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哇哇大哭,除了“嚇唬”和“賄賂”,我們還能怎麼辦?

孩子哇哇大哭,除了“嚇唬”和“賄賂”,我們還能怎麼辦?

兩歲的樂樂跑的太快撞到了桌角,哇哇大哭起來。如果你是他的媽媽,你會怎麼做呢?

媽媽A:“寶貝,再哭大灰狼來吃你了哦,大灰狼專門吃愛哭的小朋友,我們不哭了好不好?”

媽媽B:“寶貝,哪兒疼?沒關係的寶貝,媽媽給你吃棉花糖好不好?”

媽媽C:“寶貝,你剛才跑的太快,頭撞到了桌子上了是嗎?你一定很疼吧,媽媽給你揉一揉,好一點了沒”“所以我們下次一定要記住,在桌子附近不能跑的太快,好嗎。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玩你喜歡的城堡積木怎麼樣?”

三位媽媽都讓樂樂停止了哭泣,但是前兩位媽媽都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有效的釋放。

疼了就要哭本來是孩子正常的生理反應,媽媽A的“嚇唬法”卻讓哭變成一種要被吃掉的錯誤行為(常見的還有“男子漢不許哭”),於是漸漸的孩子就學會了逆來順受,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情感。

媽媽B的“賄賂法”也是一種“立竿見影”的辦法,不過寶寶們立刻領會到,原來哭可以換來棉花糖。於是以後一遇到困難就來個故技重施,慢慢的,一個棉花糖已經無法滿足他,他會跟你要越來越多的東西,你不給他就哭鬧的更加厲害(玩具店門前打滾兒的小朋友便屬此類)。

那孩子哇哇大哭,除了“嚇唬”和“賄賂”,我們還能怎麼辦呢?讓我們來談談媽媽C的方法——情感引導。

孩子哇哇大哭,除了“嚇唬”和“賄賂”,我們還能怎麼辦?

在掌握語言能力之前,孩子內心有很多焦慮無法表達出來。情感引導就是在孩子遇到各種情況時,父母可以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引導的核心就是由父母來幫助孩子認識情感、人際關係、社會行為和他們所生活的世界。

上述例子中媽媽C首先對情況進行了陳述“跑的太快撞到了桌角”,可不要小看這樣簡單的描述,它是孩子慢慢學會描述各種狀況的第一手資料。

然後媽媽C說出了孩子此時的感受“你一定很疼吧”,於是孩子明白了這種感覺叫疼(通過這種方法,孩子會慢慢學到什麼是高興、悲傷、滿足感、成就感。。。),只有這樣孩子的情緒才會完全釋放出來,所以我們會發現這時候孩子往往會哭的更大聲。

此時也是我們彰顯父/母愛的最佳時機“媽媽給你揉一揉”,對孩子的同情將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最後,我們應該教會孩子每一次犯錯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所以我們下次一定要記住,在桌子附近不能跑的太快”。

兩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學會有效的情緒控制,所以當他情緒基本釋放完畢時,轉移注意力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玩你喜歡的城堡積木怎麼樣?”

於是我們不難總結出情感引導的關鍵步驟,即:陳述情況,體察感受,表示同情,以及覆盤總結。此外,情感引導還應該包括一個重要的第一步——埋下種子。

比如今天要出去吃晚飯,我們應提前告訴孩子:“今天晚上爸爸媽媽要帶你去飯店吃晚餐,所以你不可以大喊,因為飯店人很多,喊叫會吵到其他人,是很不禮貌的。”在乘車去飯店的路上,我們需要再次提醒孩子:“我們現在要去吃飯嘍!記得我們的約定嗎?飯店裡不能大吼大叫。”

在坐下之後,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玩具,並和他做互動遊戲來吸引他的注意力。而如果我們要讓孩子守約定,則應該在更早之前給孩子埋下一顆種子,比如你可以買一本關於守約定的繪本,通過故事讓孩子知道守約定是一件好事情,以此類推。

埋下種子就是要提前讓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你對他的要求是什麼。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樣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

埋下種子的時候有一件事需要注意:我們的要求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兩歲孩子在整個晚餐時間只守著眼前的餐盤。所以我們需要跟他做遊戲或者給他玩具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綜上,情感引導分為五步:埋下種子,陳述情況,體察感受,表示同情,以及覆盤總結。

