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那么久,你会提问吗?

工作那么久,你会提问吗?

假如给你个机会向国家首脑提问,你会问什么呢?

很多语言文字都是很粗糙的,同一个词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中,对同一个词语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解读。

因此,当你的客户、同事或者其他人交待一项任务给你的时候,我们需要与对方确认具体的工作细节,以免返工。

工作那么久,你会提问吗?

如何与对方确认呢?这个被作者称为“提问三部曲”的方法具体包括:

1、提出一个问题(围绕工作任务),可使用“5W1H”的提问模型,抓住工作内容的背景和具体细节。

举个例子,假设领导交待一个任务“你马上去帮我布置一下会议室”。这时,你先别忙着冲进会议室,你可以通过提问确认任务的具体细节,比如,你可以问:会议几点开始?有哪些人参加?需要布置成什么样式?具体设备方面有没有需要准备的?等等

常用句式:~~~是什么?什么时间?在哪里?具体要怎么做?

2、给出一个假设:即使你向对方提出了一系列的提问之后,有可能对方说,还没确定,你看着办吧,也有可能,对方给你提供了一些信息,此时,我们可以继续通过追问的方式给出一个假设。

结合1的例子,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这么急着要布置好会议现场,是不是上级领导要来公司检查相关工作呢?或者“是不是有重要的客户要来公司参观考察呀?”需要不需要有特别的准备?这样也是在帮助领导梳理思路,同时进一步的明确任务的要求和背景。

参照句式:“是不是~~~~~”“会不会是~~~~~~”等,包含了自己的设想。

3、验证假设:基于第二步的假设,你可以这样问领导:是不是要准备公司宣传PPT或者视频呢?如果碰巧你说到了点子上,你会得到领导这样的回答:难得你考虑的这么周到,除了PPT和视频之外,再准备一些公司产品介绍彩页吧。

参考句式:“如果是这样,那么是否需要~~~~~~”(结合自己的设想,提出进一步的方案)

像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去一步一步的确认工作任务的细节,能够有效的减少工作中返工现象。

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确认,如果按照你自己以为的去行动,极有可能走弯路,甚至南辕北辙。

这个方法适合于工作场景中,当你需要接受来自领导、同事或者合作伙伴交待事情的情况下,尤其是当你要和对方确认一些关键事情的时候。

工作那么久,你会提问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