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花妖狐魅溫柔可親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文|樨華

引言

中國小說的發展繁複紛雜,源遠流長,經過三千多年的歷史演變,也漸漸造就了一派輝煌。魏晉六朝時期以志怪和軼事類為主的題材小說曾盛行一時,元明時期出現衰弱的趨勢,到了明清時代又達到了極盛時期。

在清代康熙年間,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集以往文言小說之大成,以想象豐富,構思奇妙,情節曲折的表現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眾多富有特色的藝術形象,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最高峰。在中國小說史、文學史、文化史上都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陳廷機在《聊齋志異》序中寫到:“亦以空前絕後之作,使唐人見之,自當把臂入林,後來作者,宜其擱筆耳。”


《聊齋志異》:花妖狐魅溫柔可親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齡畫像

蒲松齡,清初人,字流仙,號聊齋先生,山東淄博人。出生時正時清軍入關,社會動盪不安,又趕家道衰落。從小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讀書,十九歲中秀才,但之後的鄉試屢試不第,一直到七十二歲的時候才補了一個貢生。

封建科舉制度的不合理,使得他一生都不得意,於是寄情於幻想寫作,運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描寫了大量以花妖狐媚、鬼怪精靈為主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成《聊齋志異》。以這些幻想的故事,去反映現實的生活,寄託自己的理想。

“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字,“志”是記述,“異”指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中收集了近五百個故事,題材涉及廣泛,內容豐富。而在描寫妖精鬼怪的時候,表現手法不同於以往人們所熟知的猙獰恐怖形象特徵,而是可親可愛,善良能幹又具有人的性靈,讓人心生親切,不會恐懼反感。

魯迅先生也曾評價《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

在《聊齋志異》中,我們所熟悉的大多是美豔能幹的狐女,人鬼情深的故事。其實在這部作品中,不光有讓人心之嚮往的美好故事,還描寫了很多受古代封建科舉制度摧殘的讀書人,以及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壓迫的事情。內容題材豐富繁雜,文筆簡練卻雋永深長,在作者細膩的描寫下,給我們展開了一幅活靈活現的畫面,引人入勝。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下《聊齋志異》中主要描寫的幾種故事內容題材。

01歌頌愛情與婚姻,讚揚善良的美德

愛情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小說中經久不衰的主題,《聊齋志異》所描寫的愛情故事也佔據多數,在這些描寫中不但有人與人的感情,還有人與狐鬼精怪的戀愛。許多故事描寫的動人心魄又感人至深,這也構成了書中最精彩的部分。在這些故事中,所刻畫的花妖狐媚多是以女人的形象展示,她們不但美麗溫柔,還善良聰慧,惹人憐愛又具人情,對於自己的心上人,傾心相助不求回報。

《聊齋志異》:花妖狐魅溫柔可親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就比如《紅玉》中的狐女紅玉,每自鄰家牆上窺視隔壁的馮相如,馮相如知道後,用梯子將她接過牆來,兩人暗成秦晉之好,於是紅玉便夜夜來此。後被馮父知道,罵走了紅玉,併為馮相如聘了衛氏為妻。

一個退職的宋御史看上了衛氏,公然闖進馮家,搶走衛氏,毆打馮父,致使馮父吐血身亡,衛氏被搶後也自殺了。馮相如伸冤不得,反被陷入獄。自己的兒子也被拋置荒野,幸得紅玉遇上照看在身邊。後來馮相如出獄,紅玉也帶著小孩來到了馮家,撫育孩子,幫助馮相如重振家業,考取功名。

還有狐女辛十四娘,嫁與馮生為妻,因馮生交友不慎被陷入獄,辛十四娘費心盡力將馮生救出,並勸誡他遠離小人。後來在辛十四娘離開入仙籍前,還為馮生置伴侶,存銀錢,為馮生的後半生考慮周全。


《聊齋志異》:花妖狐魅溫柔可親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其他如《小翠》中的狐女小翠,《張鴻漸》中的狐女舜華;人鬼戀的故事中有《聶小倩》《小謝》《連鎖》;別的異類有《白秋練》中的魚精,《葛巾》中牡丹花妖,《阿英》中的鸚鵡精等。

在這一個個的故事中,裡面的女子無論是何“異類”,個個都溫柔多情,善良無私散發著人性的光彩,讓人欽佩尊敬。

02抨擊科舉制度的弊端以及對讀書人的摧殘

蒲松齡在十九歲中了秀才之後,屢試不中,一生蹉跎科場,對於科場的黑暗、考官的昏聵和士子們的心裡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他作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在這方面也很有發言權。

在《司文郎》中,用幽默辛辣的文筆去嘲諷考官的不學無術和有眼無珠,文中寫了一個瞎眼的和尚,能用鼻子嗅出文章的好壞。但是放榜後,他認為可以考中的王生卻名落孫山,而文章嗅起來讓人作嘔的餘杭生卻得以高中。於是和尚嘆道:“僕雖盲於目,而不盲於鼻,簾中人並鼻盲矣!”

