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戲之鄉 民歌左權


左權縣(古稱遼州,民國元年易名遼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太行山巔。東面與河北省的邢臺、武安、涉縣接壤,南面與本省的黎城、武鄉毗鄰,西、北面與榆社、和順交界。境內群峰疊翠,巖壁陡險,清漳河橫貫東西,支流纏山穿谷,密佈全縣,是歷代屯兵聚武之地,安營紮寨之所。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總部駐紮本縣麻田鎮,1942年5月,總部副參謀長左權將軍在反“圍剿”戰役中,率師與日寇鏖戰,在麻田附近的十字嶺以身殉國,為永遠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同年9月18日,經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批准,改遼縣為左權縣。

歌舞之鄉左權縣

左權縣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歌舞之鄉。人民性格樸實開朗,喜歌好舞,群眾文化活動向來活躍繁榮。清雍正年間( 1723~1736)的“遼州志”有“遼雖窮鄉僻壤,而比戶絃歌,文風頗盛”的記載。從古至今民間流行的藝術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歌舞類的有耍龍燈、舞獅子、跑竹馬、踩高蹺、霸王鞭、跑旱船、黃河陣、倒秧歌、打花棍、推小車、點金燈、會鼓、跑驢、抬閣、背棍、二鬼摔跤、裝鬼變鱉等;武術類有國術團等;民間器樂演奏類的有吹打樂、鼓吹樂、宗教音樂、鑼鼓樂等;戲曲類的有晉劇、上黨梆子、上黨落子、襄武秧歌小落腔、歌舞劇、歌劇、小品、平調、弦腔等;曲藝類最有代表性的是琴書和盲人演唱,其次還有鼓書、評說、快板、相聲、快板劇等等。在諸多民間藝術中,尤以小花戲、民歌聞名中外。素有“花戲之鄉、民歌之海”的譽稱。

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每年春節、元宵節期間是社火活動的高潮期,從縣城到鄉村,從大街小巷到家家戶戶,各式各樣的花燈高懸,五顏六色的彩吊高掛,搭起了一座座青翠的松枝柏葉牌樓,燃起了一個個繡球、棒錘等各種形狀的煤火,張貼上吉祥如意的詩詞楹聯。人們穿起了節日的新裝,唱起了優美的小曲,敲打著豐收的鑼鼓,演奏著歡快的樂曲,表演著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入夜,燈火輝煌,如同白晝,處處鶯歌燕舞,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景象。各種形式的文藝表演更為節日增添了異彩。按照當地的習俗,正月十四、十五在本村熱鬧。所有的文藝節目白天挨門挨戶地表演,晚上還要在每個火盤前表演。從正月十六起,除相互串村表演外,還要趕赴縣城參加縣裡舉辦的社火活動和環城燈火晚會。此時鑼鼓喧天,笙管齊鳴,觀賞表演的人群從四面八方湧入縣城,沿街兩側密密麻麻排得人山人海,有眾多的電視臺、報社記者,有全國各地的文藝工作者,有貴賓和親朋好友,還有離城幾十裡以外的群眾。各村鎮機關廠礦的文藝隊排列有序,載歌載舞,穿街而過,佈滿鬧區與火盤。盡情地表演歡娛,直鬧個通宵達旦,天明方散。往往延續到正月二十左右,一年一度的春節、元宵節期間的社火活動才能結束。

如今,左權這個山環水繞的北國小縣已經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小山城。綠樹、彩燈、草坪、花壇、噴泉、雕塑讓人目不暇接;主幹街道綠化、美化、亮化一新令人心馳神往;濱河新城拔地而起,展示著“太行明珠”的風采;特色旅遊景觀吸引著八方賓朋……尤其是每年春節、元宵節期間的社火活動在縣委、縣政府的精心策劃和安排下,從環境裝點到文藝表演,年年都有新點子、新套路。2012年社火活動的主題是“崛起左權·唱響未來”,各種形式的表演既突出了地方特色,又不乏時代氣息。大型花戲隊不但經常參加“中國·晉中社火節”廣場遊行表演,而且還被邀請到周圍縣市助關演出,充分體現了歌舞之鄉人民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精神風貌。

