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力強就是凡事一個人扛?美國兒科學會:關鍵其實是這一點!

前些日子,我的一個諮詢者告訴我,隔壁鄰居家10歲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早上跳樓自殺了。燦爛如花的人生還未開始就已經敗落,讓人覺得遺憾又惋惜。


然而,這並不是單一的小概率事件。


抗挫力強就是凡事一個人扛?美國兒科學會:關鍵其實是這一點!

孩子一時“衝動”,大人一世心痛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在19年的報告,世界各地兒童和青年的自殘率、自殺率和焦慮比率都高得驚人。最新數據顯示,自殺是全球15-1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因,其中中低收入國家約有15%的青少年有過自殺念頭。


這些數據,太觸目驚心!


抗挫力強就是凡事一個人扛?美國兒科學會:關鍵其實是這一點!

有多少孩子曾在深夜默默哭泣?


每每出現類似新聞之後,抗挫力這個詞就會浮出水面。


現在的教育機構和家庭都很清楚溺愛孩子的危害,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抗挫能力培養。於是,不少人相信吃苦教育、不斷製造挫折,甚至刻意言語、肢體打擊都是培養一個人抗挫力的辦法。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抗挫力強≠凡事一個人扛


學界將抗挫力定義一種從挫折中恢復和振作的能力。就像浮力,當我們進入水中,身體會本能的浮到水面。


因此,讓孩子吃苦、刻意打擊孩子或製造挫折,都是對挫折教育的誤讀。


抗挫力強就是凡事一個人扛?美國兒科學會:關鍵其實是這一點!

父母刻意製造苦難, 才是孩子最大的挫折。


而且,這背後映射了一個概念,就是學習壓力、生活困境、甚至各種挫折,都是你應該去承受的,而且是需要你一個人承受的。如果你沒承受住,就是你的抗挫力不行。


然而,美國兒科學會研究認為:抗挫力最根本的表現是在急需幫助時能求助另一個人。這不容易做到,但是是必需的。(此研究由美國兒科學會開展,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肯尼斯·金斯伯格負責,成果在《抗挫力——世界不完美,孩子需要一刻更有彈性的心》一書裡展現)


抗挫力強就是凡事一個人扛?美國兒科學會:關鍵其實是這一點!

世界不完美,孩子需要一顆更有彈性的心。


抗挫力強的人,很獨立、自主,也有很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不代表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人扛。


反之,如果一個人什麼事都自己扛,甚至是在急需幫助的時候也一個人承擔所有,可以想象這個人的生活會有多少迷茫,內心會揹負多少壓力,甚至可能隨時會崩塌。


可以說,抗挫力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能坦蕩地向他人求助。


抗挫力需要培養嗎?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承受挫折,不要遇到一點問題就哭哭啼啼,逃避放棄或暴跳如雷焦慮不已,而是被困難推倒後,仍然可以像不倒翁一樣直立起來。


那麼抗挫力要怎麼培養呢?其實,說培養都不太準確。因為,抗挫力不是培養起來的,而是人天生就有的,是人本身的一部分。


小時候孩子學吃飯、學走路,即使歪歪扭扭、跌跌撞撞熱情也絲毫不減。而且在《抗挫力》的書中作者也舉了個例子,關於集體游泳。很多孩子天生在水裡就更能浮起來,只是浮力會有所不同。


抗挫力強就是凡事一個人扛?美國兒科學會:關鍵其實是這一點!

抗挫力像浮力,生來就有!


抗挫力是每個人生來自帶的屬性,是事物原本的一部分,而不是後來加入的。這一點需要明白。就好像鬆緊帶,拉開了,還能恢復原狀。


既然是本身就有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它、保持它、併發揮它。那我們具體怎麼做呢?


塑造抗挫力的關鍵,需要這樣做!


1. 做孩子的後盾,建立緊密的親子關係


心理學關於"依戀關係"的研究顯示,在兒時與養育者建立安全依戀關係的孩子,長大會有更好的學習表現和抗挫能力。


孩子出生之後,通常父母家人是最親近的養育者。這就要求養育者或者父母要察覺孩子的需求並且做出回應,尤其是情感需求。


抗挫力強就是凡事一個人扛?美國兒科學會:關鍵其實是這一點!

媽媽在,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我們需要照顧孩子的身,更要關愛孩子的心。帶著一顆同理心,去理解和傾聽孩子,能夠讓孩子明白,他們生活在一個別人可以相信和依靠的抱持的環境裡。


做好孩子的後盾,是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聯繫的基礎。


2. 幫助孩子與他人建立多重積極聯繫


相關研究表明判斷,一個年輕人能否克服挑戰,一個充滿愛心的大人給予的引導和支持起關鍵作用。讓孩子有歸屬感,是第一步。如何做呢?就是幫助孩子去建立與他人的聯繫。


從最早的嬰兒時期,到長大後慢慢進入更大的集體,與他人的聯繫都至關重要。


當孩子知道,有人關心自己,發生什麼事都會支持自己,會有很強的安全感,有助於他們變得更有抗挫力。


反之,如果孩子沒有這樣的社會關係基礎,孩子大多不願意挑戰自我,容易給自己設限,缺乏冒險精神,也不敢繼續拓展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抗挫力強就是凡事一個人扛?美國兒科學會:關鍵其實是這一點!

孩子的朋友,是一生的財富!


孩子需要多種關係圈來讓自己在家庭、學校和社區都感受到安全感。孩子在讓自己感受到安全的環境裡,會感覺更好,表現更好。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場景都是安全的。父母可以明確指導孩子什麼時候以及怎麼去求助,也要教會孩子避免危險。


比如,遇到困境,可以找警察;如果沒有警察,可以求助身邊的女性等等。這些都是幫助孩子更能對抗生活挫折的小技巧。


3. 鼓勵孩子做貢獻,從家庭事務開始


金斯伯格博士認為:做貢獻能夠直接培養抗挫力,因為它幫助孩子獲得一種使命感,一種推動自己努力向前、取得成果的感覺。


做貢獻也可以讓孩子從自己的經歷中體驗到真實的生活,學會面臨各種挑戰,從而豐富視野、讓孩子跳出小我的世界。


當孩子的眼界不再侷限於自身時,自我的挫折也會顯得渺小。因為他有更加廣闊的世界可以去追尋。


同時,樂於貢獻的人更容易向他人求助。這也與抗挫力息息相關。


研究證明,有過服務他人體驗的孩子,會明白一個道理,給予的感覺很好。而有這種經歷的人會更自然的向他人求助,因為他們相信引領自己度過難關的人自然在那裡。


抗挫力強就是凡事一個人扛?美國兒科學會:關鍵其實是這一點!

愛做家務的孩子,運氣都不會太差!


培養孩子貢獻行為的第一場景,就是在家做家務了。鼓勵孩子做家務,認可孩子的貢獻和表現,並表示感激。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孩子的貢獻欲,為孩子幫助他人做好準備。


結語


抗挫力是一種品質,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困難,在不完美的世界生存下來,在困境中保持樂觀、自信,努力向前!

而這一切,都源於父母和他人的支持。有了他人的支持,孩子才會走得更遠更穩。


在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給孩子關心和愛護,察覺孩子的需求,鼓勵孩子與他人建立積極的聯繫,帶領孩子去為他人做貢獻,相信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能屈能伸的小大人啦!


今日話題:你對於抗挫力有什麼想法呢?你有什麼培養抗挫力的妙招嗎?歡迎評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