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亙數年的悲劇,釀出比恨還令人痛苦的愛

2000年起從事寫作的那多,曾為我們帶來令人拍案叫絕的“那多靈異手記”系列。

在該系列的後記中,那多總是會將小說靈感的源頭——往往是一則不引人注意的新聞——呈現於讀者眼前,讓人不禁驚歎,這得是多麼超絕的想象力,才能從被忽略的豆腐塊中構建出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

那時他已很擅長用平靜得甚至有些平淡的文風敘述著抓人眼球的故事,行文中少有故弄玄虛,也少見一驚一乍的驚歎號扎堆出現,與故事本身形成強烈反差。

待得他轉而創作社會懸疑小說,這種敘述風格也保留下來。不同的是,讀者再也沒辦法安慰自己一切都是虛構的,活下去的角色也好歸西的角色也好,都只是作家筆下的靈魂,只是他寫得很真實,真實到讓人懷疑這大概不是一本小說,而是切實存在過的事件。

從創作靈感而言,源頭確實是某個真實存在的事件,這本新近出版的《騎士的獻祭》也不例外。

在文末小記中,那多一如既往坦陳這個殘酷的故事確有其事,悲劇是真實的,死去的人也是真實的,現實比小說殘酷多了。

綿亙數年的悲劇,釀出比恨還令人痛苦的愛

1 誰是騎士?

悲劇是把美好粉碎給人看。

在《騎士的獻祭》裡,悲劇的種子早已在多年前埋下,故事的開始已經是悲劇的尾聲。

從主人公李善斌肢解一具女屍開始,先用血淋淋的場面揭開這幕悲劇的一角。

隨著老警察老馮的視角不急不緩展開,跟隨他的步伐,一段看似因愛生恨的糾葛不禁令人咋舌。

老實木訥的丈夫,嚮往花花世界的漂亮妻子,俗不可耐的搭配註定被滾滾紅塵打破。

因為被背叛和被拋棄而恨意頓生,乃至於手刃前妻,這才是常理。不過李善斌其人正如其名,善字居中。

他是有口皆碑的模範員工,是令人同情的老鄰居,他簡直把自己活成了好人的代名詞。

可能他唯一的一點惡,也是因為這善讓他無法做到置身事外,無法做到無動於衷,無法做到視若無睹。

李善斌的妻子時靈儀,無疑是給他帶去痛苦的人。

這痛苦也並非一成不變,從只能放手任她飛往花花世界的痛苦,到親眼見她落魄到討吃要飯的痛苦,再到因她的非人遭遇而加倍痛苦,一層又一層,在李善斌的人生中反覆塗抹的都是痛苦的底色。

時靈儀可以說是自作自受,可是她也同樣是被背叛、被出賣甚至被玷汙的受害者。她所遭遇的,遠遠超過她需要支付的代價。

當李善斌與時靈儀再次生活在一起,一個已然瘋癲,一個只能悲哀地望著這個瘋癲的女子。

他們的女兒,以及時靈儀歸來後誕下的兒子,甚至李善斌的老母,全都一起承受著這一切。

他們守護著共同的秘密,竭力過著儘可能正常的生活,最終卻發現,時靈儀的遭遇變成了李善斌過不去的坎兒,讓她解脫以及為她復仇幾乎是唯一的選擇——與此同時,一雙幼年兒女及老母卻要作為“局外人”繼續活下去。

綿亙數年的悲劇,釀出比恨還令人痛苦的愛

2 如何獻祭?

倘若李善斌再自私一點,冷漠一點,事情的走向將全然不同。畢竟比起勞心費力的復仇,比起陳年往事,當下的生活依舊平靜,兒女老母也依靠著父親。

然而李善斌做不到,他並非聖人,卻出於愛選擇走上充滿恨的道路,以再也無法迴歸原本生活的覺悟和生命為代價。

李善斌用向死而生的勇氣開始了復仇之旅,那些背叛過時靈儀的該死,傷害過她的更該死。不僅要以牙還牙,而且要加倍奉還。

這其中,是否也包括李善斌自己呢?

小說中的李善斌老實,木訥,執著,是那種不會令人佩服的人,也是那種可以放心信任的人。

可惜,偏偏不是時靈儀喜歡的那種人。

李善斌是否曾想過,如果自己不是這般,時靈儀不會走,也就不會有遭遇非人之罪而瘋癲的一天。

在遂了時靈儀最後的心願,親手熄滅她的生命之火,並且用常人難以理喻的殘酷手段肢解她的屍體,分散在各處後,他是覺得自己做得對還是做得不對呢?

多半不會打心底裡認同這種做法。他最終行之,不過是因為依舊把時靈儀放在第一位,哪怕百般掙扎,也不忍心眼望她繼續生不如死。

解決內心矛盾的辦法,是把自己也放入“惡”之中。

——用滿手的鮮血,和後面計劃好的復仇,讓自己這個公認的大好人也一樣被包裹進觸目驚心的人性之惡中,讓黑暗也浸染自己的身體,甚至讓自己比黑暗還要黑。

別人是拋棄了良心作惡,他是把良心摁進濃稠的汙泥中,淬鍊出一把匕首,以心理上已先行殺死曾經自己的決絕方式,捅向所有他力之所急的復仇對象。

當然,生死依然置之度外,所以對李善斌來說,為時靈儀復仇等同於殺死自己兩次。

兒女老母的餘生多半也會被這相關的陰影籠罩著,卻依舊有未來可以期冀。唯有李善斌,把自己的過往和將來一同放置在祭臺上,揮刀的同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毅然決然。

綿亙數年的悲劇,釀出比恨還令人痛苦的愛

3 第三人老馮

老警察老馮是一個與讀者並肩卻有些模糊的形象。

在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偏偏塑造這樣一個幾乎稱得上乏味的角色,並且以他來追蹤警方查案的視角,實在耐人尋味。

老馮自稱自小缺乏感情,不過他並不冷漠,反而工作格外細緻有耐心,才讓查找李善斌的“罪行”有了突破口。

他唯一的問題,是缺乏那1%靈感迸發的機會,無法共情讓他在這方面的聯想能力近乎於無,也間接造成了他多年不得晉升的現狀。

從這樣的老馮的雙眼裡,我們看到了那樣的李善斌,想一想不禁覺得,李善斌和老馮有不少相通之處。

比如,髮妻都離自己而去;比如,都有乖巧懂事的女兒;比如,多年來事業上沒有多大建樹。

他們的區別也很明顯,李善斌的善無疑有豐富的內心情感做支撐,老馮則對此全無感覺,只是本性忠厚老實。

最重要的是老馮的髮妻無恙,全家平安,而李善斌的生活早已因時靈儀支離破碎。

像是兩輛相似的汽車,本該有大同小異的結局,其中一輛卻駛向深淵,另一輛只在相鄰車道看到它尾燈忽閃,隨後歸於黑暗。

《騎士的獻祭》以老馮跟女兒久違的見面為結尾,老馮自認為難起波瀾的內心,經過這件格外特殊的案件的洗禮,似乎也發生了變化。

那不僅是警察對這樣一位特殊死者和殺人犯的感覺,也是一位父親對另一位父親的打量,這種共情可能更加難能可貴。

綿亙數年的悲劇,釀出比恨還令人痛苦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