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小镇名媛王漫妮的拧巴人生

《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小镇名媛王漫妮的拧巴人生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在老家相亲对象王自健出现之前,王漫妮是一个空洞的角色,摆不准位置。

但剧本还是给了她一个正能量的台阶下。她得在极度物欲与强装清高之间找到一个台阶,王自健就是那个台阶。通过这个台阶,她得以正视自己真正内心渴望,然后再打着拼搏的旗号回归,这是另一个台阶。

《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小镇名媛王漫妮的拧巴人生

凡是在上海拍的都市剧,都有很大成分的胡扯。比如这个剧里从土豪到社畜,生活圈不是外滩就是陆家嘴,动不动坐在江边买个醉,连吵架背景都是东方明珠。实际上,像她这样收入和开销不成正比的沪漂,如果租的房子真有水景,那水景可能是六灶湾,太浦河,蕴藻浜,它们分别位于南汇,青浦,宝山。

但拒绝合租的王小姐非要住北外滩苏州河边独立公寓,我劝剧组善良点,不要误导年轻姑娘盲目来当沪漂。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和王漫妮差不多的女孩子,她们也在追求这种“很上海”的铺张,但她们可能不一定能像王漫妮一样舍得折腾,回老家接受国家干部的精神洗礼,然后又寻找到迷失的自我,重新回大城市挑战人生,这翻云覆雨的折腾,只图一个字:不甘心。

《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小镇名媛王漫妮的拧巴人生

所以王漫妮沪漂过程的真实狗血和结局的戏剧诡异,都属于上海的一部分。小镇名媛在老家吃得开,备受追捧,怎么来了大都市就不能赢呢?她肯定不服。

看看王漫妮的实际生活水平,她的收入——那个被称为“米希尔”的奢侈品店,在现实中大概是类似PRADA这样的一线牌子吧。对小镇姑娘来说,在上海一线奢侈品店当柜姐,是跳出思维局限的最快方式。销售主管可能月入达到1万5,加上提成之类,不会超过2万吧。她住的独门独户江景出租房,每月房租1万左右,去掉日用开销和补贴父母,就算她整天吃泡面和面包,但各种置装,包包,衣服,鞋子,全是名牌而且是真货,这种开销模式和不放低标准的姿态,不但不可能在上海买房,连买洗发水都要在打折的时候囤一堆。

上海这个地方财务自由的女人很多,穷的也不少,王漫妮的工作性质导致她看到的大多数女人只有两种,一种是王太太那样刷着老公的卡却见不到老公的女人,另一种是挽着男人的胳膊走进来的女人。

当然也会有第三种,就是有能力又有钱自己走进去的女人。王漫妮肯定希望自己是第三种,但似乎太难,太费时间了,她的快速通道就是一和二。

《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小镇名媛王漫妮的拧巴人生

客观地说,她很真实地代表着一类女性,她们有两大特点:

1. 物质高要求(声称生活品质高)覆盖了一切包括择偶标准,却必须要借一个高尚的理由来包装,比如爱情。

2. 对梦想的定义模糊,比如“打拼是为了赚钱”,但赚钱的目的并不一定是为了养活自己,而是在一个能养活自己的男人面前,她自身的底气不至于太卑微。

这两种拧巴的人生奥义,也是一种无奈,王漫妮正好全中。

一个人追求品质生活是很正常的,甚至是积极的,不丢人的,但王漫妮有一种虚无的清高,清高到只能在傻乎乎的钟晓芹面前高谈阔论她的格局,却没法在见过些世面的顾佳面前不被揭穿底牌。

在上海打拼八年,听起来感人肺腑,但她的打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打拼,她花的比赚的多,无法给自己聚拢财富,在解决眼前温饱的基础上,她最大耐心地积极等候Mr. Right,这个对的人,首先应该有钱。

《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小镇名媛王漫妮的拧巴人生

这是应该的,她已经挺没钱了,难道再找个没钱的男人,俩人一起坐在景观露台上吃泡面吗?

所以她的目标是体面地活在上海,最好从柜姐变成进店的客人。

可是她物欲的挡箭牌——爱情,最终还是成了揭穿她的工具。没有了梁海王那虽然豪华却不够专一的爱情,也没有婚姻的保障,她之前为之奋斗八年的“拼搏”伪志向终于不攻自破。

什么打拼啊,什么事业啊,什么奋斗啊,如果这些付出都得不到一个有钱又专一的老公的话,就不需要了,谢谢。

回老家,小镇名媛还是拥有最后一亩三分地。在上海当一个上班需要挤地铁和拼车的外环青年,也许还不如回老家当一名万众瞩目的小镇名媛。

《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小镇名媛王漫妮的拧巴人生

就连在自己父母面前,她也不能坦然承认自己这在镇上被认为美若天仙的姿色在上海却找不到一个可靠的男人,更不能承认她八年不是跪着就是蹲着服务那些阔太太的时候内心始终保持的清高最后竟还死于自己的清高。

但是王漫妮回归老家这件事,远大于我们在镜头里看到的“物质”或“情感”那么表面的东西。王自健这样的有为青年留了下来,一本正经地建设家乡,而王漫妮这样的小镇名媛,心比天大,就是不愿意回归。这导致啥呢,可能越来越多的小镇有为青年也不想呆在小镇了......

上海人流饱和,资源不够用,小地方青年流失,得不到发展。

来过上海的人,大多都不愿意回家乡,主要还不是留恋这里的物质,而是公平竞争的生态。

想想看,如果是一个普通的沪漂姑娘,长相一般,没啥特长,是个普通的路人甲,当她落魄地回到家乡,会不会人人都报以“大城市回来的气质就是不一样”?恐怕大家的态度大概会是“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吧”……

如果不被王自健这样的小干部看上,通过职位便利快速进入旱涝保收的单位上班,回到家乡重新来过的年轻人也许只会感受到不公平的“竞争”,关系网决定一切,小地方对有些人来说安逸舒适,对另一部分人来说生存发展比大城市更难。

《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小镇名媛王漫妮的拧巴人生

王漫妮再回上海,带着小镇名媛的包袱,但没有以前的上海外环青年的包袱,她这次也不一定有那么明确的目标“想找个对的人嫁了”,她的需求可能已经变了,她要立足,不管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通过嫁人,她是打算脱离家乡,在更大更好的城市扎根,就算自己扎不稳,至少要让下一代扎稳。

王漫妮是不是真能出国读书不知道(根据她的资质我看是考不出雅思和托福的),但现实中广大王漫妮,李漫妮,张漫妮们,可能大致的发展路线差不多就是结个婚,买个房,贷着款,生个娃。对,生个娃是重大转折点,因为孩子可以替她们真正地扎根。努力把孩子送进好学校,提升全面综合实力,将和所有新上海人一样,最怕孩子不能真正地融入这个城市,从而不得不拼命让孩子变得更好,从而获得最大的安全感,不再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打拼只拥有了一间草房子。

《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小镇名媛王漫妮的拧巴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