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蘭亭集詩——讀《古詩源》(六)

王羲之的蘭亭集詩——讀《古詩源》(六)

王羲之的蘭亭集詩

王羲之和他的蘭亭集序,自不必多言。可是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那天,他們原來是以飲酒作詩為主的,書名太盛,蓋住了一切。可用後世流行的說法,王羲之書法第三,散文第二,詩第一,啟功齊白石都是這麼自謙的。

沈德潛也說王羲之不獨序佳,詩亦清超越俗。

蘭亭集詩

仰視碧天際,俯瞰綠水濱。

寥朗無涯觀,寓目理自陳。

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

君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沈德潛評:寓目理自陳,適我無非新,非學道有得者,不能言也。

這首詩和其他地方記錄的不太一樣,傳柳公權曾用行書錄過蘭亭詩,儘管宋《宣和書譜》中也有著錄,名人印章和跋也無數,但是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偽託之作。而柳公權跋王獻之的送梨帖,是今世唯一稍被人認可的黑跡作品。跋文極盡誇讚之能事,記下來,看看很有意思:

因太宗書卷首見此兩行十字,遂連此卷末,若珠還合蒲,劍入延平,大和二年三月十日,司封員外郎柳公權記。

說了一些和王羲之無關的事,但王獻之是他兒子,也不至於一點關係沒有。王羲之還有一個兒叫王徽之,正史野史都記了他的奇聞軼事,最有名是乘興而來,興盡而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