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校之父,捐赠了300多所学校,自己却卖掉豪宅住出租屋!

在中国内地,尤其教育领域,香港企业家田家炳是一个熟悉的名字。这不是因为他有显赫的财富或商业成就,而是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

他没有获封首善的桂冠,他不是捐款数额最多的慈善家,他更没有裸捐的口号,但若谈到对慈善,尤其教育事业的纯粹与无私,以及自身修为和品德的高尚。

田家炳若称自己是第二,恐无人敢称自己第一。

中国百校之父,捐赠了300多所学校,自己却卖掉豪宅住出租屋!

客家巨子——田家炳

中国百校之父

田家炳,广东梅州客家人,1919年11月出生于广东大埔古野镇银滩村,老来得子的父亲希望家里唯一的男孩能“彪炳历代”,所以为他取名“田家炳”。田家炳先生出身客家世裔,是一位香港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人造革大王”、“中国百校之父”。据不完全统计,田家炳先生一生共捐赠大学95所、中学166所、小学41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20所、乡村学校图书室1800余间、医院29所、桥梁及道路近130座,以及其他文娱民生项目200多宗。

中国百校之父,捐赠了300多所学校,自己却卖掉豪宅住出租屋!

田家炳先生捐赠的学校(不完全统计)

成功经历

田家炳先生数十年致力公益,捐助教育、医疗等慈善事业责献良多。田家炳能够致力于做慈善事业,与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他幼年在家乡接受中小学教育,16岁时不幸父亡,不得已弃学从商,肩负持家重任。为此,他很早就进入社会。

田家炳早年在越南经商,后转赴印尼经营橡胶工业;1958年移居香港,创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历任京华银行董事、新安企业公司及华安置业建筑公司董事长、田氏塑料厂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田化化工工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中国百校之父,捐赠了300多所学校,自己却卖掉豪宅住出租屋!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田家炳

大慈善家

田家炳的慈善事业是从香港开始的。1959年,他担任香港新界最大慈善机构博爱医院的总理;1965年,他又出任香港华人最大慈善机构东华三院的总理,参与推动社会福利工作。1979年后,田家炳到内地“做教育工作”。1979年,田家炳最初的慈善捐款投到了家乡大埔县,修马路,建桥梁,建第一所田家炳中学。到现在,北至黑龙江省,西到西藏、新疆,除了北京市内,每个省份都星罗棋布着田家炳中学、小学、书院……为做慈善他捐出了自己名下80%的资产。

他曾说:“做慈善要有钱来支持才好,但做慈善不一定是钱的问题。我到大学演讲,和同学们说,你们爸爸妈妈给了你一些钱零花,你节省下来,什么时候有同学发生困难了,你能把1000元拿出来,帮他渡过难关,你这1000元要比我的1000万元还要多,还要慷慨。做慈善要用‘心’来衡量,有‘心的慈善才有价值。”另外,他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却拥有众多“博士”“教授”的名誉称号,因为他拥有成千上万并越来越多的在“田家炳大楼”里积累学识和智慧的学子们。

中国百校之父,捐赠了300多所学校,自己却卖掉豪宅住出租屋!

田家炳基金会

用田家炳冠名是为激励自己

一笔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向外捐的田家炳,在香港,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

他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他没有高档的生活享受,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月生活开支仅3000元。

他不搞排场,也不喜欢应酬,过80岁大寿,很多人要为他庆祝,他不摆酒,不办席。他知道内地有一些风俗习惯,因此每次捐款前,都会打招呼,一切从简。哪个地方大鱼大肉的招待他,哪个地方就会失去他的捐款。

除了大善,他也从小做起。出门住酒店,他都要自带肥皂,因为怕“用了酒店的肥皂,用不完很浪费”;外出吃饭,他只要一杯清水,不喝饮料。

田家炳先生曾说:“如果你的教育做不好,学校做不好,把田家炳三个字写上去,不但不会荣耀田家炳,反而会丑化田家炳,家长就会讲,儿女千万不要送到田家炳学校读书,那田家炳,就会是个耻辱。”田家炳一直用这个激励自己,也要求基金会的同仁,要求所有接受捐赠的对象,一定要实实在在把学校办好,不要辜负大家的期待。

今天,田家炳基金会依然在以教育为主,推进着慈善事业的发展。

中国百校之父,捐赠了300多所学校,自己却卖掉豪宅住出租屋!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荣誉等身

田家炳的善举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肯定和褒奖,香港的9所大学中有8所授予他荣誉博士、院士等头衔,还有70多个省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1994年1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几位教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现了2886号小行星,经向国际小行星组织推荐,将其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王颁授田家炳大英帝国MBE勋章。2010年7月1日又荣获香港特区政府授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即大紫荆勋章。

中国百校之父,捐赠了300多所学校,自己却卖掉豪宅住出租屋!

田家炳先生接受大紫荆勋章

然而,田家炳对名利是淡然的,他曾婉拒出任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入编《世界名人传》,彰显了他重实轻华的品格。他曾谦逊地说:“社会是由无数小我组成的,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都是有赖于社会各阶层人士分工合作共同提供的,我的点滴贡献只是稍尽回馈社会之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