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仁之亂》|日本戰國時代的序幕

近些年古裝電視劇火爆無比,從甄嬛到清平樂,宮鬥,戰爭,穿越等等,無不吸引人們的眼球。歷史題材總是有很多故事,可以創造出大家喜聞樂見的場景。

在日本也曾經出現過狗血的劇情:有一個古代的將軍叫做足利義政,因為沒有兒子,這可咋辦呀,沒有繼承人可不行呀,自己想退休也退不了。就想著乾脆把將軍的位置讓給自己出家的弟弟足利義視。父傳子,家天下,兄及弟,也算天經地義。

《應仁之亂》|日本戰國時代的序幕

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

等於自己和弟弟互換一下位置,自己去出家,弟弟回來當將軍。算盤打的挺好的。

所有的精彩故事都有其奇妙之處。1464年十二月弟弟還俗準備繼位(他自己的妻子是嫂嫂的妹妹,P64),1465年哥哥和嫂嫂的兒子足利義尚就出生了,巧了嗎這不是。嫂嫂當然想讓自己的親兒子當將軍,表示如果義視只是做義尚成年之前的過渡將軍,她就支持。然而此時的幕府內有三股勢力,他們再現了比較大的分歧,其一是將軍的親信,以伊勢貞親為代表,支持義尚上位。其二是山名宗全集團,這個人就是後來的西軍主帥,期望義視上位。其三是細川勝元集團,這個呢就是東軍主帥,本是中間路線。

這三夥人各有打算,看要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獲得最大的好處,並且能限制對手。終極原因是:利益。

《應仁之亂》|日本戰國時代的序幕

紛亂的勢力

其中更為狗血的是,細川勝元的妻子其實是宗全的養女(妻子還向對手告過密,《應仁之亂》P73),等於他們是翁婿關係,不過這層關係一點沒有影響兩人爭權奪利的興趣。另外還有宗全的兒子,後來又從西軍叛入東軍。這關係亂不亂?

《應仁之亂》|日本戰國時代的序幕

細川勝元像

而這時候的義政的命令,已有開始無法達到效果了,下面的人膨脹了,或者說戰爭一開始,想停已經沒有那麼容易了。沒有了可以調停人,雙方開始了長達十一年的紛亂時代。1994年日本NHK播放了以應仁之亂為題材的大河劇《花之亂》,收視率創下了當時的最低。這麼好的劇本,簡直是浪費呀!

然而這是日本歷史上真實的事件,名曰:應仁之亂。本質是兩大大名(東西軍)聯合體的衝突。

《應仁之亂》|日本戰國時代的序幕

混戰

交戰的雙方,因為實力相近,戰爭陷入了漫長的僵持狀態,你也不能幹掉我,我也不能吃掉你,時間久了,耗費太大,本來是想打敗對手,能分點好處,結果越打越久,根本看不到頭,連本錢都快打完了。至於亂到什麼程度,尋尊曾感嘆:

東西南北,沒有一個平靜之處。

到了1473年,山名宗全和細川勝元相繼死亡,足利義政把將軍之位讓給兒子義尚,幾個關鍵人物都算出局,然後他們開始議和。可是那麼大範圍的紛亂,不是說停就能停的,戰爭的慣性一直持續到1477年才終於停止下來。至此,漫長的十一年應仁之亂終於結束了。

《應仁之亂》|日本戰國時代的序幕

混戰

始終沒有明確的獲勝方,大勢力經過消磨,日益衰落,小勢力卻趁機擴充,日益壯大,日本的戰國時代就此開始。東西方主帥曾是義政家的家臣,也終不受指令的管轄,這也標誌著殘存下來的舊制度開始迅速崩壞。在《資治通鑑》中,司馬光從三家分晉,周王室冊封魏趙韓為諸侯,戰國時代拉開大幕。他們也一樣,上面管不了,那就各顯神通吧。

《應仁之亂》|日本戰國時代的序幕

《應仁之亂》

《應仁之亂》記述了這一時期的真實狀態,這本書作者是日本新銳歷史學家吳座勇一很有影響力的一部作品,更是榮獲第52屆書店新風獎特別獎。語言通俗、內容詳實,生動還原一場影響日本歷史走向的大動亂。譯者康昊同樣也是歷史專業背景,他的研究方向就是日本中世史。對口的書,相同專業的人翻譯,其術業和名詞無疑是非常精確的,也是可靠的。

本書主要內容根據《經覺私要鈔》和《大乘院寺社雜事記》兩本日記,室町時代興福寺僧侶的日記,以這兩份資料為中心,外加其他各種史料,娓娓道來,從最初的背景,到事件起因,持續的過程,和最後帶來的結果,一步步呈現出應仁之亂的細節。深度參與其中的寺院(弟弟曾是僧人),經覺記錄在前,尋尊因為不被允許看經覺的日記,決定自己另寫一部(他要為自己,也為後人,寫作一部具有參考價值的記錄,P51),他們見證了詳細的過程,他們的日記也更有史料價值。

作者用小說的筆法,簡單有趣的描述,還原了整個過程中的精彩。紛亂也加快了文明的進程,更多的融合。讀史以明智,看似不同的事件,而相同的是背後的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