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目前並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北京協和醫院的看家本領就是“三基三嚴”

5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副主任嚴曉偉說,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到目前為止,針對病毒也好,針對病毒引起的炎症風暴也好,目前並沒有特定的或者針對性的特效治療方法,有的就是我們的看家本領“三基三嚴”:“三基”就是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嚴”就是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依靠“三基三嚴”,我們協和走過了一百年。我們所有協和人浸在骨子裡的“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工作作風,是協和人一直倡導的協和院訓,另外就是協和的優良傳統,協和身懷絕技的醫學專家,以及踏實苦幹、樂於奉獻、不怕犧牲的一線醫生和護理工作者。

第一,建章立制。有了規章制度、有了ICU工作流程,每個人都知道應該做什麼,病人入院、病情變化時應該做什麼,這都是預先做的準備,在一些緊急情況下,按照流程做出來的行動都是正確的。

第二,根植協和的傳統,包括早交班制度,交班後每個教授都要到病房進行查房,看看病人,到病人床邊掌握一手資料,根據病人每一天的病情變化做出會診。在病房,要求值班醫生分成一線和二線,他們對病情的變化處理不了的時候,24小時可以和三線聯繫,所有這些都保證了病房的醫療質量。

第三,會診制度。在武漢的專家團隊包括了重症、呼吸、感染的教授,除此之外還有心內科的教授、腎內科的教授,所以武漢每天查房是教授團隊的查房,大家齊心協力來解決疑難病人的問題,作出適合病人個體化病情的評估,做出每一天應該做的治療方案,以及根據病情評估給出相應的治療。會診制度是協和近一百年曆史中一直強調的內容,通過會診,定出的治療方案實際上是個體化的、全方位的、多學科專家制定的治療方案,包括病人的呼吸支持、循環支持、營養支持,病人對於感染的預防和治療,還有對於病人免疫紊亂的調節治療,血液吸附、血液濾過的治療,另外還有中醫藥。每個病人的治療都是經過專家集體智慧來決定最合適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關於全方位的支持,我想著重談談其中的抗凝治療。在武漢的ICU,我們查房時發現,大約有50%-60%的病人出現肢端發涼,而且變成紫色,有些病人的手指和腳趾甚至出現發黑、壞死,這實際上是病人肢體缺血的表現。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除了和前線專家討論,和協和後方血液科專家討論和會診,最後認為這是新冠病毒對血管內膜的損傷,以及新冠病毒引起的炎症風暴所造成的高凝傾向,抗凝的治療非常重要。後來我們採取抗凝治療,病人肢端發黑和壞死的情況有明顯緩解。在一些危重病人身上,我們把抗凝和抗血小板聯合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嚴曉偉說道。

他說:除此之外,除了每天早晨專家團隊的會診外,我們和後方有24次連線,就是希望通過專家會診,對每個危重症病人給予最恰當的個體化治療。我們並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全世界到目前都沒有,但是我們盡我們的努力,希望給危重症病人提供恰如其分的支持性治療,這種支持性治療的確收到了很好效果。我們的病人不僅在ICU存活的時間越來越長,相當一部分病人,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的病人能夠拔管或者脫離呼吸機轉入到普通病房,所有這些都說明我們採取的治療措施和策略是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