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嚇唬小孩的“大馬猴”,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怪物呢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童年陰影裡,都有個叫“馬猴”的可怕怪物——從前每當有小孩子難纏哭鬧時,大人就會恐嚇說:再不聽話就會有大馬猴把你逮走!於是,哭鬧中的小孩立刻就會乖乖的安靜下來。

而且,每個媽媽都會講一個代代相傳馬猴吃小孩的故事,在那個沒有電視的年代,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陪伴著我們度過了一個個漫漫長夜,甚至成為童年記憶裡揮之不去的可怕夢魘。

這個叫“大馬猴”的怪物到底是什麼一副可怕的樣子呢?當時還流傳著一首童謠:紅眼綠鼻子,四個毛蹄子,走路啪啪響,專吃活孩子。

當然,誰也沒見過馬猴的樣子,史書上沒有記載,更沒有流傳下來的畫像。最早關於馬猴的文字出自《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呆霸王薛蟠行酒令那句“女兒愁,繡房躥出個大馬猴”,眾所周知呆霸王薛蟠是個毫無心機甚至有些弱智的人物,行出這樣的毫無文化感的酒令也是理所當然,可見,“大馬猴”在當時就是一個非常口語化的稱呼。那麼,馬猴的原型到底是什麼呢?

以前農村嚇唬小孩的“大馬猴”,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怪物呢

獼猴說——民國時期學者章太炎所著《新方言·釋動物》中所說:“沐猴:母猴;母猴:獼猴,今人謂之馬猴,皆一音之轉。”意思就是說由於口口相傳,就把母的獼猴叫成了馬猴。這也是有道理的,獼猴大多產於我國南方地區,傳到北方難免會有口音的差異。但是,獼猴在人們心目中是非常機靈乖巧的印象,尤其是以前,經常有跑江湖耍猴戲的,獼猴甚至得到小孩子的廣泛喜愛。和流傳中可怕的形象相差甚遠。不過處於哺乳期的母猴在幼崽遇到危險時時,會非常狂躁的上竄下跳,面部表情十分可憎,因此被稱為“馬猴”倒也挺貼切。

以前農村嚇唬小孩的“大馬猴”,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怪物呢

山魈說——《山海經·海內經卷》裡提到的:“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根據描述,山魈應該是一種類人猿。蒲松齡《聊齋志異》中也有一篇叫做《山魈》的文章,不過其中的山魈被描繪成一種惡鬼。

現代所指的山魈是生活在非洲的鬼狒狒,鬼狒狒臉長如馬,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猴科動物,很符合“馬猴”的稱呼,特別是面部的顏色紅藍相間,一對獠牙十分駭人,更符合童謠中“紅眼綠鼻子”的描述。

以前農村嚇唬小孩的“大馬猴”,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怪物呢

但遠隔萬里的非洲山魈是如何來到中國的呢?其中又有兩種假說:一說我國古時嶺南地區是有山魈自然分佈的,現已滅絕;一說山魈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鄭和下西洋確實帶回來很多非洲動物,來到中國均被當作珍禽異獸,比如帶回來的長頸鹿就被當時的明朝人稱作麒麟。

以上兩種說法雖年代久遠難以考證,但均有一定的道理。

以前農村嚇唬小孩的“大馬猴”,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怪物呢

惡人說——現代社會偶有心理變態的罪犯吃食人肉的案件被披露,讓人看後不免毛骨悚然驚恐萬分,在對人性人倫認知文明不高的古代,此類事件更在所難免。吃人事件除正史有記載外,各種演義體小說更是描寫的淋漓盡致,縱觀我國古典四大名著,除了出現“大馬猴”一詞的《紅樓夢》外,其餘三部均有吃食人肉的情節描述。

但與“馬猴”扯上關係的,是一個叫麻祜的隋朝人。麻祜,字叔謀,性格暴烈兇殘,因精通水利,隋煬帝開掘京杭大運河時,麻祜被任命為開河督護,相當於現代負責工程監理的工程師。京杭大運河如此浩大的工程,開掘中難免會挖到墳墓。相傳大運河開挖到商丘寧陵一帶,麻祜親臨現場指揮挖墓時,吸了棺材裡面的殃氣,也就是中了屍毒(這也是遭殃的來歷),此後吃什麼東西都沒有味道,因而殺掉了很多廚師,後來有個廚師心想橫豎難逃一死,就撿了個死孩子蒸熟之後給他吃,不料麻祜吃後直呼鮮美,此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噬肉成性,專吃幼年孩童。因此,但凡有啼哭小孩聽見“麻祜來了”,便立刻嚇得停止哭鬧,久而久之,便口傳為“馬猴來了”以恐嚇小孩。

