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15軍軍長秦基偉,帶領志願軍們拿命換取兩個小高地

20世紀中期,我國經歷了兩場世界級的大戰,一次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我們國家通俗點來說,就是抗日戰爭。另外一次就是朝鮮戰爭了,參與的國家有十數個,其中最激烈的一場戰鬥無疑是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15軍軍長秦基偉,帶領志願軍們拿命換取兩個小高地

一場勢不均力不敵的戰爭:

這場戰爭美軍的指揮官,是由以彈藥消耗出名的詹姆斯•奧爾沃德•範弗裡特擔任的。為了對付僅有4.3萬人的志願軍隊伍,他調來了300餘門大炮、170多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對著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高地,發射了190多萬枚炮彈、5000多個炸彈。炮火密集度遠遠高於有人類歷史上戰爭規模最大之稱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

詹姆斯由此獲得了一個“範弗裡特彈藥量”的稱號,這場戰爭美軍不論是在兵力還是武器裝備上都以絕對的優勢壓制志願軍,但最後還是志願軍慘勝為結果。而指揮志願軍扭敗為勝的正是秦基偉將軍,時任志願軍第15軍軍長,小詹姆斯22歲。


上甘嶺戰役:15軍軍長秦基偉,帶領志願軍們拿命換取兩個小高地

詹姆斯•奧爾沃德•範弗裡特


小小高地,致命咽喉:

上甘嶺戰役主要在於爭奪597.9和537.7兩個高地。其中597.9又由呈“V”字形的東北和西北兩條山樑組成。而它們是五聖山的門戶,五聖山卻又是朝鮮三八線的門戶,志願軍總指揮彭老總曾說過:“五聖山是朝鮮的中線門戶,五聖山失守,後退200公里就無險可守。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可想而知,秦基偉將軍當初接到指揮上甘嶺戰役心裡的壓力有多大。可是戰爭在即,不容他退縮,只有將壓力化為動力,拼了老命也要守住它。


上甘嶺戰役:15軍軍長秦基偉,帶領志願軍們拿命換取兩個小高地

秦基偉

狹路相逢勇者勝:

美軍激烈的炮火,使得陣地被夷為平地,周圍飛沙走石,短短几分鐘就炸燬了13跟天線,導致前線與指揮部根本聯繫不上。電話班一位名叫牛保才的副班長,為了戰爭的勝利,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站在兩根電線之間充當導體,贏得3分鐘的通話時間。

不僅爆炸的殺傷力大,炮彈齊發引起的振動力,使得不少人都磕破了舌頭、嘴唇,甚至拿走了一位17歲戰士的命,美軍可怖的彈藥傾瀉度可見一斑。即便如此慘烈,前期甚至毫無還手之力,只能默默承受,可卻沒有一個志願軍,選擇放棄。


上甘嶺戰役:15軍軍長秦基偉,帶領志願軍們拿命換取兩個小高地

10月14日,聯合國軍共6個營的兵力,開始對597.9和537.7兩個高地發起進攻,之後又增加到3個團。而我方陣地只各有一個排的兵力,多次打退敵軍進攻,到最後彈盡糧絕,就直接肉搏。一旦陣地被搶走,志願軍戰士就會不顧一切再去搶回來。秦基偉將軍當時寫下了這樣一條日記:“到了下午1點,許多陣地官兵在與敵人反覆爭奪後,傷亡極其慘重。如守衛在597.9陣地上的八連一排三班和三排八班,都打得只剩下一個人了。


上甘嶺戰役:15軍軍長秦基偉,帶領志願軍們拿命換取兩個小高地

這樣的場面在之後的43天裡的每一場戰鬥中,都在發生。戰場戰士們視死如歸,在國內的人們也在積極備戰,全員發動捐款捐物,支持志願軍抗美援朝。其中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老師還捐了一架飛機。秦基偉將軍知道後,激動的說道:“這個仗可是有打頭了。你們45師、29師有仗打了,準備拼老命吧!現在兩個山頭都被敵人佔了,但坑道還在我們手裡,我們準備夜間反攻,整個抗美援朝戰線就看我們這兒了,我們拼老命也要把這一仗打好啊!”

就這樣,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同打贏了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成就歷史上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