《三仙》中寫了考場上的一篇鄉試第一名的文章,卻是出自蟹、蛇、蛤蟆三物之手。而蒲松齡也是通過這篇小說來表達了自己的憤激之情,這樣的三物寫出來的文章竟然也能成為“擢解之文”,冷峻刻薄之意溢於言表。

還寫了一些具有真才實學的士子,品行高潔,卻“困於名場”“所遇不偶”。

《葉生》中的葉生,文章辭賦,冠絕當時,但是卻在科考中屢試不中,潦落半生,最後鬱悶而死。

《賈奉雉》中的賈生,也是“才華冠一時”,無奈在科舉考試中,每每落地,最後灰心失望,離家出走遁跡山丘。

在這一類的作品中,還生動描寫了一些在科舉考試毒害下,讀書人卑猥的精神狀態。

《續黃粱》中曾孝廉,聽術士說他有宰相之氣,於是便幻想自己就是宰相,趾高氣揚,作威作福。“荼毒人民,奴隸官府,扈從所臨,野無青草”。

還有一書生王子安,久困科舉,一日醉後,夢見自己點了翰林,於是高興的有些精神失常,不辨真假,醒來就要出去跟鄉里人炫耀去。

《聊齋志異》:花妖狐魅溫柔可親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對於這類的描述,在同時期吳敬梓所寫的《儒林外史》中也有深刻體現,如范進中舉後的發瘋,還有六十歲的老童生周進(童生需要通過童子試才能進學為秀才),心酸撞科考考場的號板。可見那個時期,深受科舉摧殘讀書人的悲劇命運。

蒲松齡通過對這類文章的描寫,揭露了科舉考試的種種弊端,又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祿的士子。嘲笑別人的同時,多少也帶有了一些自嘲,畢竟曾經他也是其中的一員。

03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

《聊齋志異》中蒲松齡還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暴露了當時社會政治的腐敗和黑暗。社會的腐敗,貪官暴虐,對這些無法反抗的現實黑暗社會,蒲松齡也只好藉助鬼神這種超自然的力量,來達到自己心中美好的願望。

上學的時候曾學過的一篇《促織》,因統治者的一時愛好,而逼得許多人家破人亡。故事的主人公成名就是因為無法納貢交出合格的促織(蟋蟀),便被“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面對這樣的殘酷壓迫,成名甚至想要自盡。

因成名的兒子不小心弄死了一隻蟋蟀,兒子被嚇的投井自盡,他們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夫妻二人一時悲痛欲絕,意志消沉,相對默然。後來他們的兒子魂魄化為一隻輕捷善斗的促織,被進貢上去之後,才為一家人免去了災禍。

故事的結局雖然是喜劇,但是讀來還是感覺辛酸和悲哀。這篇作品直接反映了統治者的荒淫無道,當官者橫徵暴斂的罪惡現實。


《聊齋志異》:花妖狐魅溫柔可親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席方平》中,通過寫席方平魂赴地府,代父伸冤的曲折故事。反映了官吏貪贓枉法,官官相護,人民的冤情難伸的社會現實。

席方平來到陰間,忍受酷刑,不肯屈服。閻王為了軟化他,許他下一世有百歲之壽,千金之產。而新託生的席方平成了一個嬰兒,仍然憤不吃乳,重返陰間繼續告狀。最後告到二郎神的面前,二郎神審判,替他平反了冤案,也聲討譴責了陰間相關的官員。這篇文章

雖然寫的是陰間幽冥,反映的卻是當時社會人間地獄的現象。

《夢狼》中又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員吃人的本質,蒲松齡大膽並尖銳地寫出:“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又有《書痴》中的邑宰史某為了一己私慾,利用職權,拘人下獄,嚴刑酷打等各種故事。

蒲松齡通過對這些故事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當時在強梁勢力的壓迫下,社會環境的黑白不明,曲直難定。對那些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給予深切的同情。但在黑暗的社會環境面前,卻也無能為力,只好通過自己所想象的一些非自然力量進行猛烈的反擊,來表達的自己憤恨的態度。

《聊齋志異》:花妖狐魅溫柔可親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結語

蒲松齡的一生並不得意,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裡都是在縉紳之家設帳授業,也就是當私塾老師。其實在過去文人做私塾老師都是一種很不得已的選擇,古人常說“家有二斗糧,不做孩子王”,孩子王也就是私塾老師的意思。

也許是因為自己的不得志,再加上當時社會的黑暗,官吏暴烈,科舉制度的不合理,使原本衷於仕途,想有一番作為的他也漸漸心灰意冷。加上自幼喜歡民間故事,廣泛蒐集鬼魅精怪的奇聞異志,或感於故事中鬼怪的自由無拘束,又有著超自然的本領,於是也開始想象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通過鬼怪如何去實現,之後便有了這篇反映現實生活,寄託自己理想的《聊齋志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