當然,這一傳說還有諸多版本,但大意如此。

以前農村嚇唬小孩的“大馬猴”,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怪物呢

雖然《資治通鑑》、《隋書》等正史不見有麻祜其人的記載,但在諸多野史中,均有馬祜的事蹟, 唐代李匡文《資暇集》卷下《非麻胡》:“隋將麻祜性暴酷,煬帝令開汴河(即運河之西段),積威既盛,至稚童望風而畏,互相恐嚇曰麻祜來。童稚語不正,轉祜為胡。”。元末的陶宗儀在《說郛•開河記》中寫道:“隋煬帝大業元年,徵發民工五百餘萬人,命將軍麻叔謀開運河,自大梁至淮口,趁機貪墨,收宋襄公、宋偃王鬼魂之賄,應允不傷害其墳墓,乃擅自改變開挖線路。又常蒸食民間小兒。後奸贓敗露,被腰斬。”。而清朝小說《說唐》中則有麻叔謀被雄闊海撕成兩半的情節(現代抗日神劇中的手撕鬼子可能就借鑑如此吧)。

在如今寧陵、鹿邑地區,還有一道特色小吃“媽糊子湯”,由黃豆、小米磨製而成,據說以前稱為“麻祜子湯”,意思就跟油條以前被稱為“油炸檜”一樣,是廣大群眾為了表達心中仇恨而發明。

此外,原來在商丘古城外還有一座麻叔謀廟。據傳上世紀八十年代麻祜墓還曾被盜,盜墓賊在其墓中盜得將軍印一枚。由此可見,麻祜在歷史上應該確有其人,但如此聲名顯赫之人為何未被載入正史呢?也許是因為他真的吃過人肉,且在民間影響極其惡劣,被當政者勒令列入史冊黑名單了吧!

以前農村嚇唬小孩的“大馬猴”,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怪物呢

種族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中,曾經有一段極其血腥黑暗的時代,那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遊牧民族於西晉時期對中原長達三百年的襲擾入侵。當時,中原對遊牧民族統稱“胡人”,那時候的胡人基本處於相當原始的狀態,極其野蠻強悍,性好殺戮,所過之處雞犬不留,每攻陷一座城池必要屠城,以至於當時的漢人數量由兩千萬被殺害到不足四百萬,漢族幾乎瀕臨滅族的命運。

以前農村嚇唬小孩的“大馬猴”,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怪物呢

“五胡”之中最為兇殘的當屬羯族,羯族人行軍打仗從不攜帶軍糧,所到之處,必先殺光漢族男性,掠奪婦女孩童作為軍糧,並稱為“兩腳羊”,就是當作兩條腿走路的牲口。那些被俘虜的漢族女子,夜間供羯族士兵任意姦淫,白天隨時又被宰殺作為食物,其殘暴程度令人髮指。

羯族人身材高大,體毛濃烈,符合童謠中“走路啪啪響,專吃活孩子”的描述。因此,中原民間就把羯族稱為“麻胡”以區別其他四個遊牧民族。

以前農村嚇唬小孩的“大馬猴”,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怪物呢

當然,漢族人民也不是軟弱的民族,後來漢人冉閔建立了冉魏政權,冉閔在位期間,頒佈了《殺胡令》,開始了頑強的抵抗。後來又有逐步建立的漢族政權,將五胡逐步反殺,除羌族外,其餘四個遊牧民族皆遭滅族命運。

羯族人雖已滅絕,但作為駭人的“麻胡”一詞卻在漢人的民間語彙中流傳下來,現在山西中部地區還把狼稱為“麻胡”,可見“麻胡”已經成為兇殘的代名詞,後來由於口音的差異,到中原地區就成為了“馬猴”。

以前農村嚇唬小孩的“大馬猴”,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怪物呢

日語說——日語中“魔法”的中文諧音就是“馬猴”,並引申為侵華日軍來嚇唬小孩。但是日軍侵華不足百年曆史,所以這個經不起推敲。“馬猴燒酒”只是現代網絡中一個梗,是動漫中魔法少女的意思。但是,應該把侵華日軍和馬猴歸為一類,日軍在中國作惡多端,犯下的罪惡罄竹難書,比起古代的“麻胡”,有過之而無不及,“鬼子”才是它們的專屬稱呼。

以前農村嚇唬小孩的“大馬猴”,到底是什麼可怕的怪物呢

綜上所述,馬猴雖然沒有實體的存在,但也不是憑空臆想出來的,而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恐懼事物的總結,並在民間口語中代代相傳的一種怪獸,是集醜陋兇殘恐怖於一體的化身。

不過,隨著科學育兒知識的普及,人們對小孩的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現在人們已經不再用“大馬猴”來嚇唬小孩了,“馬猴”這一可怕的神秘生物,已經被時代封印,永遠封印在上一代人的記憶深處了!但“馬猴”背後的那些故事,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