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被看好的新同事,居然拿下了大订单,长跑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最不被看好的新同事,居然拿下了大订单,长跑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文/北久原

一、曾经最不被看好的新同事,业绩超过了老员工,“塞利格曼效应“了解一下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聚餐,吃饭时祁东跟我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祁东是一名销售主管,一年前他所在的部门招进来一位新同事,李川。李川学历不高,没有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当时祁东并不看好他。

因为不好招人,便暂时留下了他,打算观察几个月。

“这个李川入职不到一年,最近居然拿下了一个大客户,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销售业绩赶超我们部门所有老员工。”

“能力这么强?那是好事啊,你们部门业绩也能达标了。”

“他的确很努力,每天坚持写开发信,打电话开发新客户,大热天转几次公交去拜访客户,比其他同事都要努力。很多其他同事认为没希望开发的客户,李川都认认真真去跟进。”

“他打那么多电话,被客户拒绝的次数多吗?”

“非常多,我问过他,他说很多次客户听他说几句话就直接把电话挂了,但他还是一直坚持,只要有一点机会他都不放弃,再难也要尝试,并坚持做了这么久。

他这次拿下的大客户,也是之前其他同事跟进过的,大家尝试了几次,觉得很难开发成功,便放弃了,后来没人愿意去跟进,就丢给了李川。

李川前前后后跟进了五个多月,帮客户做了无数次样品,才顺利签下第一个订单。”

听完祁东的话,我真的很欣赏他的下属李川,同时我也想到了一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塞利格曼效应”。

“塞利格曼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一组实验中得到的,他在1967年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狗的这种绝望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被成为“习得性无助”。

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人在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后,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后来许多人将此说法归纳为“塞利格曼效应”。

“塞利格曼效应”告诉我们,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绝望的心态。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尝试多次去做一件事都失败了,他就会丧失斗志,放弃努力,觉得没有希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能力不行。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陷入了“塞利格曼效应”的心理状态中,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能力不行,从而放弃努力。

李川的那些同事,正是受了“塞利格曼效应”的影响,觉得开发大客户太难,自己能力不行,做不到,尝试几次便直接放弃了。

而李川却保持积极的心态,再难也要不断尝试,坚持努力跟进,最终成功签下了大订单。

最不被看好的新同事,居然拿下了大订单,长跑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二、陷入“塞利格曼效应”心理状态中,会给职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最不被看好的新同事,居然拿下了大订单,长跑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在工作上,一旦陷入“塞利格曼效应”的心理状态中,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让自己的职业发展受到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1、害怕面对有挑战性的工作,错失机会

迈克·加拂卡曾说:“要成功,你必须接受遇到的所有挑战,不能只接受你喜欢的那些。”

同事黄庆,平时工作挺认真,也很负责,但是他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做什么工作都不愿意承担风险,只要有一点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他就拒绝参与。

公司去年在国外设立了两家分公司,筹备阶段领导让大家多参与,想去分公司工作可以优先申请,还有升职加薪的机会。

我们部门几乎所有同事都参与了前期筹备工作,分批去国外考察,当时领导安排黄庆跟我们一起去日本,黄庆犹豫了好几天,拒绝了领导。

他觉得这个工作太有挑战性,自己没有把握,而且无从下手,不想去尝试。他跟领导说,自己喜欢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不想做太有挑战性的工作。

因为这个,领导觉得黄庆是个害怕承担责任的人,无法胜任更高的职位,比如管理岗位,所以平时有内部晋升机会时,领导把机会都给了其他同事。

由于黄庆陷入了“塞利格曼效应”,不愿意接受有挑战性的工作,害怕承担风险,导致领导认为他无法胜任更高的职位,错失了升职的机会。

2、工作中遇到困难就想放弃

爱迪生说:“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前面提高李川的例子,他拿下的大客户,曾经也是自己同事跟进过的,但是那些同事在尝试过几次之后,觉得太难成功就放弃了。

这些同事当时遇到的困难,李川肯定也都遇到过,但是他们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到的结果自然也就相差很大。

李川的那些同事,当初遇到困难时,如果能换个方式再努力突破一下,也许就成功开发到大客户了。

可惜那些同事当时受“塞利格曼效应”的影响,遇到困难不肯去想怎么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了放弃,认为自己已经努力了,再努力也是白费时间,还不如放弃。

3、丧失自尊心,变得消极

张海在一家公司做外贸业务,领导想让他多锻炼一下工作能力,把9月份的展会交给张海负责,并让他先做一份展会工作计划交上去。

张海按照自己的想法,简单做了一份工作计划交给领导,领导认为太简单了,不够详细,让张海重新做。

张海稍微修改了一下,又交上去了,这次领导很生气,骂张海做事不用心,敷衍了事。张海觉得这是领导故意为难自己,一个展会工作计划非要弄的这么复杂。

由于冲动,张海跟领导说自己能力不行,完成不了这个任务,让领导安排其他同事做。

领导安排另外一位同事接着做,那位同事也没有负责过展会,跟张海一样没经验,但他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先去找负责过展会的同事求助,让他们请教。然后又花了两天时间,做出一份详细的展会工作计划,领导非常满意。

因为这件事,领导觉得张海工作不够努力,张海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行,做不好这种复杂的工作,在同事面前也丢了面子,变得越来越消极。

由此可见,陷入“塞利格曼效应”心理状态的人,遇到困难很容易就放弃,觉得自己能力不行,甚至变得消极,丧失信心。

最不被看好的新同事,居然拿下了大订单,长跑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三、学会这3个方法,摆脱“塞利格曼效应”,成为职场中的佼佼者

