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斂的極致是生長——淺淡問答社區Stack Overflow發展模式


收斂的極致是生長——淺淡問答社區Stack Overflow發展模式

“不是我個人創辦了 Stack Overflow,而是我們一起創辦了 Stack Overflow”

Stack Overflow 架構負責人 Nick Craver

這個“我們”不是指 Stack Overflow的創始團隊,而是指創始團隊、全體員工以及全世界所有的使用者。

收斂的極致是生長——淺淡問答社區Stack Overflow發展模式

一個共享問答社區

作為一個程序員,如果你沒有使用過Stack Overflow,很可能你是面向百度編程。

Stack Overflow由Jeff Atwood及Joel Spolsky在2008年創立。是一個程序設計領域的問答網站,隸屬Stack Exchange Network。

網站允許註冊用戶提出或回答問題,還可對已有問題或答案加分、扣分或進行修改,條件是用戶達到一定的“聲望值”。“聲望值”就是用戶進行網站交互時能獲取的分數。

這雖然只是一個問答社區。但卻是全世界最大最受程序員歡迎的共享學習平臺。

學習的靈魂,恰恰就是提問。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對學習有興趣且主動去學習,就是看他提的問題如何。判斷一個程序員是否是一個好的程序員,也是看他提出什麼問題。

提問題,就是一個大腦主動思考的過程,用腦子提的問題,和沒腦子提的問題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看這三個問題:

1,C和C++有什麼不同?

2,PHP是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語言?

3,linux裝不了怎麼辦?

顯而易見,這三個都是小白問題,我們會聯想到提問題的人可能是一個“傻白甜”。

而好的問題是要有場景的,具體的,而且搜索也搜索不到的,起碼google的前四頁沒有,否則,你將收穫一個STFW(search the fucking web)。

舉個好問題的例子:

我用 Google 搜索過 "Foonly Flurbamatic 2600",但是沒找到有用的結果。誰知道上哪兒去找對這種設備編程的資料?

這說明他已經認真的搜索過了,實在找不到答案才來求助的。把自己的問題和需求都說的很直接清楚。

同樣,社區對待回答問題的規範也非常嚴格,不得少於15個字,輸入工具是markdown,且可以被其他人修改。

所以,Stack Overflow在問答的規範上對新人非常不友好。但是,這個規則保證了社區的質量,不然,你會看到無數的小白問題與“贊”“太棒了!”“樓主厲害”“轉發了”等大量無效回覆。

在這些規則之下,這個社區開始快速的演化,直至2018年9月,Stack Overflow有超過9,40萬名註冊用戶和超過1.6億個技術問題。

在這個社區,你可以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及邂逅相見恨晚的工具,甚至你還可以認知到自己學習的盲點。

當你也成為一個可以回答別人問題的技術大牛時,除了收穫聲望的獎勵,還會收穫幫助別人的一種溫暖的滿足感。

當然,很多人積極的回答問題,很可能是在“秀肌肉”。然而在這種規則之下,在社區營造的這個場之下,“秀”也變成了幫助別人。社區也同樣可以看成是各路技術大牛的秀場。

所以,這個由社區的規則打造出來的場,就是“利他”。


利他是社區的基因

一個社區的成長,說到底就是創始人世界觀的映射與放大,創始人制定的規則,就是這個社區的基因。

2018年9月,Stack Overflow已經整整十週歲了,創始人Jeff Atwood 自豪的說:“我們創建了一個類似維基百科的網站,程序員們可以在上面發表或者解答問題。網站的名字叫 Stack Overflow。“

收斂的極致是生長——淺淡問答社區Stack Overflow發展模式

他真正在乎的是,Stack Overflow 對程序員們是不是有幫助。

所以社區創立之初,Jeff Atwood整整用了四年時間制定規則與規範,他認為,Stack Overflow不僅是個論壇,它跟維基百科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衡量問題和答案是否有意義的方式,不是看那些問題和答案對特定幾個人的幫助,而是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和答案能不能幫助到越來越多的人。

為了強調這一核心價值,Stack Overflow添加了一個簡潔的功能。那就是在用戶資料裡會顯示,你所貢獻的問題與回答幫助到了多少人。

收斂的極致是生長——淺淡問答社區Stack Overflow發展模式

利他,就是Stack Overflow社區的核心價值

,從創始人開始,一直到員工,到用戶,都在無限放大這個價值。

收斂的極致是生長——淺淡問答社區Stack Overflow發展模式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Stack Overflow並不是一個“回答我的問題”的地方,它是“讓我們合作建立一個對未來的開發者們有益的地方”。也許 Stack Overflow 應該更加努力去幫助用戶理解這件事。

