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牛角溝的春天

【散文】牛角溝的春天


● 劉存鎖

當遊人呼朋引伴奔赴民俗村牛角溝的時候,我心中就對這個坐落在涇河之濱的美麗村莊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和希望。牛角溝一個五萬年以前的少女頭蓋骨化石的挖掘出現給這裡增添了許多神秘。彷彿五萬年前的涇川少女從原始的夢裡,從歷史的第一頁飄逸而出,讓遊人讀懂她的心思。

我默默期盼去牛角溝,一睹人類祖先生存的遺址,領略當代人打造的民俗村的芳容與馨香,與牛角溝來一次幸福的約會。

今年疫情“宅”家,牛角溝的春天來的遲,但它似乎格外熱情,這裡的鮮花忍不住提前綻放。暮春西北風光最好,鄉里春意最濃,這裡春色最純,正是天地清明,萬木蔥鬱的時節。

一個週日的早晨,我全身心地投入到 了牛角溝的懷抱,暖陽豔照,清風徐吹,“宅”家沉重的生命這時也變得似乎輕盈,心靈自覺打開了幽閉已久的柵欄,接受這大自然的洗禮。

牛角溝是平涼市涇川縣涇明鄉白家村的一個自然村落,位於涇河北岸,它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系舊石器晚期文化遺址,是當時甘肅境內首次發現的人類化石遺址。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院鑑定距今約五萬年,為20歲左右的少女蓋骨化石。被命名為“涇川人”比北京山頂洞人早2—3萬年。這裡村寨臨水,農舍枕濤,與對岸的涇明鄉政府隔河相望。全村靠黃土崖穴居,山根山泉泊泊,沿西山角向南流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北山拔地而起,群峰聳立,山勢奔蕩,如一道青翠的屏障。山腳長風微動,吹送睛空浮雲,山前涇河東逝。淘洗萬仞紅塵;山坡上野草疏淺斑斕,幾隻野鴿飛起又落下。雲崖下土箭群亂石突兀嶙峋。山巒在風雲變幻的鏗鏘歲月裡,初心不變,情懷不易,用雄渾豪放的西北風光,呵護守望著溫柔婉約如江南水鄉的古村莊。牛角溝周圍連綿起伏的蔬菜、西瓜棚,在春陽下熠熠生輝,自成一種氣勢,棚內四季溫暖潮潤,孕育出一茬又一茬清脆碧綠的春色。

牛角溝的春天是一座花團簇錦的大花園,到了秋天又自然成了碩果滿枝的大果園。在春意纏綿的村巷裡行走,一樹樹怒放的杏花、梨花從白牆黛瓦的庭院延伸出來,或在溪畔娉婷玉立,臨水照影,暖風穿過窄巷,樹枝輕搖。花容亂顫,落花與暗香一起飄落,天女散花般灑在路上落在水上,一段石巷一緞錦,彷彿絲綢鋪就,讓人捨不得足踩。

還有一叢叢迎春花冷不丁從巷道拐角處衝出來,搖響一串串金黃的花鈴,它們已經把春天迎進了朵朵鮮花,現在又嚷著來迎接春天的客人,把一縷縷輕香源源不斷地送上人心頭。

牛角溝最多的是梨花和棉花,在春風的撫弄下也露出淺淺的秀色,讓人感覺到前面有一個更加繁華盛世的新時代將從花的枝頭爆發。

從巷道走過,家家大門上的春聯還嶄新如初,“逐瘟除邪防控疫情”紅紙金字,仍然閃爍著“春”的光彩。我走入門扉敞開的人家看那庭院裡的景緻,不管是花磚鋪設的還是水泥打磨成的院落,都是一樣的整潔,一樣的明亮。盆中鮮花奪目,園中時蔬滴翠。登臺階入客室,窗明几淨,堂上的墨香字畫,隱隱散發著古典書香,靠牆擺放的傢俱,明朗地闡釋著現代化的風格。與主人攀談,無不熱情豪爽,笑聲滿院,迴盪著幸福的漣漪。

歷史的積澱與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總有那麼幾棵飽經風雨的古樹,湖畔有一種柳樹似乎不堪塵世風雨的重壓,想躺在地上休息,卻沒有徹底倒下,更沒有枯萎而是斜身仰望著蒼天,依然向空中伸出臂膀,一派擁抱雲霞與星斗的姿勢。