最不被看好的新同事,居然拿下了大订单,长跑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既然受“塞利格曼效应”的影响,会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多弊端,那么怎么做才能避免陷入到“塞利格曼效应”心理状态中呢?以下三个方法可以帮到你。

1、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起,找到成就感

周群在一家灯具公司做工程师,每天在实验室面对各种线路板,反复做实验。他不太喜欢这份工作,觉得很枯燥,经常一整天讲的话不超过十句。

他觉得自己每天上班状态都很疲惫,有点消极,便主动跟领导申请换岗位,去售后维修部负责处理产品售后问题。

由于周群的沟通能力比较强,自从他去了售后部之后,客户投诉的次数明显下降了,有时候还能收到客户邮件发来的感谢信,称赞他们公司的服务很及时。

自己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为客户解决问题,这让周群很有成就感,工作也越来越积极。

001从小目标开始,建立自信心

立flag,设定目标,这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但经常是立过的flag说倒就倒,真正完成了的没有几个,导致自己陷入一种拖延状态,甚至是怀疑自己的能力,陷入自我否定状态。

问题出在哪里?目标设定的不合适,太大,太难实现了,导致无法坚持。

举个例子:

小朱是一名销售员,有三年工作经验,三年中业绩最好的时候是200万一个月。

2019年年初,领导要求每个人给自己定好半年的销售目标,小朱不分析之前的数据,也不考虑市场需求,就给自己定下了半年三千万的销售目标。

上个月开年中总结会议,领导统计2019年上半年每个销售员的业绩完成情况,小朱当初给自己定的三千万销售目标,实际上只完成了九百万,达成率30%,被领导点名批评,小朱因为这件事也很沮丧。

从小朱的例子中看出,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太大了,根本无法完成,导致自己很努力还被领导批评,自己也沮丧。

如果他当初定目标时,不那么贪心,按照自己的业务能力,以及市场需求,定个一千万的销售目标,努努力还有希望达成,领导肯定也很满意,他自己也更有自信做好销售工作。

给自己定一个努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当自己在这些小目标上获得成就感之后,自信心就会慢慢建立起来。

002尝试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

我们公司2016年的时候,打算开发一款新产品,并且是用在一个新领域,之前没有涉及过的,研发中心想先搜集客户需求的市场信息,再开始做样品。

当时这个搜集资料的任务落在了一位新同事身上,领导让他想办法约到这个领域的客户,去跟人家面谈了解客户的需求。

因为没有做出来新产品,约客户面谈很难,新同事每天找客户资料,打很多电话,但没有一点效果,那段时间他焦虑的想离职。

后来他改变方法,不再盲目给客户打电话,他去找营销中心的总监求助,问总监当初是怎么成功开发新客户的。

总监人很好,跟新同事讲了他当初是如何联系新客户,如何建立起合作关系,并给新同事推荐了几位相关领域的老客户,让新同事尝试联系一下。

因为有营销总监的帮助,新同事很快就找到了愿意配合调研需求的客户,并顺利完成了搜集资料的任务。

这位新同事一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方法可能不太对,及时换了一种思路,去找营销总监求助,很快就解决了难题。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方法,自己的能力解决不了,那就找找自己可以用的资源,一定要学会变通,这个方法不行,那就换个方法再试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最不被看好的新同事,居然拿下了大订单,长跑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2、不要自我设限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有趣的效应—“跳蚤效应”。“跳蚤效应”来源于一个有趣的生物实验,生物学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的就跳出来了。再把这只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最后,这只跳蚤变的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周之后取下盖子,而跳蚤却再也跳不出来了。

“跳蚤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已经认定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自己受限,看不到未来努力的方向,也看不到希望。

人在不断遭受挫折之后,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因此就会逐渐降低自己的目标,导致自己对什么事情都畏首畏尾,不敢去尝试,相当于给自己设限了。

如果一直自我设限下去,将会失去奋斗的目标,永远无法突破自己,因此设限的人生就像拖着沉重的枷锁,即使有再多的潜能也发挥不出来。

在职业生涯中,难免会经历一些挫折,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大胆突破自己。

同时,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很关键,尽量和积极正能量的同事相处,让自己置身于可以成长进步的环境中,那种积极上进的氛围会推动你前进。

3、远离绝望,理性分析归因

诗人里尔克,曾在他的书《给青年诗人的10封信》中提到:“我们所谓的命运是从我们内部走出来,并不是从外边向我们走进。只因为有许多人,当命运在身内生存时,他们不曾把它吸收,所以他们也认不清有什么从他们身内出现。”

“习得性无助”就是我们体内产生的命运,我们应该学会直面自己的内心,并战胜它,我们就能从中摆脱出来。除了死亡本身,人的命运并非无法抵抗。

"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比如一名职场人士,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小挫折,当他认为造成自己工作不顺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候,就容易变得沮丧和自卑,他会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很难把工作做好,他开始变得消极。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位同事的工作能力真的很差,他只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错误的归因模式,提前将自己判了死刑,他把一时遇到的小困难,夸张成了永久的困境。

在职场中遇到挫折,不要着急绝望,不要觉得自己很无助,困难只不过是作为新生事物进入我们生命的时刻,这些新生事物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远离绝望,遇到问题,要学会理性地为自己工作失败找到正确的归因模式,多角度看待问题,从外部和内部找原因,不要一出事就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也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多给自己几次尝试的机会。

“习得性无助”很容易让一个人的一生,变得一事无成,但如果能摆脱它,却能让我们变成一个强者,让自己成为职场中的佼佼者。

如果你也曾遇到上述问题,并且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法,不妨参照文中的方法试着去改善,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优秀职场人。

最不被看好的新同事,居然拿下了大订单,长跑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我是北久原,谢谢你喜欢我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