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石樓籍在外人士”資料徵集活動之意義 更新觀念 頭頂有天 走出封閉 腳下有路

解析“石樓籍在外人士”資料徵集活動之意義 更新觀念 頭頂有天 走出封閉 腳下有路

政協石樓縣委員會,推出徵集“石樓籍在外人士”資料活動,這項工作有何實際意義呢?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讓我們共同進行歷史的回顧與梳理。

山東人“闖關東”、福建人“下南洋”、晉西北人“走西口”,其原因不外乎自然災害或戰亂導致的無奈之舉。

頻繁的天災與人禍,使這些區域形成外出謀生的歷史傳統,進而孕育出敢闖、外向的開放型思維。趕上改革開放政策,他們就能抓住機遇,走向大城市謀生、創業。

石樓人沒有外出謀生的習俗,原因在於,溝壑縱橫的黃土地,沒有水患洪災;乾旱少雨的氣候環境,卻不會造成赤地千里的顆粒無收。

土地貧瘠,但地多人少,只要廣種總能薄收,土窯洞冬暖夏涼,建築成本低廉且工藝易掌握。

解析“石樓籍在外人士”資料徵集活動之意義 更新觀念 頭頂有天 走出封閉 腳下有路

偏遠封閉的立地不僅阻隔了與外界的交流,也阻隔了戰爭與瘟疫的侵入。

因而,歷史上的石樓,是養窮人的理想世外桃源。

土地貧瘠則百姓勤勞節儉,地域偏僻則民風純樸善良。這是石樓百姓的傳統美德。

但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幾千年自給自足的農耕文化,雖積澱起勤勞純樸的優秀品質,但也形成了循規蹈矩的保守與僵化。

祖祖輩輩把力氣用在土地上,這樣就能吃飽肚子,犯不上背井離鄉闖蕩未知的外部世界。

東征期間,參加紅軍且堅持到底的石樓籍老戰士,不會超過10人。

1948年,已成解放區的石樓,參軍支援前線的農家子弟有幾百人,這在石樓,已經算得上是大規模外出的歷史事件。

這批老同志,大多數因戰鬥負傷或復員回鄉務農,真正轉業到外地工作的也不是很多。

新中國成立後的前30年,走出去的石樓人寥寥無幾,改革開放後,極少數年輕人通過高考走向外部世界。

多少年來,偏遠封閉的石樓,觀念陳舊,經濟落後,石樓人因家鄉的貧瘠而自漸形穢,即便在呂梁,提起石樓,經濟綜合實力永遠是墊底的縣份。

改革開放後,最早外出創業的石樓人,也是因生活陷入貧困或其他窘境,而被逼無奈的選擇。

解析“石樓籍在外人士”資料徵集活動之意義 更新觀念 頭頂有天 走出封閉 腳下有路

石樓人真正大規模外出打工、創業,是最近20多年的事情。國家免除農業稅、義務工,農業機械的普及,將農民從土地中解脫出來。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掌握知識的農村青年,通過電視、網絡看見外面的世界。

以上因素,都是推動石樓人外出的時代背景,是中國社會改革開放新常態對石樓的影響與縮影。

家鄉人走出大山闖蕩成為潮流時,他們中的優秀分子,以石樓人特有的吃苦、誠實與勤奮,打拼出屬於自己的嶄新天地。

他們的思維卓爾不凡、創業故事可歌可泣,他們用奮鬥告訴家鄉人,站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石樓人可以與溫州人、南方人自信比肩。

徵集“石樓籍在外人士”資料活動,其目的就是要通過這次徵集,讓在外謀生、創業的石樓人,感受到來自家鄉的問候與關懷;讓家鄉人瞭解在外謀生、創業的石樓人的淚水與甘甜。

解析“石樓籍在外人士”資料徵集活動之意義 更新觀念 頭頂有天 走出封閉 腳下有路

我們將把石樓籍在外人士的相關信息編輯成書,留存檔案,對外宣傳。

宣傳農家弟子是如何通過學習“朝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的。宣傳普通的農民兄弟,是如何靠自己的吃苦與勤奮,蛻變為商界英才。

許多石樓籍在外創業人士,不僅實現了創業有成,更是在思想上觀念上實現了更新與跨越,他們的眼界與魄力不僅使其成為行業翹楚,也讓無數的家鄉人為其自豪。

這種自豪感就是所有石樓人自信的源泉,奮鬥的動力,石樓美好未來的希望。

讓我們通過這次徵集活動,感恩國家經濟振興創造的機遇;見證偏僻的石樓從封閉走向開放;拋棄保守僵化的糟粕;弘揚勤奮純樸的美德。

解析“石樓籍在外人士”資料徵集活動之意義 更新觀念 頭頂有天 走出封閉 腳下有路

石樓籍在外人士,無論您是在外打工,抑或是在外創業,牽掛你們的不僅有家人,更有家鄉12萬父老鄉親。

你在他鄉還好嗎?(孫和斌)

來源:微石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