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建設:用忠誠擔當譜寫時代新篇

隊伍建設:用忠誠擔當譜寫時代新篇

隊伍強則事業興。隊伍建設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根本和保證。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民法院忠誠履職盡責、勇於擔當作為,全國法院堅持以隊伍建設為根本,大力推進人民法院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不斷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人民法院隊伍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隊伍建設:用忠誠擔當譜寫時代新篇

築牢信仰之基,

永葆人民法院隊伍政治本色

欲事立,須是心立。

加強黨的建設,是人民法院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證。

70年來,人民法院始終將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國各級法院緊緊圍繞人民法院中心任務和工作大局,紮實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

“要牢牢守住人民法院工作的初心,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記在心裡、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主持最高人民法院院領導班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學習研討時的講話擲地有聲。

回溯歷史,人民法院的“初心”從未動搖。無論是形成於革命根據地時期的“馬錫五審判方式”,還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最高法院時期為鞏固政權、支援革命所做的工作;無論是第一份法院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人民司法幹部”“群眾路線”,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對舊司法人員改造時強調的“司法人民性”,人民法院始終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為民初心,牢記使命擔當。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提出了“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的總體工作思路,建立了全國法院系統黨建工作指導機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人民法院高揚黨的旗幟,續寫光榮傳統。

2015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成立。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法院黨組堅持“支部建在庭上”,採取一系列重要舉措,出臺一系列重要制度,不斷加大黨建工作組織領導力度。為落實從嚴治黨,強化從嚴治院,人民法院出臺一系列意見、規則、辦法等文件,從嚴管理、從嚴監督的制度體系日趨嚴密。

堅強有力的黨建工作,為法院隊伍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歷史燭照時代,榜樣傳承精神。70年來,人民法院湧現出一系列先進典型,鄒碧華、譚彥、尚秀雲、宋魚水、陳燕萍、詹紅荔、黃志麗、翟樹全、孫波、郭興利、閆勝義、方金剛、李慶軍……他們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人民法院“初心”的鮮活詮釋者。他們響亮的名字、感人的事蹟,不斷引導著廣大法院幹警將榜樣的為民情懷化作司法為民的實際行動。

改革動真碰硬,

走有中國特色的法官職業化之路

治國經邦,人才為要。

司法的公正、廉潔和高效,離不開高素質的法官隊伍。人民法官擔負著公正審理各類案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崇高使命,法官的選任至關重要。

1949年1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辦公。由於積案較多,人員匱乏,對舊司法人員採取“包下來”和“量才使用”的政策。1952年,針對人民法院隊伍存在的“政治、組織、思想不純”等問題,對舊司法人員的改造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法院隊伍得到整頓。

此後很長一段時期,人民法官和其他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一樣統稱“國家幹部”,按照同一模式管理。

1983年人民法院組織法首次對法官的任職條件提出了應“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原則要求。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正式頒佈,明確提出了法官任職的學歷等條件。

法官職業的“門檻”不斷提高。

2002年,法官法經修改後實施,規定國家對初任法官實行統一的司法考試製度。此後,人民法院不斷細化完善法官職業保障機制和適應法官職業特點的管理機制,人民法院隊伍素質得以整體提升。

如何進一步將最優秀的司法人才吸引到辦案一線,讓各類人員配置不斷優化,繼續提高辦案質量、效率和公信力?

自2014年3月,中央部署開展司法體制四項基礎性改革試點工作以來,法院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就被視為本輪司法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法院人員分類管理就是將法院人員分為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三類,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法官實行員額制管理。

在這場改革大潮中,全國各級法院嚴格按照中央有關要求,結合審判工作實際,堅持以案定額、按崗定員、總量控制、省級統籌,經過考試考核、省級法官遴選委員會專業把關、人大常委會依法任命等程序,認真謀劃,周密組織,平穩有序地推進法官入額遴選工作。

2017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批367名員額法官進行憲法宣誓,標誌著法官員額制改革在全國法院全面落實。全國遴選產生12萬餘名員額法官,實現85%以上法院人員向辦案一線集中。

在員額制改革的基礎上,法官單獨職務序列有效實施,法官助理、書記員職務序列改革積極開展試點,聘用制書記員管理制度日趨規範,審判輔助力量不斷充實,各類司法人員職責權限更加明確,職業發展渠道更加暢通……

2019年10月1日,修訂後的新法官法即將施行。新法官法對法官的權利義務、遴選、任免、管理、考核獎勵以及職業保障等再次進行了全面的修改完善。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人民法院的隊伍建設將再次實現新的跨越。

擘畫發展藍圖,

為新時代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

國以才治,政以才興。

70年來,人民法院積極服務和推進法治人才培養工作,切實肩負起法治人才培養的重任,取得豐碩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法院並未創辦自己的幹部院校。“文化大革命”中,人民法院工作一度陷入停滯。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大量經濟糾紛案件、涉外案件劇增,對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為彌補專業人才的欠缺,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創辦全國法院幹部業餘法律大學,新時期人民法院大規模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就此拉開序幕。據統計,直至2001年法律業大辦學16年間,共招生13屆培養17萬餘名法律大專學員。全國法院隊伍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數達到80%,比創辦法律業大之初提高了十倍多。

法官法正式頒佈實施後,對法官的執法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7年11月10日,國家法官學院在北京正式成立,標誌著我國的法官教育培訓工作走上了規模化、制度化的發展軌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教育培訓工作步入快車道。

——堅持分類分級、精準培訓,面向全國法院工作人員開展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培訓。

——以培養專家型法官為目標,積極開展審判業務專家梯次培養和全國審判業務專家評選工作。

——建立並完善雙向交流掛職制度,讓人民法院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教學和研究的生動實踐基地。

——通過開展優秀庭審觀摩、審判實務技能競賽、優秀裁判文書評選等活動,把審判實踐轉化為法官培訓的教學資源。

——著力提升培訓工作信息化水平,建成運行“中國法官培訓網”,滿足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即時學習需求。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人民法院正在建設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隊伍的道路上,向著新徵程奮力前行。

隊伍建設:用忠誠擔當譜寫時代新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