春風樹上歸,枯枝發新芽,翹首凝望,柳如絲煙花簇堆雪,一棵柳樹撐起一朵朵綠雲,與樹樹繁華相映成趣,將牛角溝籠罩在香雲碧霧裡,讓人相信這種古木大樹堅毅的生命裡,肯定流淌著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滋養著一個婆娑葳葳的靈魂,現在又用青枝綠葉續寫一個時代浩瀚的繁華。

倘佯在牛角溝,雖不聞黃鶯恰恰叫,卻見紫燕款款飛,穿過樹綠花林間,水鳥聲聲呢喃,出沒在綠水邊。

我用一顆虔誠的心遊走,沿山根向下流淌的溪水蓄起一面湖,它像一面鏡子,映藍天、白雲、在湖裡晃動。這條水像從人心裡流出,升起牛角溝的炊煙、哺育著這裡的子民,讓人從心底感嘆白家村先祖選擇這背風向陽、宜居、宜生存住址的眼光。

這裡處處碧葉如洗、落英飛舞、春天在湖邊盪漾,在村巷裡蒸騰。經後代人打造的人工石橋,石頭圓淨橋面平整,走過石橋,石崖裡奔瀉著千年的水,水珠明亮,潔淨如剛初生的嬰兒。彷彿空氣中沒有一絲的塵埃,讓人感到了氧分子的飽和,水珠落處,似慈母輕點後背,頓感知足善良。

遊至摔碗場,讓遊人體驗古人心胸的寬闊與豪放。傳說古代的兩個部落之間有了恩怨,兩位族長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冰釋前嫌,於是笑飲一碗酒,將碗摔碎,一泯恩仇,求得吉利。顯示了二位族長的肚量和豪氣。後來就有了喝酒壯行,喝酒摔碗,友誼長存豪邁氣勢的習俗延續。在這裡遊人盛滿一粗瓷大碗黃酒,將酒舉過頭頂,許下美好誓願,然後,一口將酒喝乾,痛快淋漓地將碗摔碎,有了一種“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糾糾”的粗獷與豪邁。

走進牛角溝類人猿遺址,但見身穿樹葉的少女依偎篝火烤野味,那怡然表情,神態自足的雕塑,雖略顯粗糙與笨拙,但把人的思緒拉回人類生存的第一頁。麥秸搭起的涼棚下,左邊閃動著父輩石耕火種的創造與艱辛,右邊深藏著女人抽麻紡織的勤勞與苦難。

如今杏花旗打起招牌,引來遊人如織,紅燈籠閃動著山下的煙火,遊人們驅車拉上地毯、帶上烤箱,圍在一起,烤半隻羊腿,燒幾串牛肉,草地上蒼老噴火,品野炊之滋味,口渴了喝幾口山泉水,旅途之倦意全消。

面朝涇河,春暖花開。涇水纏繞,如母親的臂彎把牛角溝人家緊緊攬在懷裡,山泉日夜叮咚有聲,四季琮琤流韻,千萬年來吟唱著一首古老生生不息的人家的堅守和嚮往,牛角溝人用勤勞和善良把流水的日子過得像花一樣,他們不是把美熄滅而是把美擦的更亮,他們用骨頭與骨頭之間的摩擦,用汗水和智慧一定把春樣的時光釀成蜜一樣的生活,福如涇河水,醇綿如山泉般。

傍晚,紅日漲著臉把頭伸進西山,只餘下幾頁殘雲的頭皺著眉,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一般,用善良的目光送走晚歸的遊人,一群小鳥歸巢叫醒一片黑,幾隻黃犬跑到麥垛旁,等待月亮。

牛角溝如今聲譽不脛而走,從牛角溝歸來,心頭存留餘香,提筆寫下這段文字回味著一遍又一遍這人間的春天。

【散文】牛角溝的春天

作者:劉存鎖

劉存鎖,筆名叢嗍。甘肅涇川縣人。甘肅作家協會會員。曾任過記者,編輯等。86年開始發表作品,各類文章散見於國家,省,市級近50家報刊,《今日頭條》等20多家網絡平臺。1000多篇(首)。部分作品入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