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大危机往往预示新起点

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5月4日刊登题为《明日世界已经到来》的文章,作者是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文章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新冠疫情可能对全球产生的影响。编译如下:

作为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新冠病毒疫情很快就演变成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任何经济学家都无法想象数十亿人居家隔离可能对经济造成的重创,后果或远远超出2008年金融危机。

然而,新冠病毒疫情并不是“黑天鹅”,因为它是可预测的。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08年就在报告中提到“一种新型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国际社会必须考虑如何为未来做打算,因为新冠病毒疫情不可能是最后一场危机。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大危机往往预示着某种趋势的起点。让我们从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这场严重危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未来

新冠病毒大流行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终结,但将对某些预设模式提出质疑,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的三重模式——市场开放、国家退居次席和私有化。

在过去十年中,得益于越来越广泛的价值链,全球化迅速发展。价值链对生产进行细分,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数字化加速了这一趋势,使许多新兴国家从中受益。多年来,即使那些为疫情风险准备充分的国家也放松了警惕。诚然,危机之后,价值链并不会消失,因为经济利益仍然可观。但或许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应当促使医疗卫生部门的供应来源多样化,有必要降低基础产品对进口的依赖性,促进供应来源多样化。

其次,将生产活动转移到靠近消费市场的地区。缩短价值链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虽然这很可能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但必须在安全需求与最低成本之间实现平衡。从这次危机中吸取的教训是,公民的利益必须高于消费者的利益。

最后,使用替代性技术流程,例如通过3D打印和机器人的普及化降低离岸外包的风险。目前意大利已经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呼吸机原件。

新冠病毒危机将表明,全球化加剧了国家的脆弱性。很多国家都没有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来保证国家安全。

二、重建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依然存在重大缺陷。多年来世贸组织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而今世卫组织也被推上风口浪尖。七国集团也未能达成共识。眼下这种情况与当年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形成鲜明对比。

这次是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未能就应对大流行达成共识。这不是一个好兆头。眼下这种局面不但是因为某些国家之间存在分歧,更是因为个别国家不愿履行任何国际义务。

缺乏全球治理令人颇感担忧,因为众所周知,只有在国际协调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应对大流行。只有重建全球治理,才能就国际航班的管控制定统一标准,才能集中各国资源和力量共同研发病毒疫苗。在此紧要关头,不应闭门造车,不愿与其他任何国家合作和分享研究成果,或者在这场急需全球协作的抗疫斗争中拉帮结派,在小范围内瓜分利益。

三、欧洲政体的复原力

这场危机同样是对欧洲民主国家的一次政治考验。一个社会的优势和劣势通常只有在危机当中才会暴露无遗。

这场危机必将对民粹主义产生冲击,因为应对危机的过程突显出理性、能力和知识的重要性,而所有这些原则都受到民粹主义者的嘲讽和拒绝。然而,当我们讨论感染如何发生,有哪些风险人群以及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来抗击疫情时,很难再相信所谓的“后真相政治”。不过民粹主义者或将把传播病毒的罪责归咎于外国人,还可能让全球化成为所有问题的替罪羊。

对于欧洲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危机之后汲取经验教训。在这方面,欧盟必须发挥关键作用。欧盟不应取代成员国发挥作用,而应把重点放在保护欧洲模式之上。然而,如果不能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协作关系,那么这种模式对全世界而言也将变得毫无价值。我们在实现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上依然需要克服重重艰难险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