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永遠給我碧浪清波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留下一首讚歌。

熟悉的旋律,優美的歌詞,當音樂流淌,我相信,無論我們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從事著什麼樣的職業,經歷著什麼樣的際遇……華夏兒女都會不自覺地哼唱起這首歌,這首令人蕩氣迴腸、熱淚盈眶的歌。

1985年,《我和我的祖國》經李谷一首唱,立即響徹了大江南北。去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更是成為各地傳唱的經典之作。而今年,在全民抗擊疫情的各種場所,總能聽到、唱起這首歌。

它似乎有一種魔力,讓你越聽越愛聽,越唱越動情。總能讓人深深地感受到,我們的命運和祖國,如此密切地聯繫在一起。

一首歌曲能被廣為傳唱,一定有它直擊人心的力量。在我看來,《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首主題鮮明的愛國歌曲,能讓聽眾入耳、入心、動情、傳唱,必定有其獨特的背景與特色。

《我和我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永遠給我碧浪清波

一、先有曲後填詞,厚積薄發,深沉的愛國情懷流淌成華彩的詞章

一般寫歌是是先有詞後譜曲,這首歌卻是曲作者秦詠誠應詞作者張藜的要求先譜的曲子。

1962年秦詠城創作了小提琴獨奏《海濱音詩》,由於意境美、旋律美,又適合吟唱,張藜十分喜歡。他打電話給秦詠誠,表示想為這首曲填個詞,但“有兩個轉調,怕群眾唱不了”,秦詠誠便按照張藜的要求將上行的原調改為了下行的曲調,誰知這樣一改動,他立即找到了主旋律。於是,不到20分鐘,一首樂曲就誕生了。

雖然這首事先譜好的曲子讓張藜愛不釋手,但卻在他的兜裡一揣就是半年,一直未能填詞。直到1984年中秋節前,張藜外出採風。

第二天,農曆八月十五清晨,張藜推開居住的招待所窗戶,窗外的遠山、潺潺流水、裊裊炊煙令他震撼,靈感瞬間迸發。“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這兩句讓張藜苦苦憋了大半年的開局終於成形。

於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對祖國的深情,化成了筆下的字字珠璣。整個創作過程一氣呵成,一字未改。當天晚上,他在聯誼會上朗誦了這首詞,剛開口吟誦,自己先紅了眼眶!

張藜1932年出生於大連,家境富裕,他的哥哥酷愛音樂,對少兒時期的他影響較大。16歲的張藜加入解放軍隊伍,成了一名文藝兵,進入東北魯藝學習。在部隊度過了一段熱烈且有趣的生活。

25歲起張藜被打成右派,從此度過了20年的艱難時光。直到1979年才到了北京,成為中央民團創作室創作員、國家一級編導、中國音樂文學會副主席。

特殊的坎坷經歷,成了張藜寶貴的人生財富,促進了他對祖國深沉的熱愛,迸發了他藝術靈性和不懈的創作慾望。他的《籬笆牆的影子》選入《二十世紀華人經典》,《亞洲雄風》獲亞運會歌曲大獎,《籬笆牆的影子》、《山不轉水轉》、《苦樂年華》等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均有獲獎。

歌詞界泰斗喬羽先生曾稱讚他的作品“既不能模仿也無法代替。”張藜也稱自己的“歌詞是用生命寫成的”。

是的,他把文字與音樂完美地進行了結合,《我和我的祖國》是他真情實感的流露與迸發。他調動了一生的積累和沉澱,將深沉的愛國情懷變成了華彩的詞章。

1985年,李谷一慧眼識珠,看到這部作品時肯定地說,“《我和我的祖國》能流傳出去!”自她那年首唱至今已有30多年,早已婦孺皆知、家喻戶曉。


《我和我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永遠給我碧浪清波

二、清新脫俗的表達方式,以最小的切口描繪出對祖國深深的依戀和對壯美山河的讚美

歌詞以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鏈接我與祖國,具有超強的代入感與感染力。

01.將對祖國的情感具化為母親的心窩與脈搏,唱出了對祖國母親的深深依戀

詩人余光中在《鄉愁》中通過具體的意象將抽象的“鄉愁”物化到“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上,通過“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和現在”人生四個階段將鄉愁不斷地醞釀與發酵,唱出了詩人心中對故鄉、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

