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等人榮獲共和國勳章: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平凡的高貴

近日,田樸珺火遍全網的貴族論是這樣的:

“在今天的中國,無論對人還是對物,我們太缺少尊重了。”

“今天的英國人仍然特別講究,一開始我覺得他們很‘裝’,在一場公益活動上,英國人一定會從頭到尾都端著,直到結束。”

“我給一位勳爵發郵件,用的稱呼是sir,就是我們對男性統稱的‘先生’嘛,但在英國,sir是‘男爵’的意思,所以他的秘書非常認真地糾正我‘應該稱呼lord’。”

“貴族精神在英國得到了最好的傳承,在另一位朋友家,我需要WiFi密碼時,管家用手託著一個小銀盤,就像《唐頓莊園》裡的場景那樣,不是直直地遞給你,而是把銀盤非常優雅地一轉,轉到我面前,銀盤上放著一張折得非常精巧的紙片,打開來就是WiFi密碼,神奇的是,管家為你服務的整個過程都是無聲的。”

“我真的覺得,今天的中國太缺少好的教育了,我們都是‘有知識、沒文化’。”

總結下來,田樸珺的貴族論停留在物質表層,在她的字裡行間,過於強調貴族的階層差異,明顯能讓人感覺到一種對等級和身份優越感的追求。這並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

袁隆平等人榮獲共和國勳章: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平凡的高貴

什麼是貴族?

真如田樸珺所言,中國人真的都是“有知識、沒文化”,“甚至都沒有多少素質”?言下之意,中國沒有貴族?

“真正的貴族,不是外在的頭銜和物質條件,而是內心的富有,自足。”

這是我三年前對英國貴族的理解,當時寫過一本書,內容涉及到英國的貴族文化,查閱了相關的一些資料後,在書中表達了這一觀點。

放到現在來看,這個觀點雖不夠全面,只強調個人層面,但相較於田樸珺女士流於形式的描述,我的觀點更傾向於精神層面。

真正的貴族絕不是物質層面的,貴族也不是英國特有的,中國從古至今都存在貴族,以及追求貴族精神的人。

袁隆平等人榮獲共和國勳章: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平凡的高貴


一、真正的貴族,不是強調階層,優越感至上,而是求同存異,彼此和諧共存,共同發展。

“貴族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廣場政治時期具有'言行和諧'精神的理論家、柏拉圖的'理想國'中代表智慧和理性的哲學王。貴族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屬於某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但其所蘊含的貴族精神卻經久不衰,體現的是一種人格的高貴和自由的精神,積澱為近代以來西方社會文化中對自由意志和個人自尊的充分肯定。中國古代同樣存在貴族,像西周的奴隸主氏族貴族以及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用‘仁’塑造的君子。”

在古羅馬時期,貴族是享有特權的公民,與平民階層對立,免服兵役,壟斷官職和神職。

中世紀後期,騎士和貴族開始融合,但騎士擔負軍事作戰的職責,直到和平時期,騎士的軍事功能漸漸削弱,騎士和貴族融合成為一體,開始出現等級,地位從高到低依次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中國從周代開始施行諸侯封建制度,類似於西方貴族制。《禮記·王制》有記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袁隆平等人榮獲共和國勳章: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平凡的高貴

等級和特權世襲是傳統貴族的特點,也可以說是弊端,優越感至上,必然會滋生慾望、野心、權力、戰爭等這些衍生物。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當對於認可的追求戰勝一切的時候,人們的精神就會進入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之中。最終,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對優越感及權力的追求就會愈演愈烈,同樣,他們的精神就會變得越來越緊張,並會加快腳步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他們的生活也將被各種慾望所佔據。

真正的貴族,不是強調階層,優越感至上,而是推崇高貴的精神,不同個體或階層之間能求同存異,和諧共處,共同進步。

《論語》有言,“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載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

中國從不缺貴族和貴族精神,他們就是《論語》中提到的君子,歷史上這樣的人數不勝數。

袁隆平等人榮獲共和國勳章: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平凡的高貴

春秋齊國的鮑叔牙,如果沒有他大力舉賢,協助齊桓公稱霸的華夏第一相管仲也許就不存在了。管仲和鮑叔牙生活在春秋諸侯勢力均平的時代,彼時還沒有諸侯稱王稱霸的先例。

管仲為了謀生,曾與鮑叔牙一同做生意。管仲性格偏冷,少語,鮑叔牙相反,熱情,能說會辯,成為合夥生意上的主要當擔。但分紅的時候,管仲總是拿大頭。旁人覺得管仲貪小便宜,勸鮑叔牙遠離,他反過來為管仲說話,說管仲家裡有老母要養,多拿些是理所當然的事。

