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朱元璋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胡惟庸案”始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终结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历经十年,被株连杀掉人多达三万多人,可以说是明朝第一大案,或者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大案。

根据《明史》记载,当时的右丞相胡惟庸骄横霸道,独揽大权,以下犯上,甚至还意图谋反,只不过是最终谋反失败,被朱元璋剿灭。而与胡惟庸有关的一干人等,也都被处理。

但是当我们细看历史,却会发现一些非常矛盾的事情。朱元璋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人才,他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这些时代的枭雄,创建了大明王朝。而且朱元璋是一个权利欲望极强的人,左丞相李善长稍微专断一些,朱元璋就无法接受了,让他退休回家。按常理来说,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忍受胡惟庸胡作非为这么多年呢?

拨开历史的迷雾,探究事实背后的深意,我们会发现朱元璋真正的目标并不是胡惟庸,而是他背后的延续了千年的丞相制度。

捧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朱元璋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胡军版朱元璋

丞相制的起源与发展

丞相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还叫做宰相。宰相的主要职责,是辅助君主管理国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宰相是管仲。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兵富民强,国力日渐强盛,最终帮助齐桓公称霸。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均建立起了宰相制,得到一名良相,是当时君主心中最大的愿望。

秦一统中原之后,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统称为“丞相府”。”丞相府“决定着天下大事。

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基本上是沿用着这种制度,这期间虽然有过调整和发展,但是本质并未改变。

隋唐时期,几百年的割据局面终结,大一统的王朝再度出现。丞相制度也有了相应的重大变革。原来的“三公九卿制”变为了“三省六部制”,而丞相的权利,就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领导负责。

宋元时期,虽然官职制度有所调整,但是实质并未改变,还是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做调整。其实明朝初期也设中书省和左右丞相,直到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杀了中书省右丞相胡惟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的权利直属皇帝,就此传用了千年的丞相制就此终止,皇权得到无限的集中。

捧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朱元璋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华夏第一宰相"管仲

丞相制度存在的意义与弊端

丞相制度的存在,是有它的合理性的。因为国家事务太过繁杂,如果事情全部都由皇帝一个人来处理,皇帝势必是忙不过来的,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有人来帮忙,而这个人,就是丞相。

丞相协助着皇帝处理过事务,分担皇帝的压力。慢慢的丞相一个人不够用了,丞相也需要找助手,所以慢慢的就形成了丞相制度,以丞相为主,底下的官员协同处理。

既然要找人帮忙,那么就势必会涉及到一个事情--分权。其实分权这件事情,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一方面,将将权利分散,会减弱自己对帝国的掌控权;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丞相手里没有权利,就无法替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大小的事务,还需要皇帝自己去处理。

自古以来相权和皇权之间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二者之间的博弈,也从未停止过。在千百年的博弈之中,二者之间其实是达到了平衡。

捧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朱元璋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杨立新版萧何

丞相制度的代替--内阁

沿用千年的制度,到了朱元璋这里被完全废除。朱元璋原本的想法是废除丞相制,将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在皇帝的手中,到了自己子孙后代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了。但是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的子孙未必像他这么能干。

丞相制度的废除,六部事宜由皇帝直接处理。这就导致了皇帝的工作量大大的增加,国之事务,无论大小,都需要皇帝亲自处理。丞相制度废除之后,朱元璋平均一天要看两百份奏折,处理三四百件事情,这样的工作量,不是每个人都能应付得了的。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由于朱棣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造成他无法兼顾国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机构--内阁应运而生。

内阁建立的初期,由于朱棣还是比较精明能干,继承了朱元璋的本领,可以很好的统领内阁。但是朱棣之后,内阁的权利日渐强盛,渐渐的皇室失去对内阁的掌控,出现了一群叫做内阁大学士的人,这群人除了名字不是丞相之外,其余的一切都跟丞相没有区别。更有甚者,他们的权利超过了前朝的任何一个丞相。

发展到后期,内阁大臣不但处理国家事务,甚至还干涉皇帝的私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万历时期,明神宗朱翊钧因立谁为太子的事情,与内阁争执十几年。这样的事情,在明以前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

捧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朱元璋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唐国强版张居正

无可抗拒的历史规则

朱元璋用自己的权利,取消了丞相这一官职,而且禁止以后重新设置这个职位,他以为可以用一己之力来改变延续千年的权利制衡。他看似是做到了,但是却因此创造了一个比丞相更加强大的内阁。

朱元璋用自己的力量,让历史偏离了轨迹,但是朱元璋之后,历史的车轮又回到了它原有的轨迹。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着不少比朱元璋更为出色的帝王,比如汉武帝,唐太宗。他们虽然也不喜欢丞相制度,但是也只是在原来的制度上进行改革,没有完全推翻。因为他们知道在历史规则的面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end


我是蔡蔡,与你一起,探索历史文化中的世界,关注【菜菜说文史】,给你带来更多阅读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