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4月8日零时,武汉正式解封。这一刻,江汉关钟声奏响,知音号汽笛长鸣!

暂停76天后,武汉重启。

封一城,护一国。这座英雄的城市,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终于等到你!好久不见,你好哇,武汉!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城市的复苏从越来越多的烟火气开始。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经此一疫,愈发觉得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寻常的味道。

武汉多家小吃店复工营业,热干面携一众美食归队,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这里有江湖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武汉,一个江湖上不朽的传说。

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号称九省通衢。

初来武汉,你可能感受到的是三镇之大。

中国历史上被冠以“大”的城市,有且仅有2个,一个是大上海,另一个就是大武汉。武汉到底有多大?也就4个深圳而已。

城市和人一样,是有性格的。武汉,是最有江湖气息的城市。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武汉是公认的江城。长江和汉水将武汉一分为三,成就了武汉三镇,同时也将吞吐山河的气魄赋予这座城市。 大江大湖大武汉。滔滔长江,泱泱东湖,是流淌在武汉人身体里的血液。长江和东湖也成就了池莉笔下武汉人的江湖气。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武汉人率性霸气,豪爽洒脱。来武汉,不坐坐武汉的公交车,你就不晓得什么是江湖。

武汉公交是公交届的F1。大武汉的每一个公交司机,都是被耽误的赛车手。

坐武汉的公交,一定要扎好马步,气沉丹田,紧握扶手,心无旁骛。司机一脚油门,车如箭离弦,一路狂奔。一车人跟着左颠右晃,集体感受速度与激情。

身处江湖,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热气腾腾、生动鲜活、有滋有味的“生活秀”。


过早我们是认真的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很多城市正在慢慢忽略早餐。在武汉,过早是每天热闹又匆忙的开场。

早餐,对于武汉人来说,不是简单地吃饱。武汉人对待过早,认真而又隆重。

老武汉人很少愿意在家做早饭,每天出门过早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仪式。

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武汉人也不能不过早。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一日之计在于过早。过早,带给人一早上的满足感,过了早,幸福满满的一天就开启了。

美食家蔡澜称武汉为“早餐之都”。 蔡澜说:“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处于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也许把武汉誉为早餐之都,广东人会不服气。广东人坐在茶楼里,慢条斯理地饮早茶,这对于形色匆匆的上班族实在有些奢侈。而武汉受码头文化影响,过早讲求饱腹和快。

广东人饮早茶太过讲究,喝个茶还要收茶位费,更像是一种社交方式。

武汉的过早,就接地气多了。不仅花样繁多,还价格便宜,20元吃到撑,好吃没架子。武汉人还喜欢边走边吃,惬意随性,既享受了美食,也不耽误时间。

在武汉有太多太多的早餐选择

九省通衢的武汉,融合南北口味,形成了种类繁盛的早餐格局。

曾有网友在微博晒过在武汉过早28天不重样。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武汉人过早,透着一股江湖气息。

和广东人的慢慢饮不同,边走边吃是武汉早餐的一大特色。

武汉人管吃早饭叫“过早”。

一个过字,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暗藏高深的内功。

在武汉,过早是一项全民运动。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满大街过早的人,吃喝行走一阵风。

武汉人过早,和过日子一样风风火火、热闹鲜活。

人们边吃边穿梭在大街小巷间。手中端千斤,脚下步步生风。

边走边吃,还似闲庭信步。

武汉人过早就是这么硬核。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来武汉一定要感受这座城市对于过早的热情。

一觉醒来,过早的香气弥漫全城。街上人声喧闹,热气氤氲。锅里热油翻滚,灶上烟火撩人。早点师傅们忙着舞勺弄筷,食客们端着碗穿街走巷。一曲行云流水的欢乐颂流淌于三镇间。

过早,是武汉人的独家记忆。身居此间的武汉人,都爱这烟火气,那是幸福的人间味道。


武汉过早图鉴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作家池莉在《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里写道:“那不是吹的,全世界全国谁也比不过武汉的过早。”

一日三餐里,武汉人最讲究过早。

武汉过早就是一场碳水化合物的狂欢。

蒸煮煎炸烤,五花八门的早点样式,各种选择让人眼花缭乱。不管你是甜食党,还是糯米党,都能满足你挑剔的味蕾。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我在武汉读书六年,一直对武汉的早点小吃情有独钟。

按官方说法,武汉四大名小吃是指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小桃园的鸡汤(还有一说为谈炎记水饺)。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食不在名,好吃就行。作为一个吃货,我心里自有一串长长的武汉好吃清单。 豆皮、桂花糊、欢喜坨、面窝、热干面、虾球、糯米鸡、米粑、蛋酒、臭豆腐、排骨藕汤、鸭脖、鱼香鸡蛋、虎皮蛋、糍粑鱼…。嗯,光是想想,口水就要流出来了。

  • 热干面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是武汉人心底的情怀。在所有的早点中,热干面绝对稳坐“头把交椅”。

武汉人过早,离不开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热干面。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汆水烫面,沥干入碗,撒佐料,淋麻汁,一气呵成。芝麻酱的香气若有若无地飘散在鼻周,诱人胃口大开。

