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是真的,谷则神,神则不死《反世俗理解道德经6》

谷神不死章也是总纲,高度概括了修道之路。修道之人放弃了世俗的名、利、欲望,自然有失有得,失去体外世界的利益,得到的就是体内世界的权柄。身体是个边界,体外宇宙、日月、地球、世界、城市、社会、时间,体内同样也有。因为,宇宙由道造就的,譬如宇宙大爆炸的质点,体内宇宙也同样如此

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虚而能应,神,妙而不测;谷是虚,虚极而应,感而遂通,神而不死。当你能空虚身外之物,空虚到极点,你就神了。体内宇宙的质点,道,也叫玄牝,万物之母。(第一章描述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谷,佛家之空,道家之无,人能空掉体外世界,就能拥有体内世界,神起来了,这是因为得到了体内世界的质点:道(玄牝);那么这个玄牝在哪呢?在丹田位置,能够无中生有,造就一切,所以叫天地根。具体怎么做呢?意守丹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所以看这一章只有3句话,25个字,已经囊括了一切修道之法。世俗之人理解不了《道德经》,把他看成一个哲学,大错特错。《道德经》是给有智慧的人修道用的,衡量有用没用,看能不能有人修成,不是看给哲学家、文人、知识分子启迪思想,这些人看来看去,一无所得。

本系列从反世俗理解道德经,其实也是从修道角度理解道德经。历代各家注解,有皇帝、官员、儒士、道士。道士注解最接近本源,因为指导修道是《道德经》之本。其次才是指导皇帝、官员、百姓结合职业的的修道方式。

所以古代的传统文化,作诗吟赋、琴棋书画、乃至医、兵、农、工百家,无不以道名之,医道、文道、兵法等等。因为一切世间的职业,要想做的出色,首先这个人能先静坐、诚心静虑,意守丹田,从天地根中体悟,待若有所悟之后,才下笔、下手,乃能创作出杰出的作品。奠定古希腊文化的毕达哥拉斯每天都带着弟子在湖边静坐,面对自己的内心。

在静坐守中过程中,人不但能获得道的智慧启迪,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得见大世界、大宇宙,甚至成就神位。《黄庭内景经》描述了人体各部位都有神灵居住、不但有色、形、气,还有服饰、姓名等,并且神灵还有相应的职能,人如有疾病不适,可以存思意守呼应该部位,自然意到病除,甚至升级升华。如描述心之神: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丹锦飞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

丹道著名典籍《太乙金华宗旨》主要阐述回光:盖天心犹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周身之气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天心窍就是丹田,回光就是眼睛往身体里看,一开始都是黑的,看久了就看到光了,乃至光的世界。

小宇宙存在,但是一般人看不到、得不到,只有回光,往内部看的人才能看到,只有完全空了体外世界的人才能拥有体内世界。这是两条不同的人生路,追求身外之物的人,身外之物随着身体死亡而消失,放弃身外之物的人,获得了体内世界的权柄,谷则神,神则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