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時,不要忘了歷史上還有長征的那一群人

2018年12月25日我被他們刷屏了

都在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時,不要忘了歷史上還有長征的那一群人

不過,今天我要寫的不是他們是他們的“前輩”,很多人沒有想過今天美好的日子卻是當年那群浴血奮戰的人們所無法看見和想象的,嶄新的“明天”。

1935年5月,“當年”的普通一天。

一支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缺兵少糧的隊伍,正在前行。

歷經無數個九死一生,他們終於抵達了一個全新的地方。

一個新的九死一生之地。

大渡河。

在他們屁股後面,是蔣介石從各地調兵遣將,集合而來的二十萬大軍,由後來被譽為“國民黨戰神”的薛嶽率領。

西面,滇軍孫渡部沿著雅礱江,完成了佈防。

東面,川軍楊森的第二十軍和郭勳祺、陳萬仞等部,聯合擺好了阻截之勢。

在他們面前,是號稱“天險”的大渡河。

以及,守著“天險”的川軍劉文輝部。他們已經密密麻麻地佈滿了主要渡口。

這支隊伍當時面臨的“絕路”,毫不誇張,可以用一部電影名來形容:

十面埋伏。

國民黨軍隊沒看過這部電影,他們應該會用另一組詞來表達自己的激動之情:

插翅難飛。

都在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時,不要忘了歷史上還有長征的那一群人

(安順場紅軍渡 圖片源於網絡)

這支隊伍沒有翅膀,他們也沒有飛。

但他們卻渡過了河。

一米一米、一寸一寸、一滴血一滴血的,強行渡過了大渡河。

都在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時,不要忘了歷史上還有長征的那一群人

這支隊伍,就是由毛澤東率領的紅軍。

他們所進行著的,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其實,長征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幾個人知道自己要長征。

當時制定的計劃,既沒有想過走那麼“長”,更沒有想過要去“徵”那麼多地方。

更誇張的是,紅軍一開始的行動路線和長征最後的終點完全不在一個方向上。

長征起於江西,終於陝北,而紅軍一開始是往南走的,幾乎一路走到了廣東。

這才是真正的“南轅北轍”。

都在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時,不要忘了歷史上還有長征的那一群人

(紅軍長征路線圖)

很多史料都表明,長征並不是一次有深遠計劃、有全盤考慮、有一致目標的行動。

他們只是不得不長征。

當時的國民黨大部隊,離紅軍總部瑞金最近的時候,只有幾十公里。

再不走,就是絕境。

但從紅軍離開瑞金的那一天起,他們就真的走上了一條無比艱辛、殘酷的道路,再也無法回頭。

基本上每天都會遭遇戰鬥,每天都在翻山越嶺。

如果這些紅軍知道,走過長征就能在陝北開闢新的根據地,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建立新中國……

那他們能如此堅定地走下去,我能理解。

可是,他們壓根不知道。

這樣難熬的日子什麼時候才到頭?

要走到哪裡才能停下來歇一下?

夢裡的世界到底在哪?

他們不是因為知道結果,才選擇走長征路的。

他們是因為長征,才為後來的人們創造了那樣的結果。

長征的時候,那些圍追堵截紅軍隊伍的國民黨一直想不通一件事:為什麼紅軍越打越少,但就是打不絕。

十萬紅軍被打得還剩一萬多人,這一萬多人就是沒被打散。

他們更不能理解的是,一群十幾二十來歲的娃娃兵,打起仗來都不要命,一個個瘋了似的往前頂。

僅長征初期的“甘溪鎮”之戰,死在山澗裡的紅軍屍體,當地四百多位農民就用了整整一天才全部搬出來。

這群衣衫襤褸、沉默寡言,只為活著就要用盡全力的“下等人”,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

國民政府不是已經搞了新生活運動了嗎,你們就好好參加運動,把手洗乾淨、把衣服穿整齊、吃飯的時候不要打嗝,好好做個文明人不就好了嗎?

你們還有什麼要求?