後來,兩人齊商從政,管仲輔佐齊國公子糾,鮑叔牙輔佐齊國公子小白,這兩個都是漂泊無依的落魄貴族。齊僖公有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齊僖公死後,太子諸兒即位,也就是齊襄公。公子糾投奔魯國,公子小白投奔莒國,作為他們的導師,管仲和鮑叔牙追隨各自的主人尋求避難。

齊國發生內亂,齊襄公暴斃而亡,兩個逃亡在外的公子都想趕回去成為齊國國軍。公子糾年長,但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距離齊國更近。得知公子小白趕在前面出發,管仲先於公子糾出發,在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射殺公子小白,結果沒有射死,中了公子小白的計。最終,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護送下,先到齊國成為國君,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上位後,像魯莊公索要公子糾和管仲,連吃敗戰的魯莊公逼死了親外孫公子糾,也交出管仲,齊國大局已定。鮑叔牙深知管仲的才能在自己之上,齊國也正需要用人,極力向齊桓公舉薦管仲,並讓出齊國國相之位,他向齊桓公強調:“你是僅僅想殺死一個仇人呢,還是想成就霸業?”

最終,站錯隊的管仲沒有被殺死,反而受到齊桓公禮待,出任齊國國相,輔佐齊桓公躋身“春秋五霸”。

後世人以“管鮑之交”來形容知己,這個典故就來源於管仲和鮑叔牙這兩個政治奇才,與俞伯牙和鍾子期的以琴會友的“高山流水”之誼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們身上體現的正是“君子有成人之美”的君子風範,一種高貴的貴族精神。

袁隆平等人榮獲共和國勳章: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平凡的高貴


二、真正的貴族,不是流於形式,拘泥於繁文縟節,而是心中有大愛,對社會有責任感,對人類有擔當。

田樸珺提到,“我給一位勳爵發郵件,用的稱呼是sir,就是我們對男性統稱的‘先生’嘛,但在英國,sir是‘男爵’的意思,所以他的秘書非常認真地糾正我‘應該稱呼lord’。”

牛津詞典裡面,sir有三個用法:先生,對不認識的男性的尊稱;先生,閣下,正式信函中對不知其名的男性收信人的稱呼;爵士,貴族頭銜,用於爵士或準男爵的名字或姓名前面。

田女士和這位勳爵應該是認識,但不知其名,又是在信函中,用sir完全沒問題,不知道他的秘書為何要非常認真地糾正必須用lord。

幸虧她沒有用Baron,男爵英文可以是Lord,也可以是Baron,但後者本義是“只不過是普通的人”,後來才有“強有力的人”之意。勳爵顯然不願意被人理解成“只不過是普通地人”。

田女士提到的這個事件,某種程度上表現了英國傳統貴族刻板、守舊、不懂靈活變通的一面。

騎士和貴族融合,出現等級後,貴族的集團意識越來越明顯,與其他階層的集團差距拉大,階層固化,且變得封閉,生活習俗固定,連衣服的顏色和款式都要用法律來規定,農民只能穿黑、灰色,只有貴族才能穿金帶銀。住所一般是莊園、城堡,代表一種權勢,也用來防衛。

到了現代,這種舊式的貴族生活方式越來越與現代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特權世襲的觀念也被很多國家摒棄,美國尤其反對助長貴族特權,法國大革命也取消剝奪了貴族的權力。

