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拖拉,越催只會越慢,家長要懂得對症解決

孩子磨蹭拖拉,越催只會越慢,家長要懂得對症解決

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這一行為,把多少溫柔媽媽由此變成了“催媽”?早晨催起床、放學催作業、晚上又催著孩子睡覺……

看到孩子在那兒磨磨蹭蹭地起床、放學後抻著就是不去寫作業……

當媽的心裡就像麻了爪兒似的,忍著忍著就又插腰高嗓地開催了。

六歲的奇奇今年剛上小學,可是她一直就有個多年也改不掉的毛病,那就是磨蹭拖拉。

晚上放學後這玩會兒那玩會兒,就是想不起去寫作業,等作業寫完了時間也不早了,早上指定是起不來,而每天起床更是得在媽媽的一催再催下才會慢騰騰地從床上爬起來,有時甚至會因此而上學遲到。

為什麼媽媽在大事小情上都一直催著孩子了,孩子的動作還是快不起來呢?

孩子磨蹭拖拉,越催只會越慢,家長要懂得對症解決

其實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他們的口頭語就是“等一下”“一會兒就去”。孩子們這到底是怎麼了?到底是什麼讓孩子養成了這種拖拖拉拉的壞習慣呢?

一、孩子磨蹭拖拉的原因

1.對時間沒有概念

對於較小一些的孩子來說,他們做事情磨蹭拖拉,往往是由於年齡的原因,對時間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認知。

因為這時候大部分的孩子還不能認得鐘錶上的時間,對於時間也沒有具體性的理解。

相關研究發現:孩子至少要到三歲以後,才能慢慢對時間形成一個模糊的印象。上小學後,孩子每天按時上學按時放學,時間概念逐漸形成。

所以說過早給年齡較小的孩子扣上磨蹭拖拉的帽子,好像還真有點不公平呢。

孩子磨蹭拖拉,越催只會越慢,家長要懂得對症解決

2.越催越慢

不停地催促、嘮叨,不僅媽媽們覺得累,孩子們也會覺得累。孩子動作慢吞吞,都是拜不停催促的家長所賜。

孩子們小時候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健全,記憶能力、理解能力、邏輯能力都還在逐漸形成中,對於父母們事無鉅細地催促,他們的大腦是應接不暇的,以至於家長

都在那兒催了半天,孩子還是不知所措地原地不動,甚至還會覺得家長很煩

孩子磨蹭拖拉,越催只會越慢,家長要懂得對症解決

3.家長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

家長在埋怨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的時候,有沒有回過頭來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會因為一天工作太累而把衣服拖到明天再洗?晚飯過後是不是也想先在沙發上休閒地刷會兒手機再去洗碗?週末是不是也想賴個床?……

為什麼大人有“明天再說”的權利,而小孩子就不可以呢?

與其說孩子自由散漫,不如說是自己的行為讓孩子有樣學樣,而且家長的言行不一又讓自己的權威在孩子那裡打了折扣。

二、磨蹭拖拉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無視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磨蹭拖拉的孩子,往往都認識不到時間的可貴之處,又何談做到只爭朝夕呢?

別人都在爭分奪秒向前跑的同時,自己孩子還在那兒拖拖拉拉的原地踏步,時間久了,便會形成一個負面的質變。

孩子磨蹭拖拉,越催只會越慢,家長要懂得對症解決

2做事情沒有規劃性

習慣了拖拉的做事方式,做起事情來也就毫無規劃性,後果只能是堆積的課業和工作越來越多,從而讓自己變得心煩意亂。

一份井然有序的時間表,是提高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的不二法寶,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工作方法,只會讓您在完不成應有工作的同時,又錯失很多寶貴的機會。

3自我認知度降低

小時候的拖拖拉拉如果不能加以及時糾正的話,長大將會發展為更加嚴重的拖延症,而拖延症的狀態大家應該能夠想到,焦慮、迷茫、沒有方向感……

久而久之,也就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甚至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能力。比爾·蓋茨說:立即行動,不要拖延,適者生存。

說了這麼多磨蹭拖拉對孩子的危害,想必爸爸媽媽們也是看得心驚肉跳,那麼我們要怎樣讓孩子告別拖拉呢?

孩子磨蹭拖拉,越催只會越慢,家長要懂得對症解決

三、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磨蹭拖拉

1.讓孩子擁有時間觀念

父母應該儘可能早的教孩子學認鐘錶,對於小一些的孩子,也可以採用滴漏之類的計時玩具,從而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初步的概念。

接著,用定時的方法跟孩子提前講好,十分鐘後我們就把衣服穿好等等,這樣孩子對流逝的時間將會有一個直觀形象的印象。

孩子磨蹭拖拉,越催只會越慢,家長要懂得對症解決

2.一句鼓勵勝過十句催促

磨蹭拖拉的孩子面對家長的催促甚至責罵,除了被嚇到外,只會在心裡產生牴觸情緒,到頭來毛病不但沒改掉,反倒更加變本加厲了,這都是孩子內心的逆反情緒在做怪。

爸爸媽媽們不妨放下您的權威,試著給予您的孩子以鼓勵:今天媽媽只說了一遍,寶寶就立刻起床了呢!真是長大了呀……

一直處於鼓勵中的孩子,共內心的力量走向也會無意識地向著正面去發展。

孩子磨蹭拖拉,越催只會越慢,家長要懂得對症解決

3.讓孩子自己承擔磨蹭拉造成的後果

也許在您的催促下,孩子今天按時完成了作業、孩子今天上學沒有遲到……但別忘了這不是孩子的自發行為,是在您的一再催促下完成的,孩子並沒有習得如何合理地規劃時間、如何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只有把這些責任還給孩子,即使出現了失誤,後果也讓孩子獨自去承擔,孩子才能清晰地認識到磨蹭拖拉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他們內在的那份自主性也才能逐漸地形成。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書中的一句話: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鉅細為其整理收拾的媽媽

不得不說,教育孩子就是一種慢藝術,做父母的彆著急,別催逼,不僅讓自己喘口氣,也讓孩子隨著自己的節奏去認識生活,如此,孩子才能按照自己的軌跡成長。

您家孩子身上有沒有磨蹭拖拉這個毛病呢?您又是怎麼去解決的呢?歡迎和我們分享一下您的寶貴經驗吧!

來源:90育兒

來源:營口二三里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