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依恋,0-20岁不同时期应有不同回应,父母切勿错过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颁给了华裔动画导演的作品《包宝宝》。可爱的画风,讲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妈妈做包子的时候,一个包子突然长出了五官和身体,妈妈不忍心吃掉小包子,便把小包子当作了孩子养大。

孩子的依恋,0-20岁不同时期应有不同回应,父母切勿错过

小时候,妈妈和孩子度过了十分美好的时光,但是小包子上学了,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妈妈逐渐觉得小包子变了。她变着法子做好吃的,希望能够重拾自己与小包子之间温馨的时光。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终于,小包子带回了另一半,甚至要为了另一半离家。

孩子的依恋,0-20岁不同时期应有不同回应,父母切勿错过

妈妈再也忍不住,终于还是一口吃掉了自己养大的小包子。

那个小包子,是不是就是一直长大的孩子?

那个妈妈,像不像在亲子关系中求而不得的中国父母?

若干年前有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亲子关系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得体退出。若干年来这是各类社交媒体,公众号的热门话题。然而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父母似乎仍然学不会这一点。

孩子的依恋,0-20岁不同时期应有不同回应,父母切勿错过

只有已经晋升为父亲母亲的八零后,才明白其中的奥妙,父母的爱永不退场,不退场的爱,深厚的爱,那么的小心翼翼,一不小心越界就成为了不合时宜。

孩子的依恋,0-20岁不同时期应有不同回应,父母切勿错过

1

我的朋友小a,曾经满口抱怨自己的父母,埋怨父母任何事都要加以干预,她信誓旦旦:以后我绝对要做一个模范妈妈,优雅得体,无懈可击。

女儿出生后因为肺炎住院,至此后她成为了传说中的直升机妈妈,孩子一个喷嚏,就获取了她全部注意力,随着女儿上小学,上中学,她操心越来越多,一边小心翼翼地应对女儿的埋汰,一边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说起来,她还是一个喜爱学习的妈妈,家里一套一套的心理学书籍,可是她却说没有办法,真的无法成为书本上的模范妈妈。

孩子的依恋,0-20岁不同时期应有不同回应,父母切勿错过

为什么?

担心呀!小时候担心孩子饿了、冷了、病了。

求学了,担心孩子厌学,误交损友,没法获得好的前途。

毕业了,担心孩子不成家,孤独,工作劳累,太辛苦。

变了法子的折腾,怀胎十月时供氧的那根脐带断了,灵魂上的脐带却从未断开过。人是需要关系的动物,即使理智上懂得,却仍是忍不住想要握住。

只是,越想亲密,就越疏离,越想肯定,就越被拒绝。

无处安放的爱成为了枷锁,锁住了自己,也永远地封印了亲子关系。

孩子的依恋,0-20岁不同时期应有不同回应,父母切勿错过

2

孩子是动态的生命体,小时候对你表达依恋,是全然的信任和接纳,身体上喜欢和你搂搂抱抱,或者和你亲了又亲,长大一点的依恋,是逐渐希望掌控自己的欲望,与渴望同理与理解的期盼,还有希望获得无条件的支持;成年后的依恋,则是家在内心积累的柔软景象,以及每年春节拖家带口回家的劳碌奔波。

每一个阶段的依恋,均需要不同的爱予以回应:

0-1岁,让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1-3岁,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3-6岁,允许好奇,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孩子的依恋,0-20岁不同时期应有不同回应,父母切勿错过

6-12岁,接纳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给与支持、帮助与赞扬,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让孩子怀有成就感。

12-20岁,认识到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去进一步认识自己,思考自己的去、现在、将来。

把爱放在应该放置的地方,那爱才会是火,温暖人心。

孩子的依恋,0-20岁不同时期应有不同回应,父母切勿错过

3

我们常说,育儿是在当下。

在当下是什么?在当下是清晰地了解孩子的身心特质,每一个阶段,就用那个方法去善待他,去珍惜他。

如果把亲子关系比喻成游戏版本,孩子像要求众多的客户,父母的教养方法则是更新换代的软件,只有伴随娃的成长推出更好的版本才不会被用户抛弃。

只是,不是每个父母都是优秀的程序员,有的程序员反应快,提前都把bug修补好,有些反应慢,甚至最后导致了系统崩溃。

但是,有一些软件和客户链接太少,一不小心跳过了好几个低级版本,程序员技术无法跟上,低版本软件很快遭到了唾弃。

孩子的依恋,0-20岁不同时期应有不同回应,父母切勿错过

《我家那闺女》中,郭跃因为长期在外训练,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很少。郭爸爸仍是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待女儿。做各种好吃的,陪伴着女儿与朋友的交往,不合时宜的陪伴,建构的是彼此的尴尬。

这是为人父母,常有的心态。因为错过,所以补偿,背后是信念,补偿了大概就会得到原谅。

可惜这个补偿,不过是补偿自己内心的空洞,对于亲子之间,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因为,错过了就是错过,即使做一千次好吃的,也无法弥补那段时光:

孩子的依恋,0-20岁不同时期应有不同回应,父母切勿错过

小时候是:

等我赚到了钱,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

等我休息了,再陪你去玩;

等你上学了,我再……

长大后是:

你小时候可喜欢吃这个了,来吃点……

你小时候最喜欢玩这个,来试试……

你小时候……

现在补偿过去,就是错过现在,未来补偿过去,就是错过未来。亲子关系的启动,永远不需要你补偿,只需要付出心、还有用刚刚好的方式,表达的刚刚好的爱。

孩子的依恋,0-20岁不同时期应有不同回应,父母切勿错过

《包宝宝》最后,妈妈醒了,原来那是一场梦,一场投射了现实的梦。

因为争吵而离家的儿子回家了,妈妈重新接纳他,和媳妇和谐相处,一起做包子、包饺子。离开了这个家的温暖,似乎再次回来。

找到了和儿子相处的节奏,寻回了和儿子一起的距离,不用小孩的方式对待成年的儿子,儿子回来了。

所以,宝妈妈找回了和儿子之间的链接,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