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需要“距离产生美”

小泽是我班上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在日本打工,由于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好的习惯,自然被我批评的多了一些。所以,小泽对我总是敬而“远”之,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对我的教诲也能听得进去。


教育也需要“距离产生美”


周一早晨,我刚一走进教室,小泽便拿着一块巧克力糖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这是我爸爸从日本买回来的巧克力糖,可甜了,送给您尝尝。”我接过那块巧克力糖,一股暖流沁入我的全身。从他那急切的语气中,可以看出来,他等我好长时间了。他摩挲着衣角,脸微微泛红,咧开嘴笑着,露出一排皓齿。尤其是那双明亮的眼睛,闪着期待的光芒。我感动的说:“好孩子,你能想到老师,谢谢你!”他笑了笑,带着一种满足跑开了。

上课了,他今天的表现明显和以往不同,无论什么问题他都会把手举的高高的,而且声音特别响亮。还时不时拿腔作调,故意打断其他同学的回答,惹的同学们哈哈大笑。甚至还有意无意的用胳膊碰他的同桌一下,利用坐下的机会用凳子弄出刺耳的声响。我用眼睛使劲瞪了他几下,他也不象往常那样害怕了,依旧我行我素。

课下,我认真反思了他的这种行为变化,认为他的这个反应缘于他送给我的那块巧克力糖。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小泽知道给我送了巧克力糖我便不好意思的“与他为敌”了。但我是老师,又怎么会忘记了自己的教育职责。我决定把这块“巧克力糖”作为教育他的素材,让他从这件事中吸取到正能量。

下课后,我把小泽叫到了办公室,严厉的批评了他。看得出,他也感到很意外和委屈,眼睛一直盯着我。我知道他在想什么,因此,我在他还没有表态的时候,说:“你知道错在哪了吗?回去想一想,写一份深刻的检查。”他没有言语,只是轻描淡写的嗯了一声。再上课时,即使举手我也故意不再叫他。冷落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他找到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送给你巧克力糖。”我苦笑不得,看来他以为我批评他是因为他给我送巧克力糖了。我平心静气地对他说:“你能想到老师,送给老师巧克力糖,老师很感谢你,怎么会因为这个责怪你呢?”他歪着头,不解的看着我。我摸着他的头说:“你错就错在把送给老师的巧克力糖当成了不听话的资本,为犯错找到了理由。你以为送给老师巧克力糖,犯了错老师就不会批评你了,老师会是这样的人吗?如果老师这样,你会喜欢吗?”他低下头,想了一会,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会改正的。”

巧克力风波平息了,巧克力的甜味也慢慢消失了,这不是礼物的礼物却让我沉思了很久。如果不接受学生的巧克力糖,学生会认为我把他拒之于千里之外,更会伤了他的自尊心。接受了巧克力糖,又会让师生的关系过于密切,让学生产生误会,降低了老师的尊严。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其实,师生之间的交往也是属于人际关系的一种,并且师生间的交往更加复杂和微妙,师生间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不远不近,宽严适度,师生间要形成这样的融洽关系,关键在于寻找最佳的距离,而不是“零距离”。


教育也需要“距离产生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