端上边走边吃,吃面条的吱溜声和着四溢的香气,让人一早上的心情都美美的。


  • 豆皮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我最爱的过早小吃前三甲,为豆皮、桂花糊、米粑。

若论我心中的武汉美食C位,当属豆皮。

在过早届,也只有豆皮能和热干面分庭抗礼。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我喜欢等豆皮的过程,就像欣赏一场表演。将米浆泼墨般匀进锃亮的大铁锅,再将重铁锅来回旋转,均匀撒入香干、冬笋、香菇、肉丁,再迅速翻个面,最后用盘子把豆皮按格子状划开。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刚出锅的豆皮,蛋皮油亮金黄,内馅饱满入味,糯米糯而不结。一口咬下去,油润喷香,口感层次丰富,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 桂花糊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若论热干面的灵魂搭档,当然是米酒。

热干面+米酒,是武汉人的过早标配。

在武汉,光米酒就有蛋酒、清酒、桂花糊好几种做法。

其中,我最喜欢桂花糊。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桂花糊,融合了桂花的芬芳和酒酿的香醇。

入口如果冻般,香甜绵密,爽滑可口。它是我永远吃不腻的存在。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上学时我一直想着,以后出息了,一定要实现桂花糊自由。等有钱了,买上三杯,然后一口气喝个够。

  • 米粑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米粑是我这种吃米星人的最爱。

用大米磨成浆,轻微发酵而成。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吃的时候用小火慢煎。外表金黄焦脆,里面洁白如玉。

吃起来香甜绵糯,还带着淡淡的酒香,好吃到简直停不下来。


  • 面窝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武汉的早餐大多重油抗饿。

在庞大的过早体系里,有着种类繁多的油炸早点。比如面窝。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街边小吃。

面窝名字中带面,其实是用米浆炸制而成。

四周厚,中间薄,形似中间镂空的圆环,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中国的甜甜圈。

面窝厚处软糯,薄处香脆。一种食物,兼顾了两种口感。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苕面窝也是一种可口的油炸小吃。它属于面窝的一种。

和面窝做法差不多,不同的是把红薯切小块,再加入米浆中。

苕面窝,外焦脆内软糯,滋味咸中带甜。


你最想尝哪道美食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武汉好吃的东西太多了。

一直以来,我判断一个地方的东西是否好吃,有两个标准。

第一, 路边的小馆子吃饭踩雷率有多高。

第二, 我自己会做饭,当地的厨师水准是否让我服气。

武汉绝对称得上美食之都。到武汉,不用特意去寻哪家店。也许门口的巷子里就藏着地道的美食。在武汉我一直是盲吃,走哪吃哪。犄角旮旯随便找家店都很好吃。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武汉的美食亦充满了浓浓的市井烟火气。大多是平民美食,虽算不上精致,却一定足够好吃。除了大家都熟悉的鸭脖、藕汤,粉蒸肉、珍珠丸子、红烧蹄膀,糍粑鱼,每一样都是舌尖上满满的诱惑。

  • 排骨藕汤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只要吃湖北菜,这是必点的一道菜。

对于湖北人来说,排骨藕汤代表的是家的味道。

排骨藕汤的灵魂,全在藕上。

吃莲藕,当然首推“千湖之省”湖北。湖北的莲藕品种之多、质量之优均为全国之首。

排骨藕汤是湖北人的专利。这儿的藕肉质肥厚,淀粉含量高,煨汤易粉。

这样的藕炖出来才会有玲珑粉红的效果,吃一口能拔出老长老长的丝来。汤色浓稠奶白,还有股子藕粉特有的清甜。

  • 鸭脖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鸭脖,作为武汉的名片,近年来风靡全国。

当年我读书时,周黑鸭和精武鸭脖齐名。骨肉相连,麻辣鲜香,越啃越有味。

但我独爱校门口的那家药膳鸭脖。滋味醇厚、辣度适中,深得我心。

  • 武昌鱼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的这句词使得武昌鱼声名在外。

武汉是有着大江大湖的魅力之都。武昌鱼是楚菜最有代表性的美食。

武昌鱼,又名鳊鱼。价格不贵。

去年回武汉,我们在酒楼点了一道武昌鱼。这道菜我给100分。用极普通的食材做出了几乎无可挑剔的味道。我一个不那么爱吃鱼的人,被深深地折服。

肉质肥嫩,油润爽滑,汁浓芡亮,味道咸鲜回甜,实在太好吃了。


  • 虾球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虾球是武汉最传统的小龙虾吃法,也是当地大排档的特色菜肴。

做法是将小龙虾去掉含内脏的上半身后用大火爆炒。

虾身卷曲如球,外壳焦红,肉质雪白,看了就让人食指大动。

比起整虾,虾球口口是肉,吃起来也不容易弄脏手。

虾肉辣中带甜,Q弹紧实,好吃到爆。

早年我上大学时,在大排档吃过一次,从此就忘不了那个味道。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编后记:前段时间,我通过李佳琦和朱广权的公益直播下单,抢了两包热干面。为爱助力,我愿为武汉胖三斤。

在热气渺渺和麻酱的香气中,武汉那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格外怀念那个生龙活虎、热闹鲜活的大武汉。

天涯未远,期待江湖再会!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舌尖上的武汉又回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