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静王给贾宝玉“鹡鸰香串”,没安好心,不怪林黛玉一见就不要它

林黛玉回家一年多,伺候病重父亲,养老送终。再回来已经从小女孩出落的美丽少女。贾宝玉也正因一年多的分别,有了秦可卿的死别,再重新认识林黛玉,才会渐渐产生异样的情愫。

“距离产生美”,一次江南之行,是宝黛爱情的开始。却对见过世面,风流一年的贾琏产生巨大影响,为那琏凤二人的婚姻埋下了隐患。

北静王给贾宝玉“鹡鸰香串”,没安好心,不怪林黛玉一见就不要它


闲言少叙,贾宝玉一回来就将得自北静王手上的鹡鸰香念珠送给林黛玉,在他自以为是将最好的东西给她,却不想被林黛玉一把丢到地上,直言是“臭男人戴过的,我不要它他”。

(第十七回)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

林黛玉并不知晓当日北静王送贾宝玉手串的情景,她怎么肯定“鹡鸰香串”一定是别人带过的呢?主要基于两方面。

北静王给贾宝玉“鹡鸰香串”,没安好心,不怪林黛玉一见就不要它


第一,鹡鸰香串是念珠,与红麝串的功能一样,都是念佛时的“数珠”。第二十八回袭人说:

“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

贾元春的端午节礼,红麝串和扇子人手一份。数珠就是红麝串,并非只有贾宝玉和薛宝钗独有。

鹡鸰香串和红麝串的功能类似都是即戴即用。“鹡鸰香”这种材质也决定一定是上位者随身佩戴之物,看到贾宝玉这种喜欢的世交子弟,当礼物转赠。

北静王给贾宝玉“鹡鸰香串”,没安好心,不怪林黛玉一见就不要它


贾宝玉经常出门拐东西回来。第七十八回作《姽婳词》后应酬也拐了梅翰林等人随身的一堆东西。林黛玉一看鹡鸰香串的品质,就知道是别人戴过不是新的。

第二,鹡鸰香念珠,只能男人戴。鹡鸰古称脊令,是一种鸟类。自古就被当作兄弟的代称。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鶺鴒”比喻兄弟。

《水浒传》第一二回:“双双鸿雁,哀鸣在沙渚磯头,对对鶺鴒,倦宿在败荷汀畔。”

鹡鸰也有兄弟同盟之意,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引用鹡鸰恰如其分。

林黛玉熟知典故,当然知道是“臭男人”戴过的。以她洁癖,绝不会要。

北静王给贾宝玉“鹡鸰香串”,没安好心,不怪林黛玉一见就不要它


鹡鸰香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线索。林黛玉丢到地上掷而不取,实则是丢出了一件贾家抄家的隐患。

鹡鸰香串并非北静王之物,而是御赐给他,又转赠给贾宝玉。这一寻常举动背后藏着北静王的大不敬。

一,皇帝赐给北静王鹡鸰香串,分明是拉拢他,将他当兄弟看待。皇帝如此礼贤下士,只能证明北静王很强。

二,皇帝礼贤下士,北静王按说该感激涕零。可为人臣子,他不但将御赐之物随便戴在手上,更随手送给别人。是为大不敬,根本没把皇帝放在眼里心上。

三,北静王不将皇帝当兄弟,却用鹡鸰香串与贾家称兄道弟。这背后的微妙就危险了。

贾家夹在皇帝与北静王中间何去何从,成了双方关注的焦点。

北静王给贾宝玉“鹡鸰香串”,没安好心,不怪林黛玉一见就不要它


秦可卿葬礼后,贾元春为什么马上晋升了贤德妃?就在于皇帝对贾家最大限度示好,与他赠送鹡鸰香串给北静王类似。

皇帝与北静王是兄弟论交,与贾家是翁婿父子论交。按说贾家应该义无反顾与皇帝靠近,殊不知贾家却因贾元春省亲大观园站在了太上皇一面。

太上皇随意更改皇帝旨意,下旨妃嫔省亲,表现出与皇帝不睦。北静王为首的四王八公老臣,正是太上皇铁杆势力。

北静王送贾宝玉的鹡鸰香串,没安好心,就是拉拢他们与皇帝作对。贾家也就因这串鹡鸰香念珠,被测出心中的忠诚,从此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

清代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稚》:“不为雁序而作鹡鸰,明知弟幼弱,不加防护,任其独行,不饱豺虎,必遭颠坠。”

北静王给贾宝玉“鹡鸰香串”,没安好心,不怪林黛玉一见就不要它


贾家遭算计抄家,正应了《夜谭随录·阿稚》一说,为人臣子当为臣子之道。皇帝晋升贾元春贤德妃,固然是为了稳住四王八公,何尝不是给贾家最后一次机会。

晋代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岂无鶺鴒,固慎名器。” 皇帝给了贾家荣华富贵,就要他们一代代辅佐皇帝,懂得尊卑之道。可他们首鼠两端站错队伍。最后被皇帝打碎“名器”抄家了事,纯属咎由自取。

林黛玉之所以一见鹡鸰香串就扔地上不要,代表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抗争。宝黛爱情一定会因贾家卷入的权力斗争受到影响,她摒弃鹡鸰香串,代表她不被屈服的态度,也是作者暗示贾家应该远离鹡鸰香串背后的波云诡谲,可惜,贾家没人懂得。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