左權小花戲

小花戲是當地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言其“小”,一是指每個節目表演的時間不長,短則三五分鐘,長則十幾分鍾;二是指表演人數不多,少則兩人對舞,多則十餘人群舞;三是指裝備輕便,幾身彩服,數把彩扇就可以活動於街頭巷尾、場院亭臺。另外,演員的年齡小,年幼的多為十二歲左右的稚童(多指其前身“文社火”時期),年長的多為十八歲左右的青年(從抗日戰爭開始表演者年齡逐步放寬)。言其“花”,是指舞者身形多變,場面調度多變,服飾打扮鮮豔,彩扇上下翻飛,猶如花團錦簇。小花戲的“戲”是指其眾多的節目中,單純的情緒舞極少,多半有簡練生動、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同時還指演員的綜合表演能力。當地群眾說得好:“小花戲,小花戲,一小二花三有戲。”生動而形象地概括了這種藝術形式的特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審美需求的不斷提高,小花戲的含意也在不斷地豐富著,比如小花戲既保持了表演場地小、輕便易行的特點,又登上了當今時代的大舞臺;既能上演短小精悍的小型節目,又能上演氣勢宏偉的中型、大型劇目;小型節目同樣能在大舞臺上亮相,中型、大型劇目同樣可以深入基層演出。現代化的舞臺美術(包括服裝、化妝、道具、音響、佈景、燈光等)又為它增添了耀眼的色彩。

小花戲在發展過程中表演形式基本上分為兩大類型。

第一類是歌舞。演員根據唱詞內容,配以象徵性的舞蹈動作,不少劇目還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個性。其特點是載歌載舞,歌舞並重,或偏重於舞。小型的如《開花調》《築路哥哥》《摘花椒》《放風箏》等,中型的有系列小花戲《太行頌》等。這種形式還可以組織人數較多的大型舞隊,在樂隊伴奏下,再配以土色土香的演唱,以整齊的步法和多變的扇花做出各種舞姿造型,參加重大喜慶節日的廣場藝術表演,如《百花迎春》《春潮》《豐收頌》等。

第二類是歌舞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個性,有一定的戲劇矛盾和衝突,但仍然是通過小花戲的舞蹈動作來表現。其特點是歌中有舞,舞中有戲,歌、舞、戲三者緊密結合。小型的如《打櫻桃》《槐林會》《菜哥》《賣扁食》等;中型的如《一個老頭四個姑娘》等;大型的如《太行奶孃》等。

小花戲是山西太行山上開放出來的一朵獨特的民間藝術奇葩,它一次又一次地為左權爭得了榮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小花戲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業餘與專業相結合,打造出一批精品劇目,享譽全國。《開花調》和《築路哥哥》《做軍鞋》分別獲得全國第二屆、第六屆、第十五屆“群星獎”金獎,《洗衣裳》和《老井人》分別獲全國第十屆、第十三屆“群星獎”優秀節目獎。小花戲還經常參加山西省和晉中市組織的各種形式的演出活動,均載譽而歸。聞名中外的山西大型民間歌舞《黃河兒女情》和民俗系列舞蹈《黃河一方土》中的許多歌舞就是採用了小花戲的舞蹈素材和大家廣為傳唱的左權民歌《楊柳青》《歌唱合作化》《會哥哥》《桃花紅·杏花白》《洗衣裳》《有了心思慢慢來》等改編而成。被列為國家藝術科研重點項目的文藝集成志書《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山西卷》和《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山西卷》等均收編了左權小花戲,使其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大家庭中的一員。從中央到省、地市各級眾多的專業與業餘文藝工作者不斷地深入生活,以小花戲為採擷對象,用以豐富自己的舞蹈語彙,滋潤自身的藝術肌體。

由於左權縣的群眾文化活動活躍繁榮,加之小花戲、民歌以其獨特的風格在國家級比賽中屢捧金盃,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山西省文化廳分別將左權縣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山西民間藝術之鄉”。

左權民歌是勞動人民的歌

左權民歌是一種山西省的傳統民歌音樂。晉中地區左權縣的民歌不同於山西任何地區的民歌,它獨樹一幟,自成脈絡,曲調清麗而優美、風格委婉而溫柔,意境新穎,詩味濃郁。左權民歌在宋元時期,已經被廣泛傳唱,家家弦誦。

建國後的七十年,是左權民歌由俗到雅俗共賞,由本土到全國的飛躍階段。各級政府非常重視左權民歌的發掘、整理工作,各地文化工作者紛紛前來採風。基層歌手得到培養,民歌的演唱技藝更加成熟,藝術理論也有了很大提高。在新時代的推動下,左權民歌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正孕育著新的生機,不斷散發出她獨特的魅力。民歌表演在諸多大賽中屢獲殊榮,《築路哥哥》、《開花調》曾榮獲兩屆全國群星獎金獎,而且蜚聲海外。左權民歌發展至今,有“萬首民歌千出戏”之稱,形式上更加多樣,內容也是異常豐富。從曲調上說,有“大腔”、“雜曲”、“小調”三種形式。

