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原县概况

海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9′-106°10′,北纬36°06′-37°04′。县境东与固原市原州区相连,南与西吉县接壤,西临甘肃靖远县、会宁县,北濒中卫市沙坡头区、同心县。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80公里,总面积6899平方公里。总人口47.03万人(2011年)。政府驻地海城镇。

海原县是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农业人口大县,还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1年,海原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16亿元。

2008年,海原县因"花儿剪纸"民间艺术获得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境内有南华山、灵光寺等旅游景点。

建制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海原县为戎人游牧区,秦属北地郡。

汉属安定郡。

魏属原州,魏晋时期亦为少数民族居住。

隋属平凉郡。

唐复属原州,神龙三年(705年),置萧关县后,分属原州萧关县和会州会宁县。

五代时受吐蕃、党项部族控制。

宋咸平五年(1002年),党项族夺得以天都山为主的今海原县境。1038年,西夏建国,属西夏,元昊在今县境西置南牟会城。宋元丰四年(1081年),南牟会城被宋军焚毁。此年西夏收复南牟会城,复筑,故称南牟会新城。宋元符二年(1099年),南牟会新城复为宋地,置西安州,属秦凤路。靖康元年(1126年)西夏又攻取西安州,更名为南威州,又名安州。

元初,大批回回人来此定居,称为海喇都原,置海喇都堡,属开城路。元豫王建国于海原西安州。

明为楚王(朱桢)、黔宁王(沐英)牧地,海喇都堡又称海城,属固原州。成化年间设西安、镇戎、平虏守御千户所。

清初属平凉府,顺治三年(1646年)隶平凉府盐茶同知;乾隆十二年(1747年),原驻固原城的盐茶同知移驻海喇都堡,起建厅署,遂为盐茶厅城。同治十三年(1874)裁厅设海城县。

民国三年(1914)改称海原县,属甘肃省平凉专区。十七年(1928年)将海原县划为5个自治区实行自治。二十二年(1933年)改为区,次年撤销区,实行乡镇、联保、保、甲制,组建了海都镇1镇和5乡,镇乡共辖22联保、91保、923甲。二十四年初,将海都镇撤销,改置为万梅乡;同年,撤乡设区,以原乡改置为区,以数字序号为名。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部队解放了海原县东北部(高崖、李旺、关桥一带),将此处与同心县的一部分组建为中国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府--豫海回族自治县(后红军转移,豫海县消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将6个区调整为4个区。二十九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撤销区和联保,改为乡镇辖保甲制,分为7镇和6乡。三十一年(1942年),甘肃省新建西吉县,将海原县所辖3个乡及部分保甲划归西吉县。三十三年(1944年),杨郎镇划归固原县;固原县李俊乡划归海原县管辖。三十五年(1946年),大营地地区划归通渭县管辖。

1949年8月,海原解放,属甘肃省定西专区。海原县组建为6个区,下辖46个乡,202村。

中国海原县概况

天都山石窟

1950年3月,李俊区增置杨堡、红圈、罗川、上川4乡。6月,海原县划归平凉专区。

1951年5月,兴仁区增置浪水乡。

1952年8月,增置郑旗、红羊2个区;原6个区的辖地有所调整,并增置了23个乡。

1953年4月,增置关桥、曹洼2个区;撤销八斗、马湾2个乡,新置武塬、后堡2乡;再次调整各区辖乡。9月,靖远县盐池乡划归海原县西安区。

1954年4月,李俊区增置新庄乡。

1953年12月,改属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辖。

1958年10月,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

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海原仍属其管辖。

1981年5月,增置九彩公社。

1984年1月,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为乡;6月,撤销杨坊乡,增置了史店、双河、罗山3个乡。

1985年12月,设立高台、曹洼2乡;城关乡改置为海城镇。

2000年,海原县辖3个镇、21个乡。海原县属固原市管辖。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将固原市的海原县划归中卫市管辖。

2004年2月10日,海原县整建制划入新成立的中卫市管辖。

2008年,将海原县兴仁镇、蒿川乡划归中卫市沙坡头区管辖;将固原市原州区黑城镇划归海原县管辖(2008年2月18日正式移交)。黑城镇正式更名为三河镇。

2009年06月海原县实行一县两城,县政府仍驻地海城镇。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属新设立的中卫市管辖,位于东经105°09′~106°10′,北纬36°06′~37°04′之间,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80公里。东与原洲区相连,南与西吉县接壤,西临甘肃靖远、会宁县,北濒中卫、同心县。全县国土面积6899平方公里。

折叠

地形

海原县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六盘山余脉(南华山、西华山、月亮山等)由南向北深入境内,形成西南高

中国海原县概况

海原县

、东北低的特殊地形,南部以南华山主峰马万山为最高,海拔2955米,是宁夏南部最高峰。这一地区地势高寒,雨量较多,有少量天然次生林零星分布。东部以清水河防地兴隆乡李家湾最低,海拔1366米,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较好。中部为梁峁残塬地带,其间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总土地面积中,黄土丘陵占66%,土石山区占1.6%,塬地占4.4%,河谷川地占20.9%,山地占7.1%;天然林地4 .36万亩,天然草地260万亩。

折叠

气候

海原县深居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年均气温7℃,一月均温-6.7℃,七月均温19.7℃,≥10℃积温2398℃,无霜期149~171天。年降水量,多年平均286毫米,最多706毫米,最少325毫米。年草面蒸发量878毫米。年干燥度2.17。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5642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71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60毫米,大多集中在秋季,年均蒸发量2200毫米,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宁夏最干旱的县之一。

折叠

土壤

海原县土壤主要有黑垆土、灰钙土及黄绵土、灰褐土(山地)等。

自然资源

折叠

林业资源

海原县天然草场388万亩,主要为干草原(分布在县境南部)和荒漠草原(分布在县境北部),南华山、西华山、月亮山分布草甸草原和山地草原。林地面积20.3万亩。森林覆盖率3.5%。

折叠

矿产资源

海原县境内探明矿产资源石膏、白去岩、陶土、金、铜、硫铁、砖瓦粘土、砂砾石、池盐等18个矿种,矿点六十几处。其中石膏占绝对优势,地质储量达二十四亿吨,主要分布于县境内兴隆、兴仁、西安、李俊、李旺等乡镇。品种齐全,有纤维石、雪花石、青石膏等,硫酸钙含量均在80%以上,石膏矿大都是露天矿,矿带规模大。冶镁白云岩地质储量达5900万吨,氧化镁品位21%以上。主要分布在兴仁油井山、曹洼乱堆子、史店油坊院、海城镇野狐坡。

折叠

水资源

海原县除兴仁平原属黄河右岸诸沟外,其余地区皆属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水系。清水河沿东北部县界过境。麻春河、苋麻河、中河自西而东注入清水河。麻春河上的石峡口水库是宁夏南部最大中型水库。西华山北麓有盐池。李俊南分布地震滑坡堰塞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