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厚榮:《音配像紀事》(六)澄清流言

葉厚榮:《音配像紀事》(六)澄清流言


澄清流言


  “那不多呀!”藝術家感嘆道。  “是不多。何況他就單身一人,沒有太多的花銷。他主持音配像日常工作這麼多年,沒拿過一分錢補助!”我補充道。  儘管這樣,大家為了什麼這樣努力奮鬥呢?主要原因就是瑞環主席常說的“盡忠盡孝”。  京劇的不景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文革”以後所造成的演員、劇目、觀眾三斷檔,造成了京劇保留與傳承的大危機。如果我們不趁著歷經“文革”劫難與歲月風雨而僅存的為數不多的藝術家仍然健在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抓緊把散落在各地各處的前輩與當代大師們的錄音蒐集整理出來,如果我們不在現代傳媒如此發達的當今時代推出京劇符合時代要求和觀眾新的審美需求的音像製品,將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同時,我們有一批碩果僅存的藝術家,有一批十分珍貴的錄音資料,更加重要的是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這些都是值得慶幸的。如果我們不爭分奪秒以慶幸彌補遺憾,我們將會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京劇的保留與流傳犯下歷史性的錯誤,留下歷史性缺憾。我理解,這是李瑞環同志如此傾盡心力抓音配像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我們搞音配像具體工作的人們盡心竭力、孜孜以求的精神動力,有人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特別是張君秋先生和謝國祥老部長,他們都是音配像事業的開創者,又都為音配像事業鞠躬盡瘁。  對於這樣一項大家窮盡心力、無私奮鬥的公益事業,現在竟然有人捕風捉影,妄加罪名,我有責任加以澄清。  2002年1月18日上午,李主席在釣魚臺養源齋與京劇藝術家李世濟、譚元壽、梅葆玖、杜近芳、葉少蘭、孫毓敏、小王桂卿、遲金聲、馬崇仁和音配像主要工作人員座談時,在談到譚鑫培先生的《定軍山》是中國京劇最早的電影時說:我們這個京劇,我很希望找到中國最早的錄音,將來可以留下一個非常寶貴的歷史資料,使音配像可以成為中國的京劇史。  我回到天津以後,即告天津電臺的資深戲劇編輯王聯生同志,他一直負責我們音配像的錄音收集與整理。他很正派,也非常敬業,凡是交給他的任務他都盡力去完成。  2月18日,王聯生同志就告訴我,他已經找到了大約於1903年百代公司在中國錄製但在比利時製作、法國發行的張毓庭的《洪羊洞》,編號為32001。這個公司發行的中國唱片打頭的兩個字是32、33、34,所以32001應是這個序列的第一張。這張唱片體現了“百代”早期唱片的幾個特點:刻字,鑽針唱片由內向外轉,14英寸(後改為12英寸)。同時他還找到了百代公司在1907年為譚鑫培錄製的《洪羊洞》(編號32542)、《賣馬》(編號32543與32544)。收藏人為天津市唱片研究會會長李恩甫、副會長劉鼎勳。  3月6日,王聯生同志又告我,尋找最早的京劇錄音又有進展:最近找到1897年老蓓開唱片公司(BEKA—GRAND—RECORD,黃龍版,在中國錄音,在德國漢諾威製作)錄製的鑫福班的《取成都》,共3分鐘。亦為李恩甫、劉鼎勳所藏。需要說明的是,截至目前所發現的黃龍版唱片僅幾張,以這張最早。  3月22日,王聯生同志又告,他又找到了由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在1902年錄製的紅生王鴻壽(三麻子)的《舉鼎觀畫》和大約在1906年錄製的張景全的《探寒窯》。  對中國第一份京劇錄音,我也曾上網查詢過,很多人都認為是1907年百代公司為譚鑫培老先生所做的錄音,梨園界稱為“七張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