左權:萬首民歌千出戏

左權民歌是一種傳統民歌音樂,它不同於山西任何地區的民歌,它獨樹一幟,自成脈絡,曲調清麗而優美、風格委婉而溫柔,意境新穎,詩味濃郁。左權民歌在宋元時期,已經被廣泛傳唱,家家弦誦。左權民歌種類自成體系,“大腔”“小調”“雜曲”三大類別交相輝映。

悠遠的歷史,積澱出豐厚的文化,作為民間藝術形式的山西民歌,也是蔚為大觀。山西被譽為“民歌的海洋”,據統計,現在已經收集起來的民歌達兩萬餘首。

經過歲月的滄桑變化,供奉遠祖祝融的祝融祠仍然保留了遺址(今城北火神廟),可以想象,注重祭祀活動的古人,曾經如何反覆吟唱,祈禱祖先賜予他們光明和幸福。這恐怕是左權縣早期民歌的萌芽階段。

自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恢復縣制,改名遼山縣開始,到元代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的近八百年裡,遼山縣縣制一直延續下來。政治的相對穩定,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民歌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土壤。獨特的風格開始形成,民歌種類也自成體系,形成了“大腔”“小調”“雜曲”三大類別。

事實上,從現在左權民歌“大腔”的曲牌結構中,仍然可以找到宋代“唱賺”、元代“散套”的痕跡。這段時期,是左權民歌的成型,盛行階段。

明清時代,民歌更是貼近生活,已經成為人們抒發懷抱、寄託情感所不可或缺的表達方式。《武軍山詩抄》《遼陽痴士詩抄》等文集,和流傳至今的《繡荷包》《鬧五更》《禁洋菸》等歌詞中,都不難找到歷史的印記。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前敵總指揮部進駐麻田。大批黨的文化工作者和民間藝人一起,發掘整理提高民間藝術,古老的左權民歌又煥發了青春。當時的新民歌如:《彭總和咱同勞動》《擁護八路軍》《參軍歌》《全民動員支前忙》《將革命進行到底》等,有力地宣傳了團結抗日的時代主題。這個七八萬人口的小縣,先後有一萬多名青年參軍,平均每年供給軍糧150餘萬公斤,左權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42年5月,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在反“掃蕩”戰鬥中於十字嶺壯烈犧牲,為紀念這顆隕落的將星,是年9月,遼縣易名為左權縣。

新中國成立後,是左權民歌由俗到雅俗共賞,由本土到全國的飛躍階段。當前,左權民歌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正孕育著新的生機,不斷散發出她獨特的魅力。

左權民歌發展至今,有“萬首民歌千出戏”之稱,形式上更加多樣,內容也是異常豐富。從曲調上說,有“大腔”“雜曲”“小調”三種形式。

大腔

屬套曲類民歌。其曲調典雅,結構嚴謹,形式完整,跳躍性大,虛詞拖腔較多。由序曲(“蒜圪瘩”)、正曲(“劈破玉”)、尾聲(“打岔”)三部分組成,序曲和尾聲固定不變,正曲部分則可以由唱者隨意發揮,加以增減。大腔的唱詞都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唱法獨特,難度較大。如《奇怪》《大小姐下繡樓》等。

雜曲

又稱山歌,是隨著勞動節奏,在山間、田野隨時可唱的一種短歌。雜曲的格律相對自由,曲譜單一,適於即興編唱,別具地方風格。內容有倒秧歌、醜秧歌、牧童歌、打夯歌等,比如下面這首《呆笨呆》:

高高山上一隻雞,嘡啷啷飛在廟簷底。

有心給你唱兩句,嘴又幹來肚又飢(那麼咳)。

小調

左權民歌的主體部分,是民歌曲調的俗稱,適合人們在從事較輕鬆勞作時哼唱。小調的曲調簡短,易學易唱,並且可以自行填改歌詞,唱詞內容極其豐富。

如反映日常生活的:

