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麥克迪爾空軍基地——“多面手”角色或將常態化

近期,伴隨疑似槍擊案和軍用運輸機迫降等突發事件接踵而至,麥克迪爾空軍基地——美空軍建立與發展的見證者,備受外界關注。

麥克迪爾空軍基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市,始建於1941年,擁有一條長約3800米的飛機跑道,可起降包括C-17、KC-135在內的多型號軍機。作為一座存在近80年之久的軍事設施,麥克迪爾空軍基地在支援美軍作戰行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名副其實的“多面手”。

二戰初期,麥克迪爾基地的戰機主要負責墨西哥灣東部海域的反潛作戰任務。後來,麥克迪爾基地還擔負起培訓本國轟炸機飛行員的重任,並由配備B-26中型轟炸機的第21轟炸機大隊負責具體實施。統計顯示,整個二戰期間,在該基地接受培訓的轟炸機機組人員數量不少於5萬人。二戰結束後的1947年,麥克迪爾基地被整體移交給已獨立成軍的美國空軍。

冷戰初期,由B-29組成的3個轟炸機中隊由麥克迪爾基地轉場沖繩嘉手納基地,並參與了朝鮮戰爭;20世紀60年代,隨著基地管理權由戰略空軍司令部移至戰術空軍司令部,基地主戰機型從轟炸機轉向戰鬥機。在此後30多年,先後有F-84“雷電噴氣”戰機、F-16“戰隼”戰機在該基地服役。

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獲得麥克迪爾基地的管轄權,配備KC-135空中加油機的第6空中機動聯隊,以及配備C-37A“灣流”飛機的第310空運中隊進駐該基地。此後,基地的主要職能出現相應調整,一是為美軍聯合作戰司令部提供作戰支援保障;二是為戰區最高指揮官提供空運服務。1994年底,麥克迪爾基地作為主要中轉站,參與了美軍針對海地發起的所謂“支持民主行動”。2019年9月,基地職能開始聚焦於為各型戰機提供空中加油服務。

與此同時,作為美國中央司令部和特種作戰司令部總部所在地,麥克迪爾基地見證了美全球反恐政策的演變。美前總統奧巴馬曾兩次造訪該基地並發表反恐政策演說,呼籲組建針對“伊斯蘭國”的全球反恐聯盟;特朗普也將麥克迪爾基地作為其就職總統後視察軍隊的首選地,並高調宣稱將把極端分子拒於國門之外。

隨著美國全球戰略佈局迎來深度調整,尤其是大批美軍從中東反恐前線回撤至美國本土,麥克迪爾基地的職能與定位將面臨更大調整,但其扮演的“多面手”角色或將常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