袁隆平等人榮獲共和國勳章: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平凡的高貴

真正的貴族,並不是流於形式,拘泥於繁文縟節,計較怎麼被人稱呼,而是心中有大愛,對社會有責任感,對人類有擔當。

白方禮,一個靠蹬三輪車為生的老人,不識字,很特別的企業家,沒有比他還窮的企業家,也沒有比他更“富有”的企業家。

從1986年開始,他把每年蹬車所得悉數捐給天津的學校,用於沒有錢讀書的貧窮孩子。

後來,他把自家兩間老屋賣掉,貸了款,創辦了一家企業,白方禮支教公司。

公司就在緊靠天津火車站的一小塊地盤上,一個約7平方米的小售貨亭。

白方禮自任經理,他對受僱的員工說,我們掙來的錢姓“教育”,每月結算,月月上交。

他把售貨亭的事交給夥計打理,自己繼續蹬三輪車。

老人平時省吃儉用,憑藉售貨亭和蹬三輪車這兩項收入,從1994年到1998年,資助了紅光中學200多名藏族學生,每個月補助,直到他們高中畢業。

他還每個月向南開大學捐款1000元,總額近3.4萬元,有200多名南開大學的貧困學生得到了資助。

據統計,他累計捐款總額超過35萬元。有人計算,按每蹬三輪車1公里收費5毛錢計算,10多年間,老人捐助的數目相當於繞地球赤道18圈。

1999年,天津火車站整頓,白方禮支教公司的售貨亭被拆除,老人哭得老淚縱橫。

2001年,88歲的白方禮已蹬不動三輪車,在火車站給人看車,把一角、兩角的零碎錢裝在飯盒裡,存滿500元便捐出去。

2005年9月23日,白方禮永遠離開了人世,享年93歲,賬戶上的存款是零。

老人家去世後,一些學生給他建了個網站,首頁有一句話:

總有一種平凡,讓我們淚流滿面。

袁隆平等人榮獲共和國勳章: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平凡的高貴

特蕾莎修女出身富裕家庭,曾任修道院院長,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她奔走於印度社會的底層,一生都在奮力拯救那些在貧窮和苦難中掙扎的平民。因其一生致力於解除貧困,於1979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無論是白方禮,還是特蕾莎修女,他們沒有勳爵稱號,但他們身上的貴族精神,比任何一個盯著勳爵名號的貴族,都要矚目。

平民意識才是貴族精神中社會責任的主要元素,也是最閃光、最值得推崇的精神豐碑。

人類需要的是能赤腳走入人群,“俯身而下”,對弱勢群體懷有愛心和關懷的平民貴族,而不是高昂著傲慢的頭顱、冷漠做作的貴族。

袁隆平等人榮獲共和國勳章: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平凡的高貴

三、真正的貴族,不是執著物質,沉湎於感官享受,而是要有鮮明的精神品格,忠誠、執著、樸實,以自己的專業能力為國家、為人類做貢獻。

祖國七十週年華誕之際,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步入人民大會堂,這一幕讓很多人淚目。

網上有視頻,袁老先生去北京領獎前穿西裝被問帥不帥,他篤定回答,“YES!”實在是太可愛、可敬了。

法國政治學家托克維爾對貴族的解釋: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

按照這個標準,我想沒有人能否認共和國勳章這一榮譽的崇高性,是一種當之無愧的貴族精神,自然不能否認包括袁隆平老先生、屠呦呦、中國的氫彈專家于敏、中國的衛星之父孫家棟、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等8人在內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擁有貴族精神。

田樸珺口中銀盤、優雅、精巧這些略顯浮誇的詞彙,與他們明顯格格不入。他們身上展現的是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他們身上體現的正是水的精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族品格。

“我真的覺得,今天的中國太缺少好的教育了,我們都是‘有知識、沒文化’。”

田樸珺得出這樣的結論明顯是錯的,以偏概全。無論哪個時代,我們中國從來不缺文化人,更不缺貴族精神。

袁隆平等人榮獲共和國勳章: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平凡的高貴

綜上可見,貴族精神與傳統意義上的貴族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貴族是重精神的,貴族精神自然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特權階層的專屬,平凡的人同樣可以是貴族。

現如今,國內富人越來越多,很大一部分人開始追求所謂的貴族生活方式,擁有高檔住宅、豪車、奢侈品,子女出國留學、上貴族學校,等等。

這顯然是對貴族極為膚淺、粗糙的理解,甚至曲解了真正的貴族精神,導致奢華成性,攀比成風的拜金主義思想氾濫。

孔子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富與貴也並沒有絕對的關聯,即有富而不貴者,也就是所謂的“為富不仁”者。

“孔子的貴族精神表現為對於個人 人格和首創精神的推崇,這種精神的產生既具有現實的社會基礎,又具有哲學上的理論依託,尤其體現了對於‘仁’的哲學理念的契合。”

我們所要倡導的是仁者愛人的精神貴族化,而不是為富不仁的物質貴族化。


參考資料:

《管子·奢靡》

《史記》

《論語》

武樹臣《孔子的貴族精神》(《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0)

常寶璽《試析貴族精神及其文化意蘊》(《才智》2016年 第30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