親圪蛋下河洗衣裳,雙胳丁跪在石頭上呀,小親圪呆。

小手手紅來小手手白,搓一搓衣裳把小辮甩呀,小親圪呆。

小親親來小愛愛,把你的好臉扭過來呀,小親圪呆。

你說扭過就扭過,好臉要配好小夥呀,小親圪呆。

——《洗衣裳》

歌唱歷史人物的:

道光登基沒幾年呀,西洋鬼子入中原。為了侵佔中國地,害咱黎民吃洋菸。

黎民百姓吃洋菸呀,賣兒賣女賣房產。渾身上下都賣盡,一把骨頭不安然。

……

兩廣總督林大人呀,三令五申把菸禁。查住洋菸幾萬箱,一火燒個乾乾淨。

黎民百姓笑盈盈呀,這事辦哩真稱心。燒了毒品救百姓,看你洋鬼再虛精。

——《禁洋菸》

反映愛情的:

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尋你來呀,啊格呀呀呆。

榆樹來你就開花,圪枝來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格呀呀呆。

鍋兒來你就開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格呀呀呆。

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尋你來呀,啊格呀呀呆。

金針針你就開花,六瓣瓣你就黃,盼望和哥哥結成雙呀,啊格呀呀呆。

——《桃花紅 杏花白》

反映人民革命鬥爭的:

左權將軍家住湖南醴陵縣,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老鄉們,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

左權將軍犧牲為的是老百姓,咱們遼縣老百姓為他報仇恨。

老鄉們,咱們遼縣老百姓為他報仇恨。

開花調

20世紀30年代以來,從小調中派生出了一種獨特的形式——“開花調”。上句常“××開花”為起興,下句點題,曲式結構上下句平行對稱,曲調短小,旋律明快,長於抒情,內容多以反映愛情為主。熟練的民間藝人可以“做甚唱甚,想甚唱甚”。“左權開花調”獨樹一幟,是左權民歌中的一朵奇葩。在“開花調”中,不僅植物可以開花,其他東西也可以開花,石頭、笤帚、門搭搭(門搭扣)、窗簾、玻璃……總之,一切用來作比喻的東西都可以開花。而這樣的“開花”又與下句的主題有著內在的聯繫,比如:

山藥蛋開花結疙瘩,圪蛋親是俺心肝瓣。

半碗豆子半碗米,端起了飯碗就想起了你。

……

玻璃開花裡外明,遠遠就照見俺圪蛋親。

俺和哥哥有交情,父母阻攔俺不能成親。

左權開花調但願俺變成比翼鳥,自由飛翔在天空中。變一對蝴蝶花間舞,時時不離俺圪蛋親。

——《苦相思》

窗簾開花呀簾朝外,實心留你在你不在。

槐花樹開花結槐花,街上碰見你沒說話。

花椒樹開花一溜麻,想和你說句知心話。

……

豆角開花呀彎回來,不想走了你返回來。

——《不想走了你返回來》

櫻桃好吃樹難栽,有那些心思口難開。

山丹丹開花背窪窪開,有了心思慢慢來。

青石板開花光溜溜,俺要比你沒一頭。

谷地裡帶高粱不一般高,人裡頭挑人就數你好!

沙地裡栽蔥扎不下根,因為俺家窮不敢吭。

煙鍋鍋點燈一點點明,小酒盅量米不嫌你窮。

——《有了心思慢慢來》

左權民歌的歌詞對“賦比興”手法的運用非常精煉。不僅如此,誇張、諧音、雙關、疊字等手段以及方言虛詞的合理運用,使民歌的表現力進一步增強。而且大部分歌詞是即興創作的,隨編隨唱,不用專門學習,一聽就會,因此流傳極廣。

每年的元宵佳節,是民歌藝人大展身手的時候。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家家戶戶門前都燃起了紅紅旺旺的“社火”,大家在“社頭”的前導下,敲鑼打鼓,手提燈籠結隊而行。如果想觀看他們的精彩演出,除了去固定的場所外,還可以在自家門前放幾串鞭炮攔住他們的隊伍。看著那些身著戲裝,手舞彩扇,口唱民歌,扭著“小花戲”的男童女童們,您的心情是否也會變得年輕?

其實,要聽民歌又何必等到正月十五呢?正如清人王顯名的詩《春晴觀田》中所描繪的:

一夜雨聲聒枕頭,天明潤澤遍郊丘。

桃紅柳綠煙村裡,帶喊夾歌鞭懶牛。

民歌,已經成為左權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她深深紮根在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上,融化在人們勤勞善良的情懷裡,再也拔不出,分不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