在這首歌中,作者將祖國比喻為母親,把對祖國的情感這個抽象化的概念物化到母親的心窩與脈搏,語意緩緩,描述著孩子在母親的心跳與脈搏中,安穩、幸福、享受的模樣。

我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依著你的心窩,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和我訴說。

聽著歌詞,想到了母親,想到了祖國,剎那間就讓我們與祖國母親建立了深度鏈接。我們是躺在母親懷中聽她心跳的孩子,被她呵護,聽她叮囑,在她的臂彎裡茁壯成長。

將祖國比喻為母親,融抒情與激情於一體,將人們對祖國的無限依戀和榮辱與共之情抒發得真切、誠摯、熱烈且綿長。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留下一首讚歌。

是的,在母親的庇護下,我們茁壯成長,與母親緊緊相依。同時,我們又是獨立的個體,但不管我們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心都永遠向著母親。

《我和我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永遠給我碧浪清波

02.將祖國的山河細化在小小村落,獨具匠心地表達了對祖國萬里河山的熱愛與讚美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

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山川秀麗。作者卻取景看似最為樸素的鄉村。深情款款、娓娓道來,炊煙的味道透著濃濃的家的味道與活力。那人人都能感受的最為尋常的百姓生活,激發了聽眾強烈的認同與共鳴。

作者創作的年代,正處我國農業大國的年代。作者捨棄其他取景於鄉村一隅,窺一斑而知全豹。透過炊煙裊裊的村落,展現出祖國秀美山河充滿活力、高速發展的新美畫卷。

這段歌詞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匠心獨具。用恰到好處的鄉村美景烘托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新穎獨特的視角凸顯了主題,彰顯了生命力,反映了中華兒女對祖國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熱愛以及作為中華兒女的萬分自豪。

《我和我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永遠給我碧浪清波

三、通過母親與大海兩個喻體,逐步遞進、昇華對祖國的熱愛

作者樸實又細膩的筆觸裡,字裡行間流露著對祖國的依戀與愛戴,且通過母親與大海兩個喻體,層次分明地直抒胸臆,遞進著這種愛。

01.喻體一:我們是孩子,祖國是母親,表達著孩子對祖國母親的依戀、熱愛和感恩之心

我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依著你的心窩,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和我訴說。

訴說你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風雨一路行。

我知道,你也曾步履蹣跚,積貧積弱,飽經滄桑,但兒不嫌母醜,你是母親,愛你之心,與生俱來,從未改變!

我是你的孩子,在你的呼吸裡感受溫暖與希望;我是你的孩子,在你的臂彎裡找到信任與依靠;我是你的孩子,在你的目光裡探索未知與可能……

不去追溯以往的時光,想想當下,當新冠肺炎疫情洶湧而至時,舉國上下齊心合力,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海外遊子千里馳援、愛心捐贈,心繫祖國,用實際行動表達著他們時刻與祖國同在。

將祖國比喻為母親,深切地表達了各族兒女發自內心對祖國母親的依戀、熱愛和感恩之心。我們母子同心,眾志成城,華夏兒女的心永遠和祖國在一起。

《我和我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永遠給我碧浪清波

02.喻體二:我們是浪花,祖國是大海,表達著我們與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託,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渦。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我親愛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永遠給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無論風雲變遷,大海始終以它寬廣的度量包容著每一條河流。作者以意象化的手法,道出了祖國與人民就像大海與浪花一樣親密無間的關係。

如果說,母親與孩子是兩個心心相繫的獨立個體,那大海與浪花便是一個不能分割的整體。當作者將祖國與人民的關係從母親與孩子轉為大海與浪花時,我們與祖國的聯繫就更加緊密。

疫情當前,在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決勝指揮下,那逆行的身影、感人的請戰書、不捨晝夜的緊急救護、各行各業的積極響應,他們,如一朵朵浪花,匯聚成江河,奔向了大海。

因為有強大的祖國,我們才有足夠的堅強與底氣,克服千難萬險,逢凶化吉。

危險時刻,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和我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幹涸,永遠給我碧浪清波

寫在最後:

想起寫這首歌,是因為在抗疫的各個城市、各個場合、各個角落,經常有這首歌響起。

《我和我和祖國》,美好動聽的旋律流淌出來的愛國情懷,感動著無數中國人,激勵著我們築起了抗疫戰鬥的銅牆鐵壁。

“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每一個節拍,都跳動著華夏兒女深愛祖國的熾熱的心。每一個我們,都永遠與祖國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