那些飢寒交迫的農民們沒有回答。

但當紅軍長征到達這些地方的時候,他們用行動發出了聲音。

當舉著紅旗的人告訴他們窮人也有權利過好生活的時候,他們驚訝、欣喜、衝動。

然後,他們跟著紅軍打土豪分糧食,幫助紅軍救治傷員,給紅軍當嚮導,很多人就這麼赤著腳板跟上那面紅旗,無論走到哪裡。

在紅軍的隊伍裡,他們想說的話,有紅軍幫他們說,他們想做的事,有紅軍帶著他們做。

因為紅軍,普通老百姓也開始有了生活,有了夢想。

在當年的數萬紅軍中,有一位普通的紅軍戰士給他的家人寫了一封信,這封信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成為最珍貴的史料,在信裡,他列舉了為什麼無論生死他都要當紅軍的理由,非常樸實簡單:

官長士兵間,生活一律平等;軍中有網球、足球、琴、棋等活動設備;紅軍到處幫助群眾分配土地,幫助群眾的武裝組織和訓練……

這位紅軍戰士,在緊接著的激烈交戰中犧牲了,並沒有活到新中國的誕生。

但他的這封信裡,已經寫出了紅軍生命力的真正源泉。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支裝備落後、缺兵少將、食不果腹的紅軍隊伍能輾轉千萬裡,卻始終不被打垮?

為什麼那時候革命前途看起來很不樂觀了,還有那麼多貧苦農民願意跟著紅軍走?

為什麼紅軍的戰士都那麼不怕死,經常一個排、一個連甚至一個團全部戰死?

後來我明白了,就算打到什麼都沒有了,他們也還有夢想和希望。

你知道紅軍是一群什麼人嗎?

這幫傢伙不是天生的戰士,像維京人一樣好武善戰。

這幫傢伙也不是清教徒,嘴裡念著共產主義的經,就橫不畏死。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讓他們看一眼現在的照片。

這張照片裡不要有巨輪高鐵殲20,那些玩意兒太虛幻;

也不要有高樓大廈,或者超市裡的滿目琳琅;

那些對於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現實——他們等不到那一天。

就給他們一張我們正親身經歷的,最普普通通的生活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

都在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時,不要忘了歷史上還有長征的那一群人

(圖片源於網絡)

照片上的人,一個我都不認識。

我會告訴他們,這些人不是地主家庭,也不是國民黨的大官兒。

這些人就是他們的孩子,是每一家每一戶的孩子,是當代中國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會告訴他們:

你們大多數都會死在漫長的戰爭裡。死在國民黨手裡,死在日本人手裡,死在美國人手裡。

但是你們真的做到了,你們的希望和夢想實現了。

你們當年的一點星星之火,現在已經燎原。

你們的孩子們過上了你們不敢想象的生活,而且,一直記得你們。

想象一下,這幫出生以來沒咋吃飽過飯的,衣衫襤褸的軍人看了照片,會說啥呢?

“哎哎哎,這屋子咋這麼亮堂呢”?

從沒見過電燈的中年漢子眼睛亮亮的。

“你看他們穿的,真暖和啊!”

14歲的紅小鬼一邊摳著手上的凍瘡,一邊羨慕地說。

炊事員老李一邊解開裝著穀糠的袋子,一邊說“這老些肉啊,這麼多肉....”

年輕的連長昨天被彈片打瞎了一隻眼,掙扎著從擔架上爬起半個身子,拿著照片不鬆手:“這都是真的嗎?真的嗎?!

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真的,是真的。

都在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時,不要忘了歷史上還有長征的那一群人

我一直覺得紅軍是一支很棒的隊伍,他們吃的很爛,穿的很薄,文化不高,卻擁有著軍人的所有榮光。

就像他們浴血創立的這個國家,今天也並不完美,她有很多很多現實的,發展的,未來的問題。

但這樣的國家,我的祖國,沒有人可以抹殺她的夢想與成長。

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抹殺這支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因為他們擁有著屬於軍人的一切美好品質:

他們來自於殘忍的現實,卻在漫長的戰爭中尋找到了理想;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犧牲,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希望;

今天,我們能夠坐在暖和的屋子裡,矯情著工作與未來,不必擔心明天的早餐,不必害怕親人的離散,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有一個詞叫既得利益者。

想想埋在土裡的那支軍隊。

我們都是既得利益者。

大家都在舉杯同慶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要給他們上一炷香,敬一碗酒。

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那些為了新中國成立、建設、發展,而付出的每一代人,都應該而且必將永垂不朽。

都在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時,不要忘了歷史上還有長征的那一群人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離他們的長征,已經整整過去了兩個四十年。

不過,我卻經常想起當年的那座雪山,那條河流,那片草地。

我也經常想起毛主席寫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40年大潮激盪,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

對他們的最好紀念,就是認真過好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充滿希望地去迎接未來的一切挑戰。

因為,

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都在過各種各樣的節日時,不要忘了歷史上還有長征的那一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