Stack Overflow的每一個功能,都圍繞著”利他“這個核心價值點。儘管也曾被用戶誤解,比如嚴格的提問標準會讓很多用戶在提問之前焦慮。

但Jeff Atwood解釋說,這種焦慮是你想把事做的更好的焦慮,就和你要當眾演講或是考試之前的焦慮一樣,這種焦慮是良性的,它會讓你變得更好。

提問題的焦慮顯然是無法和Jeff Atwood創辦社區之前的焦慮相抗衡的。他坦然的說,他不喜歡零焦慮的系統。所以,這個系統必然也會充滿著焦慮,因為這個基因要延續,社區才能發展。

Stack Overflow就是為了幫助日常開發者而設計的,這個目標很明確,也從未改變。

收斂的極致是生長——淺淡問答社區Stack Overflow發展模式

他們是如何賺錢的

整個 Stack Overflow 社區有著知識共享的標籤。

截止到2016年,StackOverflow已從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聯合廣場投資、星火資本、指數創投索斯探險、Founder Collective和許多個人投資者融資共約6800萬美元。

但Stack Overflow是一個營利型公司,它可持續性經營,並具備自我造血的能力。而且公司人數只有300人。

而整個商業模式的核心,竟然也和社區的核心價值相吻合,也是“利他”。

社區的根本是要幫助用戶,所以用戶才會在這裡,所以社區才會存在。

Stack Overflow將變現途徑打造成一個循環模式,來持續改善社區,而不是在產品發展過程中不斷榨取社區資源。

賺多少錢就意味著要為用戶做多少貢獻。

為了成為一家優秀的公司,Stack Overflow專注於最大程度地幫助用戶。很少有公司能成功做到這一點,而他們做到了。

Stack Overflow的主營業務分三塊,人才匹配、廣告與企業版訂製

做為一個北京的創業者,我每天接到不計其數的廣告營銷電話,迫切想從你身上賺錢的銷售讓我避之不及,而Stack Overflow是如何優雅的賺錢的呢?

因為社區的用戶都是開發者,包括開發者高管與普通開發者。前者需求人才,後者需要工作。

首先是因為Stack Overflow在竭盡所能的為用戶著想,對於企業用戶,則是幫助企業打造自己的品牌、對接技術人才。而同樣,對於技術人才,則是如何更好的把他們展示出來。

一紙簡歷的時代已經過去,簡歷上的指標太少,我們無法從一個人的教育背景與工作經歷獲得有用的信息。

而對於企業而言,需要的是精準的推送,這對於企業,可以極大降低人力成本。試想,一個人力資源總監收到500份簡歷,然後面試50人,再從中挑出10個人給CEO,CEO再從10個人中選出一個合適的,這會給企業帶來很高昂的時間成本。

對於求職的個人,他也很可能會花很多時間大撒網到處投簡歷,然後一場場面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與性格到底匹配哪家公司。也許一個很厲害的技術人員,卻不會包裝自己的簡歷以及面試時由於緊張而表現不好,都足以讓他在第一輪都過不了關。

所以Stack Overflow針對這個痛點,為了優化公司以及求職者的時間,開發了新的功能“開發者故事“(Developer Story)。

相對於傳統的簡歷,這會是求職者最好的展示方式。它可以展示出求職者用傳統簡歷展示不來的更多的內容。

收斂的極致是生長——淺淡問答社區Stack Overflow發展模式

開發者也是創作者,他所做的項目,他在Stack Overflow上的提問與回答,他正在閱讀的文章等都可以構成他自己的故事。他的故事越完善,他找到正確工作的機率就越大。

Stack Overflow力求幫助開發者找到正確的工作,而不僅僅是找到工作。

通過開發者故事,Stack Overflow已經為很多開發者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工作。也為很多企業用戶找到了可靠的技術員工。

展示企業離不開廣告。廣告又是平臺重要的營收方式,而Stack Overflow又是如何做廣告呢?

也許所有的人提到廣告,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反抗與厭惡。會立刻聯想到讓人煩到爆炸的電梯廣告。

因為我們被動看的99.9%的廣告,都是我們毫不關心的。這種廣告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製造著信息噪聲。

所以Stack Overflow在力圖把廣告也做的精準,力圖讓廣告能幫助到用戶。而只有更充分的瞭解用戶,才知道用戶想要什麼。所以,Stack Overflow的開發團隊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瞭解用戶。

在廣告的選擇上,他們寧可放棄很多賺錢的機會,也決不會讓劣質的廣告展示出來,因為他們太愛自己的用戶,無論如何他們都沒有拋開幫助用戶的宗旨。

比起賺錢,顯然Stack Overflow有更超越的追求,即使是銷售團隊,也沒有把賺錢當成最重要的事。

他們更關心的是,是用戶如何看他們,他們能給用戶帶來什麼價值。在現在這個“利益燻心”的商業環境下,這絕對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這真的是太難了。一邊想提高自己的業績,一邊是放棄一些業績。