孩子哇哇大哭,除了“嚇唬”和“賄賂”,我們還能怎麼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的孩子小九現在兩歲半,我從一年前開始實踐情感引導的教育方式。事實證明,情感引導對於我們經常會遇到的一些“難題”還是非常有效果的,尤其是當孩子哭泣時,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很快的冷靜下來。舉個例子:

在我們經常去的超市旁邊有兩家玩具店,如果我們今天不準備買玩具,我就會事先跟小九說“寶貝,今天我們要一起去超市買東西,但是我們的預算只夠買我們購物清單上的東西,所以如果你看到其它想買的東西,就把它告訴爸爸,等我們預算夠的時候再去買好嗎?”(像預算、購物清單這樣的詞,只解釋一次孩子就能學會,所以不用侷限於“菜菜”“糖糖”,大膽的用詞吧,孩子的學習能力會給你驚喜的)

大部分情況孩子就真的會乖乖的和我們一同購物了,有時候她也會看到喜歡的東西比如汪汪隊或小豬佩奇的周邊玩具,那我們就會酌情給小九買一個,要想讓孩子守約定,大人就一定要身體力行才可以。現實當然不會永遠一帆風順,偶爾還是會有棘手的情況出現,比如有一次路過玩具店,小九看到一個超級飛俠的玩具,

“爸爸我想要這個玩具”

“寶貝,我們已經有一個超級飛俠了呀,所以我們不買了好嗎?”

“嗚~(開始哭泣)可是我就想要”

我蹲下來拉著孩子的手“寶貝,你看到這個飛俠的顏色和家裡的不一樣,所以你想讓它也加入你的救援小隊是嗎?”(陳述情況)

“嗚~(哭的更加傷心)對!”

“它不能加入我們的救援小隊確實讓人覺得很遺憾”(體察感受)

“不過還記得你剛才和爸爸的約定嗎,我們說好今天只去超市買東西”(讓種子發揮作用)

“要不這樣吧,我們可以先讓小麗(家裡的另一個玩具)加入我們的救援小隊,小麗很會挖土對不對,它一定會讓救援小隊更厲害,你覺得怎麼樣?”(覆盤總結)

“是的,小麗很會挖土(破涕為笑)”

“好,那我們先去超市買東西,我聽說超市新來了一種很好喝的酸奶,我們去買它好不好?”(轉移注意力)

孩子哇哇大哭,除了“嚇唬”和“賄賂”,我們還能怎麼辦?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任何的育兒理論或是方法都只不過是我們愛的變種,我們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以正確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愛。

前段時間男孩高架橋與母親爭吵後跳橋自盡的新聞在微博上引起熱議,我卻被評論區的內容所吸引。

孩子哇哇大哭,除了“嚇唬”和“賄賂”,我們還能怎麼辦?

孩子哇哇大哭,除了“嚇唬”和“賄賂”,我們還能怎麼辦?

孩子哇哇大哭,除了“嚇唬”和“賄賂”,我們還能怎麼辦?

新聞本身讓人唏噓,但更讓人驚訝的是,原來有那麼多人生活在父母的“暴力管教”之下,原來有那麼多的父母,都不知道如何去愛一個孩子。

而之所以有這麼多的“悲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父母在親子關係中站錯了位置,他們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征服者,他們要讓孩子“聽話”,卻沒有真正去體察孩子的感受,他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打和罵。情感引導的本質,就是要讓父母尊重孩子,只有不再居高臨下,我們才能俯下身子,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

孩子哇哇大哭,除了“嚇唬”和“賄賂”,我們還能怎麼辦?

當我們成為一個引導者的時候,我們更容易接受自己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父母這件事,我們和孩子一樣,都是親子關係中的新手,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優化,我們將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不斷地互相塑造。

更重要的是,我們只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沒有權利去抹殺孩子的切身感受。我們永遠也不會說出那句“你怎麼不去死啊”“我生你有什麼用”。孩子沒有選擇來到這個世上的權利,既然父母做出了這個選擇,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引導孩子好好的駛向人生的海洋。

很喜歡網上流傳的一句話: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癒。希望我們的孩子,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情感引導的概念出自《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孩子哇哇大哭,除了“嚇唬”和“賄賂”,我們還能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