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那些酒神们

有人说,一部三国的故事,其实也是一部三国英雄与美酒的故事。

三国的故事,开始于酒,刘关张三位英雄的相遇相识,相识相知,就是在酒肆之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也是在张飞的家中设酒祭拜,然后招募乡中勇士,在桃源之中痛饮一醉。

三国的故事,也结束于酒。羊祜在晋,陆抗在吴,南北两位英雄,惺惺相惜,羊祜将吴人射伤的猎物归还,陆抗回以美酒,羊祜毫不猜忌犹豫,开酒豪饮。等到羊陆两人离世,三家归晋,天下再无三国英雄。

至于张翼德醉酒鞭督邮,展示英雄率真性情;关云长温酒斩华雄,铺垫英雄高强武艺;曹孟德“煮酒论英雄”,彰显天下英雄豪情本色,周公瑾置酒赚蒋干,体现杯盏之间的刀光剑影等等英雄与美酒的故事,更始贯穿整部三国之中。

三国英雄喝酒吃酒,好酒品酒,那么到底,他们的酒量如何?到底谁的酒量最好呢?

今天,我们就来八卦一下,三国英雄里的那些酒神:

三国里的那些酒神们

刘玲醉酒

一、与猪同食的阮咸。

说到三国喝酒的英雄,就不能不说竹林七贤。可是历史上,对于竹林七贤的记载,更多描写的是他们醉酒,却很少提到他们到底能喝多少?

后人能够知道竹林七贤酒量的,大概只有山涛。据说山涛饮酒八斗就会醉,晋武帝司马炎想要测试他的酒量,每次都安排八斗酒给山涛喝。有一次,司马炎估计叫人暗地里多添了一些酒,没想到当天山涛就喝醉了。

阮咸大概要比山涛酒量要好一些。因为山涛喝酒用酒杯,喝到八斗就不能再喝了。阮咸喝酒却是用大瓮来装酒。平日里,和亲朋好友喝酒,大家就一起围在大瓮周边,面对着面直接痛饮,直到把一大瓮的酒喝完了为止。有的时候,大家喝不下,也叫上家中的猪过来帮忙顶一顶,

至于在着喝酒的期间,阮咸有没有偷懒发呆开小差做阮跑跑什么的,历史没记载,我们后人也不知道。不过以竹林七贤追求真性情的秉性,想必阮咸是不会做这种没有酒德之风的事情的。

三国里的那些酒神们

竹林七贤

二、避暑之饮的刘松。

夏天天气炎热,总要来杯清酒镇镇暑气。

三国的刘松,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他被朝廷指派到袁绍军中任职的时候,恰好遇到三伏天,就天天与袁绍家族中的子弟们白天黑夜不停歇地喝酒,最后常常喝得醉醺醺,胡言乱语,宿醉失忆什么的,也时有发生。

不过炎炎的三伏之天,也在着醉酒之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因为当是袁绍他们的军队镇守在河朔一带,所以人们就戏称刘松他们喝酒为“河朔饮”,也有人称之为“避暑之饮。”

三国里的那些酒神们

古人饮酒

三、一处伤痕一斛酒的周泰。

东吴十二虎臣之中,周泰可以说是最为勇猛的将领。

话说濡须口之战,周泰在千军万马之中,挺身而入,奋力救出孙权,身上已经中了数枪,箭透重铠;而后,又翻身救徐盛,再带重伤。后来孙权设宴款待周泰,自己打着灯,抚摸着周泰的背部,泪流满面,还当众让周泰脱下衣服,一处一处地指着周泰身上的伤痕,问他每一处伤受伤的场景。

