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以来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

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

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联邦德国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国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国7次(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

(2008年爆发的目前仍处于金融危机阶段)

在战后各国的历次危机中,有的是属于部分国家同期发生的,有的是普遍性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至于战后究竟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但严格说来,属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只有三次,即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因为只有这三次危机表现了明显的国际同期性。

三十年代的大危机

在上述各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1929~1933年的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各种矛盾激化的条件下发生的。危机长达4年之久,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都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业人数达到5000万人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竟高达30~50%。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就美国来说,工业生产下降了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42.7%,支付工资总额降低57.7%,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乘机上台,它们相继发动了侵略战争,直至 1939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的危机过去以后,转入了一个长时间的“特种萧条”阶段。以后在生产还没有发展到明显的新高涨的情况下,又爆发了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至1939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断。1929~1933年的大危机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本主义的所谓“自动调节”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它证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矛盾已经尖锐化到这种程度,如果不由国家去进行调节和干预,则资本主义制度将岌岌可危。于是以这次大危机为转折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重大发展。 由于2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的发展包含着局限性和不稳固性,盲目扩大的生产同容量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市场发生尖锐的矛盾,导致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狂跌开始,很快波及全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发生后,各国统治者采取了以邻为壑的短视政策,致命危机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空前的破坏性。危机对全世界影响巨大,并给世界经济发展留下深刻的教训。

1929和2008金融危机比较

【合作,一定要合作】

如今,各国经济通过贸易、资本流动等渠道环环相扣,发生在某一国的危机可借此迅速蔓延,转瞬之间成为危害世界经济繁荣稳定的灾难,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便是最好的例证。如果各国不能协调合作,则不仅不会遏制,反而可能加剧危机。因此,探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全球合作尤为必要。

1929:不合作带来困境

1930年,美国颁布《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为保护美国农业和相关商品,制定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该法的实施给美国带来暂时的解脱,一定程度上稳住了当时各主要行业的糟糕局面,但代价十分高昂。因为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报复接踵而至,世界贸易体系随之崩溃。根据数据显示,75个主要贸易国家的月度总进口值从1929年初的29.977亿美元一直滑落到1933年的10.569亿美元,缩减近一半。

可以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最终造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大萧条。这正是非合作博弈的结果:在危机面前,只要一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率先采取不合作策略,就会导致所有国家相应采取不合作策略,引起集体非理性。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世界各国通过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不能由于同样的原因毁于一旦。

2008:美国孤力难以回天

转观当前,次贷危机作为美国资本游戏的产物、全球危机的罪魁祸首,一直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其深不可测的渗透力和持续的破坏力使得乐观的美国人一次又一次深陷泥沼。

次贷危机自2007年爆发至今,美国在应对过程中,已逐渐认识到忽视与他国合作的恶果。有个小细节值得关注,摩根大通针对收购贝尔斯登的尽职调查本可以持续数月。但是财长保尔森却给双方下令,必须赶在亚洲市场开市之前达成协议。保尔森此次发令所具有的浓厚行政色彩一度遭到美国投资界的质疑与反对,认为有损美国自由市场的良好形象。但事实证明,保尔森的判断是明智的,全球股市之间的联动性已今非昔比,次贷危机更是通过股市蔓延到世界各地,带来全球主要股指的持续下跌,同时美国市场中也活跃着各国金融机构的身影。如果周边环境持续恶化,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美国又怎能独善其身?

【监管,还是金融监管】

许多人把大萧条的发生归因于美国缺乏对证券市场的有效监管。在危机发生后,美国建立起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严刑峻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最终使证券市场恢复元气。当前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应该说比较完善,但是仍未能防范次贷危机的发生和蔓延。究其原因,监管不力是罪魁祸首。

1929:催生金融监管体制

大萧条前夕,美国股市异常火爆,连傻瓜都能赚钱,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内幕交易、官商勾结和操纵股价等不法行为。虚假繁荣预示着崩盘不可避免。

股市崩盘一度引发美国政界对“要不要股市”的激烈争辩。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重拳出击,审时度势,毅然决定从加强监管入手,力挽股市于狂澜之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1934应运而生,其职能就是专门对证券交易进行监管。通过建立起包括美联储、证交会在内的一整套金融监管体系,在证券领域引入辩方举证制度,加大对内幕交易等证券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等措施,美国金融体系如同被注入一针“强心剂”,美国股市也终在25年之后收复了所有失地。

2008:次贷暴露薄弱环节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国的金融地位有所削弱,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边缘。

在这场风暴中,美国政府难辞其咎,扮演着不太光彩的角色。美国政府出于政治需要,让普通老百姓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为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房贷融资机构发行的债券提供担保,这两家机构因而成了被宠坏的孩子,躺在政府的襁褓中,不计风险地向商业银行发售次级抵押债券。现在看来,两房的危机才是次贷危机全面升级的根源。

美国当今的金融监管体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美国金融业产品创新速度太快,产品设计过于复杂。从基础产品到最高级的衍生品经历层次很多,而且环环相扣,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池或存在监管疏漏,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美国政府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强大意愿。美国财长保尔森3月31日正式公布一项改革方案,将对美国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其中多个机构将被裁撤,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将极大加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