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为何许多产粮大国,在历史上却屡屡闹饥荒

最近,世界上因为新冠疫情爆发而导致的危机愈演愈烈,从最初的医疗卫生,发展到了餐饮娱乐再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甚至粮食领域也有许多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比如世界上著名的产粮大国越南和哈萨克斯坦都开始限制出口(但目前越南改口了,有可能改变限制粮食出口这一政策)。这俩国家虽然看上去发展的很一般,但是却是名副其实的产粮大国,其中越南是世界第9粮食大国,哈萨克斯坦则是名列第14位。

说实话,这些国家看上去似乎并不需要限制什么粮食出口。其中越南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世界的第33位,哈萨克斯坦更是高达第12位,比很多欧美发达国家还高。外加上巨大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出能力,这些国家看上去即便不限制出口也不可能发生粮食危机。

但是事实上,这些国家几乎都有过惨痛的饥荒经历,而且有的饥荒堪称“毁灭级”,那么为何产粮大国在没什么天灾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饥荒呢?其实这还真的有些门道。

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为何许多产粮大国,在历史上却屡屡闹饥荒

上图_ 近代的农业生产旧照


  • 世界肉库的肉都被谁吃了?

如果有人问,世界肉库这个名头哪个国家当得起?那么这个答案八成是阿根廷

说起阿根廷,除了足球和马岛海战,估计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国家还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阿根廷这个国家,土地非常肥沃,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第二大牛肉出口国和五大粮食出口国之一,世界肉库加世界粮仓当之无愧。但是在阿根廷,饥荒却始终伴随着这个国家,仿佛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一般,那么,这个世界肉库的肉究竟都被谁吃了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出口换钱了

阿根廷和许多南美以及非洲国家一样,当着“自由的殖民地”,整个国家都是原来欧洲和美国的原材料供应地之一,所以相当于国家被“功能化”。

国家是一个原材料大工厂,工业附加值很低,所以贸易始终是赤字,政府债台高筑。因为核心商品是粮食和资源,买来的都是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所以利润全部流失到了国外,一旦农业产量稍微下降,立刻就会变成一场灾难。

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为何许多产粮大国,在历史上却屡屡闹饥荒

上图_ 南美洲地图 阿根廷位于下部区域


由于阿根廷受到国际粮价的影响巨大,所以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阿根廷产出的大量牛奶和牛肉全部都倒入了海里。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饥荒。这里肯定有人说,为啥阿根廷官方不出手收购这些肉卖给穷人呢?

首先这里有两点,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和芝加哥学派的那一套理论都表示:“要想富裕,就得开放。”这个开放的重点就是金融开放,施行所谓的“休克疗法”。完全的私有化加上恐怖的一套组合通胀拳,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整个国家变成市场经济,就收获了“灵丹妙药”。就可以起死回生了。

当然这套理论确实有两个正面的例子,比如智利和波兰,都是这套理论的成果。智利的独裁者皮诺切克曾经创造了“智利奇迹”持续经济增长了十几年,波兰在东欧剧变之后的休克疗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对于更多的国家来说,这套方案的后果就是两个字——崩溃。

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为何许多产粮大国,在历史上却屡屡闹饥荒

上图_ 阿根廷比索


阿根廷就是深受其害,由于受到资本市场的长期支配,阿根廷没有外汇管制;货币自由兑换,资本出入自由。

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阿根廷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经常破产倒闭,老百姓买不起自己生产的食物,利润全部被外国公司卷走。

不仅如此,阿根廷为了救济穷人不得不降低肉制品的价格,还容易遭遇其他国家的反倾销攻击,阿根廷施行的“货币局制度”让阿根廷比索和美元挂钩,一个比索就得有一美元的外汇储备,导致阿根廷空有一大堆美元却花不出去。比如2001阿根廷经济危机之中,就是有国际炒家的身影。可以说,阿根廷的饥荒,不是肉荒,而是钱荒。

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为何许多产粮大国,在历史上却屡屡闹饥荒


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为何许多产粮大国,在历史上却屡屡闹饥荒

上图_ 越南1945年大饥荒


  • 粮食安全才是真的安全

对于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才是真的安全。比如说越南1945年大饥荒,根据历史学家统计居然造成了上百万人饿死。当时越南在罕见的水灾和旱灾的双重侵袭之下,粮食疯狂减产,外加上动乱,直接造成了恐怖的死亡。虽然在历史上,越南从未有过这么大规模的饥荒。

再比如被誉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在苏联时期也经常爆发饥荒,其主要原因自然是不是天灾,而是因为苏联剪刀差(注: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的人祸,而在1930-1933年,哈萨克斯坦同样爆发了饥荒,原因和乌克兰如出一辙。这些产粮大户并非不能自给自足,而是因为遇到剥削被迫转移了粮食。在世界粮食安全的排名上,名列前茅的并非我们通常思考的产粮大国比如印尼等国,反而是新加坡和荷兰瑞士这些国家。

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为何许多产粮大国,在历史上却屡屡闹饥荒


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为何许多产粮大国,在历史上却屡屡闹饥荒

上图_ 1930年至1933年 哈萨克大饥荒


因为相比于一般的国家,新加坡等国具有更强的粮食输入能力,可以吸收周围印尼等国的过剩出口粮食,还可以利用便捷的航运转移世界其它国家的出口粮食。进而实现粮食的供给。但是对于大国而言,这种方式是不可复制的,毕竟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超级大国,全世界的粮食都输入进来也不一定能解决大灾后的粮食需求。

因此这样的大国必须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和充足的储备才行。

这里就不得不提,邻国朝鲜曾经经历过长期的“苦难行军”的粮食危机,其核心就在于封闭的进出口粮食贸易导致其无法得到国际粮食的有效供应。所以其国内的饥荒无法通过进口来弥补,这一点和阿根廷的“金融灾难”恰恰相反,过度封闭的国门导致即便有帮助也给不了。

多国禁止粮食出口,为何许多产粮大国,在历史上却屡屡闹饥荒

上图_ 农业旧照


目前各粮食大国减少出口的举措,实际上不仅有历史依据,更有现实考量,毕竟真正决定他们手里粮食的往往不是国际上有多少张嘴要吃饭,而是国际上的“金主”们,又瞄准了哪块肥肉准备下手。2011年,世界第三大棕榈油生产国泰国遭遇了棕榈油短缺,其核心就是国际炒家狙击棕榈油,导致泰国政府对棕榈油限价,结果其它食用油厂商也趁机囤货,逼迫政府对食用油涨价,导致棕榈油出现了极大短缺。

所以说,食品安全表面上是食品问题,其实是金融问题,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

文:天光破云

参考资料:

【1】 《新自由主义与阿根廷经济危机》 程秋芬

【2】 《乌克兰的三次大饥荒》 闻一

【3】 《越南大饥荒1945》

【4】 《泰国棕榈油危机》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