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更多全国各地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

河南省新乡地区北靠太行山,南临黄河,面积一万二千九百平方公里,包括十六个县、市,是我国粮棉产区之一。

一九七三年,全区七百万亩粮食作物平均亩产二百八十公斤,九十万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四十六公斤。粮食、棉花的单产和总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新乡地区的棉田


今年,广大干部、社员战胜了五十年来没有过的严重干旱,创造了近五百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超过二百公斤的新水平。棉花、玉米、油料等大秋作物也长势喜人。

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新乡地区铺设地下灌溉用管道450余公里,这是温县的社员正在铺设地下管道


新乡地区各级党组织积极带领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大抓农业增产措施,实行科学种田,出现了如温县、新乡等粮食平均亩产超过四百公斤的县,还出现了一批粮食平均亩产超过五百公斤的社、队。


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可灌溉六十万亩耕地的胜利渠


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山区人民起石填土,把砂石滩改造成良田


狠抓低产单位,组织大面积均衡增产,是新乡地区各级党组织领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他们在抓高产单位继续高产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后进县、社、队上。地委重点抓低产县,县委重点抓低产社,公社抓低产大队,一层层一环环地抓,收效很大。这几年,温县大多数社队都有了大幅度增产,一些后进社队也改变了低产状况,社社队队都给国家作出了贡献。

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博爱县积极发展竹编副业生产


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修武县无源里公社的养鸭池。这个公社每年可生产松花蛋五万六千多公斤


新乡地区党组织还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加强了对山区建设和沙荒盐碱、低洼易涝地区改造工作的领导。山区人民采取蓄、引、截、挖、提等多种办法,广开水源,新扩大灌溉面积近五十万亩,修建大寨田四十多万亩。

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正在修建中的新水库


丘陵山区占全县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十的辉县,大搞治山治水,使全县水浇地面积扩大到六十多万亩,平均每人达一亩二分,改变了历史上“十年九旱,滴水贵如油”的现象。一九七三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三百三十公斤。

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每年参加集体劳动达一百多天


东部黄河故道地区的各县人民,大规模地进行深翻压碱,植树固沙,打井抗旱和引黄灌溉。经过几个冬春,他们开挖排灌用的干支渠道四千多条,打机井九千多眼,营造了两条长达一百多公里的主林带,数以千计的大中小防风林带,挡住了风沙,保护了农田,使二百多万亩盐碱地基本上得到了改造。

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新乡地区农业机械修配厂生产的拖拉机


一九七〇年,这个地区的原阳、延津、封丘三个县的粮食开始自给有余,一九七三年的粮食总产比一九六五年增长了一倍半。

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在试验田做棉花高产土壤养分分析的科技人员

近几年来,全区群众性的农业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开展起来。他们破除因循守旧思想,虚心向外地小麦高产区学习,从生产实践中摸索与总结小麦的生长规律和增产经验。现在一千五百多个农业科学研究小组分布全区,形成了一个科学实验网,对农业大面积丰产起了很大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新乡地区八百七十万亩耕地中,水浇地达六百余万亩,机井五万眼,拖拉机三千七百多台,架设农业输电线路一万九千多公里,所有的公社都用上了电。全区已有十四个化肥厂,年产化肥三十万吨。县办、社办小型地方工业六百五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为农业服务的修造网。

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七里营公社采用小温室办法播种棉花,提前二十天下种,可大量增加伏前棉桃


老照片中的记忆:1974年的河南新乡地区

有些公社已经用上了喷灌技术

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看更多各地老照片,敬请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