每说到一处伤,孙权就让周泰喝一斛酒,最后因为周泰全身都是伤痕,大大小小的伤疤加起来,没有上百处,也有数十处,一场宴会,就变成了周泰的英雄大会和酒量测试大会。

最后,喝了近百斛的周泰,酩酊大醉。

三国里的那些酒神们

周泰解衣醉酒

四、雅量的刘表。

与要么和猪抢酒喝,要么一喝就酩酊大醉的周泰、刘松比较起来,刘表喝起酒来,就斯文多了。

据说,刘表喝酒,有点像《笑傲江湖》之中的祖千秋一样,在不同的场合喝酒,喝不同的酒,和不同的人喝酒,都要挑选不同的酒杯。

刘表的酒杯有三种,按照大小,分别是“伯雅”、“中雅”、“小雅”,依次大概现在的一斤半到一斤的容量,能喝下其中一杯的,就是“雅量”。

至于刘表自己,常常是三个杯子混着喝,而且也不是喝一次就结束了。

算算十斤的酒量,刘表应该是不在话下吧。不过古时候的酒大概度数没有那么高,或者和现在十来度的葡萄酒差不多,不过要是能够喝三五瓶葡萄酒,也是很猛的,更何况,刘表的酒量,或许有数十瓶葡萄酒的量。

三国里的那些酒神们

刘表雅量

五、近百斤酒量的蔡邕。

和蔡邕的酒量比较起来,刘表数十斤的酒量,就只能够算作小酒量了。

据说蔡邕最牛逼的时候,能喝一石,百度一下汉代一石差不多是60公斤,所以刘表的十数斤和蔡邕的60公斤酒量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因为喝醉了喜欢直接在大马路当中睡觉,当时的人们还是比较宽容的,不仅没嘲笑和鄙视蔡邕,还给蔡邕取了个雅号,叫做“醉龙”。

三国里的那些酒神们

醉龙蔡邕

六、酒量以“石”为单位的卢植与满宠。

据说,像蔡邕一样,酒量是以“石”为单位,还有卢植、满宠这些人。

传说卢植能“饮酒一石”,喝完有没有酒醉,我们不知道,但是满宠喝完一石酒,脑袋瓜还是清醒的。据说有一次,魏文帝曹丕请满宠喝酒,结果发现满宠喝了一石之后,还能够头脑清晰,不像我们,喝了三两杯,就开始要大舌头,声调也要高了,领导说话也想着插话了,平日里不敢说的一些豪言壮语,也要开始发飙了。

想想,当我们喝酒用“杯”、用“瓶”、用“盏”、用“盆”、用“瓮”来计算酒量的时候,这些人是用“石”来计算,动不动就和你来拼个一“石”酒,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三国里的那些酒神们

古人邀酒

七、终日不醉的邴原。

辽东三杰之一的邴原,据说不仅品性超人,酒量也是卓绝。

年轻的时候,邴原和喜欢喝酒,后来觉得喝酒会影响自己的求学之道,便下定决心戒酒。

后来,邴原远行游学,在外游历八九年之后回到故乡,他的老师朋友们都来迎接他,还为他办了一桌酒席。因为平日里没有见过邴原喝酒,大家都以为邴原不会喝酒,酒席之上,只是劝邴原吃肉吃菜。

邴原说:“原本,我不喝酒,是因为害怕喝酒会荒废学业,所以才戒酒的。现在要远远别离,今天就让我们喝个痛快。”

于是和大家觥筹交错,最后,迎送邴原的师友们都喝醉了,邴原却依然清醒,喝了一整天的酒,也没有一点醉态。

三国里的那些酒神们

三国英雄与美酒

八、海量的郑玄。

像邴原这样怎么喝都不会醉,还把陪自己喝酒的人都给喝趴下的,还有郑玄。

不过邴原灌倒的是陪自己的亲友,也不过是一两桌数十人,郑玄灌到的却是袁绍派来和他硬碰硬拼酒的喝酒高手,而且一对就是对上三百多人。

据说郑玄因为学问太好,袁绍屡屡想让他出来帮忙,招他入伙,但又屡屡被拒绝,搞得袁绍很没有面子。

于是袁绍想要治治郑玄,便搞了场酒会,邀请郑玄参加。然后又在自己的伙计中叫上300个能喝的,排气长队,一人跟郑玄干一杯。

满以为这样能把郑玄灌得满地爪牙,谁知道三百杯酒下肚的郑玄,依然是“秀眉明目、容仪温伟”,“温克之容终日无怠”。

真真是越喝越精神,越喝越快乐,越喝越有劲阿。

三国里的那些酒神们

醉酒图

所以,和郑玄、邴原、蔡邕这些酒神比较起来,三国那些以喝酒出名的像张飞、曹植、蒋琬、庞统、蒋干等人比较起来,真的是不值得一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