉遇見這熟悉的椿芽兒,心裡不由得升起一種異樣的感覺。我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椿魚兒,想起了歡快的鳥兒,想起了那美好愉悅的時光。

……

“姐姐,買些椿芽兒啊,嫩著呢!”甜甜的聲音和淡淡的香氣把我從回憶中拉了回來。

我只能再次抱歉地笑著搖搖頭。再次深深地吸一口氣,聞一聞這母親的味道。

(指導教師:荊盼)

獲獎作文-推薦理由】曾雨欣同學回憶途徑青海時,夜晚觀賞到的星海。由景物描寫入手,漆黑的夜晚發現還有星空作伴,對景物的描寫很細緻。同時,人物的心理描寫很真實:母親一直在擔心,而自己卻由擔心轉為享受。在這次永生難忘的旅途中,由浩瀚的星空聯想到蘇軾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在浩瀚的宇宙中,感慨人類之渺小,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思考,文章主題清晰,內涵比較豐富,發人深思。
|學習強國|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歷屆獲獎作文(1)

《夜遇星空》

□ 曾雨欣(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高二)

我想星空應是寒冷遙遠而不可跋涉的,因而仰望星空當於冰冷刺骨、寂靜無聲的廣闊原野上。若是四周蟬鳴聒噪,燥熱無比,那麼再美的星空也毀了意境。

父母曾攜我出行青海,晚上十一點,汽車仍顛沛在穿過一大片原野的國道上。窄窄的國道沒有路燈,也沒有其他車影,我們像一隻小蟲在黑暗中緩慢地爬著,不知何時是盡頭。我靠在顛簸的座椅上早就乏了,只依稀透過反光的玻璃望見遠方的山脈像獸脊般躍動,天空中似乎還有星星……後來這些全都在我腦海中混沌成一團,我睡了過去。

不知在睡夢與清醒間徘徊多少次,我某次醒來,聽見父親說我們接下來要翻過的那座四千米高山,曲折險峻,更無路燈。如此深夜翻山極為危險,然而大約是黑夜使人格外沉靜,我心中沒有恐慌,反騰起一絲茫然。

父親將車停在路邊,他與母親正在商量我們是否就地過夜,趁此我下車清醒清醒。下車的瞬間,寒冷的空氣從四面八方湧來,空氣似乎都稀薄不少,最後一絲睏意終於從我身上剝離。然而,當我轉身,我看見山巒之外的世界是一片璀璨的星海。

時光的沙漏流動得如此緩慢,彷彿億萬年來時空演進歷程都從清澈的彼岸飄忽而至,不疾不徐。夜深風息雷雨逃,雲飛霧散清月隱。夜空中的星光漫散開來,呈現出一種極其縹緲的銀白色,明滅不息,像從夜光杯底泛起的氣泡,又似藏在黑夜袍下的美人,冰冷神秘地朝你一揚嘴角便迅速地沒入黑夜。大自然用深藍的語言鋪排星空的神秘與隱隱滲出的森冷,以自由、逍遙的姿態幽浮於夜空,幽浮在我心中一直空白的地方。我此刻所見到的大多數星星離地球都有幾千甚至上萬光年的距離,此刻我眼中的它已是無數年前的模樣,它所發出的那道微弱的光線,在浩瀚的黑暗宇宙中跋涉了千百個世紀才走進我的眼簾。而它現在發出那道光芒,也許還要等數萬年才能到達地球,那時,此地又該是如何谷深泉幽。

我慢慢閉眼,將斟進眼眸的星子鎖好,感受著高原的夜風低低地呼嘯著翻山而過,穿過一望無際的平原朝我奔來,一如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讓我碾於塵埃。依稀聽見媽媽叫我入車,但我仍然留在原地,因為這可能是我永生難忘的所見。我環顧廣闊的原野,只有我們的車點起了豆大的燈,其餘全都浸入無邊的黑夜。我看見母親擔憂的側臉被燈光投下陰影,他們還在為眼前的高山頭疼不止。蘇軾曾感慨: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與我們而言,眼前的高山經千萬年隆起,巍峨而不可跨越。然而比起動輒億年壽命的星星,高山又何嘗不是蜉蝣與粟粒?

是的,也只有星空,在沉澱的無數歲月之後才有如此資本,以上帝的視角,靜默地仰望眾生萬物的忙碌。宇宙得以長久延續,自有其殘酷的法則來維持。旅途或出意外,於我們的親友而言是莫大的悲劇,而對於宇宙而言,不過是浩瀚的宇宙收回一顆星子,廣闊的天地收回一粒塵埃。我再次抬頭,璀璨如海的星空依然在緩緩流動,越過我頭頂,它們將無言地走向另一彼岸,無悲無喜,不生不滅。而目送浩瀚的星空恢宏的移轉,我油然而生一陣淋漓的悲愴,腦海裡是無數風露流霜在這平原上飄飛紛紜。平時忙碌的時間太多,我們甚至不知柳芽何時返青、何時飛絮,更別提抬頭仰望星空,去體會時空的從容與沉靜。

夜遇星空下,袍袖滿風塵。但也唯有此時此境,我們才能停下平日繁瑣的忙碌,窺見另一世界原始存粹的厚重與輕盈,得以觸摸更深邃微妙的境界。

當我回到車內再次顛簸啟程,星辰仍在窗外漲起又跌落。輪胎摩擦石頭的聲音哐哐啷啷,如同大地的脈搏,我的腦海再次混沌……如今想起那夜,就像細雨模糊的回憶,再怎麼睜大眼也無法清晰。唯有那浩瀚的星海,是那晚我唯一記得的圖景。

(指導教師:彭相國)

|學習強國|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歷屆獲獎作文(1)

聲明:本文信息來源於網絡,僅用作有志參賽同學們寫作學習、寫作參考。如有侵權,請直接聯繫、即可移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