但是,他們最終收穫了用戶的信任。

信任是商業的基礎

最高級別的商業模式就是信任。最高級的銷售就是讓客戶對你信任。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認為銷售來者不善,都是在用三寸不爛之舌強行說服別人購買他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用的東西。

但Stack Overflow的銷售不是這樣的。

他們也特別在乎公司所在乎的。他們絕不願意因為業績而損傷到用戶的信任。

這群天才的營銷人員在創建著新的營銷範式。他們讓用戶知道, 我不是在賺你的錢,我是來幫助你的。

而事實也恰恰是這樣。

他們很怕打擾到用戶,不想冒險被打擾或冒犯到對他們不感興趣的人。

所以每一封通過這個系統發送的新郵件的底部都有三個鏈接:一鍵退訂、直接進行管理所有種類的鏈接,以及進行反饋的按鈕。

他們對自己的廣告體驗非常自信,所以他們根本不在乎廣告攔截。

因為他們牢記著公司的使命“幫助程序員創造更好的世界”。

收斂的極致是生長

我們可以看到,Stack Overflow每個功能,其實都是在謹慎收斂。

沒有鼓勵用戶大量發問,沒有鼓勵用戶去回答,沒有鼓勵平臺大規模的擴張,沒有鼓勵市場銷售去鋪天蓋地的做廣告。

他們只有一個簡單的規則,幫助別人,獲得信任。

然後世界各地開發者們所貢獻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提問與回答,把 Stack Overflow 變成了一個在開發領域能與維基百科抗衡的創意共享知識庫。

這真的是非常的震撼。

收斂的極致是生長——淺淡問答社區Stack Overflow發展模式

現今最牛的開發者之一技術大牛 John Carmack也毫不吝嗇的誇讚了Stack Overflow:“在為提升開發者的效率方面,Stack Overflow 可能貢獻了好幾億美元”

這個推送也讓Stack Overflow創始人Jeff Atwood感到非常榮幸,但他仍然謙卑的表示,這些都是因為用戶們的貢獻。

Stack Overflow仍然也會有自己所未克服的技術難題。全世界300個員工還在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而奮鬥。已於2012離開Stack Overflow的Jeff Atwood在十週年發言的結尾說了這樣的話:

Stack Overflow 是你們的。Stack Overflow 將信念賭在了這一點:信任你的同行。Stack Overflow 的成長離不開那些積極參與社區討論的開發者們。是你們讓我相信開發者社區是最好的學習與成長的地方。是你們讓我收穫瞭如此多的對於 Stack Overflow 的讚譽。這不是我的功勞,而是你們的。很久之前我在 Code Horror 上就知道了合作的力量是多麼強大。目前我們的社區已經達到我今生難以企及的高度。我唯一能要求的,或者是我們能要求的,就是大家互相幫助互相成長。如果有人認可了你的付出,那麼你值得為此感到驕傲。

到底Stack Overflow會成長成什麼樣子。我相信,這個未來會是所有的用戶一起創造。

Stack Overflow改變了程序員,而程序員,改變了世界。

Stack Overflow才是真正在做改變世界的事情。

創始人個人的性格基因足以影響一個世界。

人生模式大於商業模式,人生算法大於商業算法。

我想,未來的學習型社區也會是這個模樣,以利他為基因,以信任為基石,以共享為模式,平臺和用戶共生共長。

未來的世界希望也如此。

作者:張倩 集智學園CEO,集智俱樂部核心志願者,80後創業者,力圖打造一個最有溫度的理工科學習平臺。

參考鏈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233274/article/details/8034953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24615

https://github.com/ryanhanwu/How-To-Ask-Questions-The-Smart-Way/blob/master/README-zh_CN.md

https://mattgemmell.com/what-have-you-tried/

http://blog.jobbole.com/102810/

https://stackoverflow.blog/2016/10/11/bye-bye-bullets-the-stack-overflow-developer-story-is-the-new-technical-resume/

http://www.sohu.com/a/202157639_465914

https://stackoverflow.blog/2016/10/26/why-stack-overflow-doesnt-care-about-ad-blockers/

推薦書籍

推薦理由:本書由集智俱樂部創始人張江教授帶領集智學園PyTorch課程優秀學員一起眾包完成,從原理到代碼到授課視頻應有盡有。


收斂的極致是生長——淺淡問答社區Stack Overflow發展模式


已上架噹噹、京東、天貓等各大銷售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