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中新著《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近日出版发行

济宁新闻网12月8日讯(记者 王立强)兖州区政协委员、青年书法篆刻家王大中新著《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日前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兖州区政协为此专门举办了首发式。

王大中新著《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近日出版发行

《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首发式

王大中新著《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近日出版发行

《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书影

《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分为两大部分,全书约60万字。第一部分由《兖州早期佛教活动》《兖州金口坝佛教刻石浅析》《兖州金口坝佛教刻石书法艺术浅析》三篇论文组成,对兖州金口坝刻石的基本面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述。第二部分由金口坝出土刻石拓片组成,共收录金口坝出土的有关佛教的碑刻残石251种,是目前收录兖州金口坝刻石最多、编撰最完备、研究最深入的一部力作。

王大中新著《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近日出版发行

王大中新著《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近日出版发行

王大中新著《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近日出版发行

《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内文剪影

金口坝,位于兖州城东泗、沂交会处。因其所处位置重要,坝身石与石之间均以金属扣接,故名。此坝始建无可考。据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滋阳县志》载:“金口坝为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高欢将娄昭攻兖时,堰泗灌瑕丘之迹。”隋开皇中薛胄为兖州刺史时,泗、沂南流,泛滥淹没,胄乃于城东二水交流之处,积石堰之决令西注,坡泽尽为良田,又通漕运,历尽仓海,百姓赖之号曰“薛公丰兖渠”。1289年(元至元二十六年)开会通河,为引泗河水接济运河,重新修复旧坝,中间开三洞,并装置闸门,视季节水势而启闭。明、清亦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对金口坝进行了综合治理。金口坝全长123米,宽8米,高3.3米。整个坝体为长条石浆砌而成,条石与条石之间用铸铁扣相连接,“扣”面上铸有阴刻楷书“金口坝”3字。坝西端翼墙上部有雕石质卧式“虫八 虫夏 ”水兽1对,体长1米,雕刻精致,栩栩如生,为石雕工艺佳品。金口坝宏伟坚固,横跨泗河,宛如卧波长虹,自古即为游览胜地,被誉为“金口秋波”。每当夏秋之交,清波如镜,绿柳成荫。游人到此,如入画境。金口坝1985年公布为兖州县重点文物单位。1992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大中新著《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近日出版发行

丰水期的金口坝风光

《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一书被列入兖州文史资料第十二辑,它的出版,是兖州佛教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阐述兖州佛教发展的历史,向世人展示兖州历史上佛教文化的辉煌和繁盛。该书的出版,对于促进兖州区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旅游业发展、文明城市创建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金口坝刻石,包括隶书、楷书、行草书与少量篆书,时间跨度近400年,书写者涵盖各朝代士大夫和民间写手,在书法研究上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王大中新著《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近日出版发行

作者王大中

《兖州金口坝刻石遗珍》作者王大中,出生于1970年,现任兖州区政协委员,兖州书画院院长。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印社社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兖州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东鲁印社社长。作为青年书法篆刻家,其学术素养颇高,撰写出版有《二十世纪篆刻简史》等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